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智慧农业行业优势及机遇分析:应用场景广泛 利好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精准管理和智能控制的一种全新农业生产方式,可实现农业可视化诊断、远程控制以及灾害预警等功能。智慧农业可分为农业物联网、智能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

智慧农业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 优势分析
        (1)精确性、高效性、可追溯性、改善生态环境:在环境恶化、产品质量堪忧、市场产品多样化需求和农业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的背景下,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需求,因此发展智慧农业势在必行,智慧农业具备的特征包括精确性、高效性、可追溯性、改善生态环境。

        精确性:智慧农业利用新技术新科技实现监测空气、温度、土壤、二氧化碳含量、光照以及农作物、畜禽的实施状况并及时反馈,根据数据分析而调节对作物的投入,从而达到少投多的的效果,实现对农业资源的节约使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目的。

        高效性:智慧农业使用现代化智能机械代替一部分的人工劳作,一方面降低了农业对人工的依赖度吗,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智能机械的效率、精确度高于人工劳作,降低农业资源的消耗,并且能够提前预测农业生产自然灾害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智慧农业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采集分析数据,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信息帮助决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提高产量。

        可追溯性:智慧农业能够对农作物的质量安全提供全透明化的追溯,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智慧农业可以记录农产品的生长环境、气候、农残检测、加工、配送等信息并向消费者展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精准施肥、精准喷洒农药等多项操作,改善传统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滥用的问题,保护耕地结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智慧农业特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应用场景广泛: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副业等五种产业形势,农业生产链中包括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目前新技术主要应用在农业的生产环节中,应用在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上。根据数据显示,智慧农业生产环节四大应用中,其中数据平台服务应用最为广泛,占比达到41.5%,无人机植保位居第二,占比34.35%,农机自动驾驶与精细化养殖占比较低,分别为12.35%与11.80%。

智慧农业生产环节四大应用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资源集约化、农业智慧化发展:智慧农业将朝着资源集约化,农业智慧化发展。资源集约化指整合资源,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通过合理的分配,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流转速度会逐渐加快,规模化土地会越来多,通过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等细化管理实现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农业智慧化指的是根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有技术,通过收集土壤、气候、农作物生长情况以及病虫害等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实现智能感知、智慧管理以及能收割等,真正实现智能智慧化发展。

        二、 劣势分析
        (1)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落后,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我国当前大多农田道路都毁损严重,狭窄且坑洼不平,雨雪天气时泥泞不堪,甚至出现无法通车现象,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难以进入。此外,农机设备的市场投放量较少、价格过高,且政府农机补贴较少,使我国分散经营的小微型农业生产者无力购买,许多现代化农机无法走进农田。

        (2)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智慧农业得以推广的前提,也是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规模生产在农产品价格和成本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农户无力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更新市场信息,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农业生产被压在商品价值链的低端。这种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严重影响了智慧农业的发展。

我国智慧农业行业劣势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 机遇分析
        (1)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智慧农业的核心是技术的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利用技术作为媒介赋予农业生产数字化,精准化等功能,从而实现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愿望。

        (2)政策利好:目前,国家对于智慧农业以及智慧农业产业化给予的政策红利及扶持,促进行业向好发展。

        如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明确了新时期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思路,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大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数字化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优先选择包括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内的100个县开展试点,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试点建设任务。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我国智慧农业行业相关政策

日期

政策名称

制定部门

主要内容

2018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要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20182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8-2025年)》

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

《规划》到2020年,构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到2025年,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成果培育与转移转化的创新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服务业集聚的核心载体,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产城镇村融合发展与农村综合改革的示范典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0187

《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

农业农村部

数字农业智能管理技术、智慧农业生产技术及模式、智慧设施农业技术、智能节水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智能技术、农业应对灾害气候的综合技术,养殖环境监控与畜禽体征监测技术、网络联合选育系统、粮食主产区气候智慧型农业模式、西北地区草地气候智慧型管理模式、有害生物远程诊断/实时监测/早期预警和应急防治指挥调度的监测预警决策系统。

20189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

在第十一章“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第三节“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中指出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201812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

提出要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应用。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支持优势企业对接重点用户,形成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相互促进机制,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建设大田作物精准耕作、智慧养殖、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快推广应用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

20191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其中“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部分提出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

20191

《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

科技部

推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总结杨凌示范区干旱半干旱农业发展、黄河三角洲示范区盐碱地治理建设经验,围绕现代畜牧业、农机装备、智慧农业、有机旱作农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主题培育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科技园区落户。

20192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渔业船舶装备水平。到2022年创建500个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协同发展,推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农机、农业机器人等新装备在规模种养领域率先应用。推进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

20192

《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在“加强小农户科技装备应用”这部分指出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适用机具和设施装备,推广应用面向小农户的实用轻简型装备和技术。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科技服务小农户行动,支持小农户运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物质装备等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等现代农业。引导农业科研机构、涉农高校、农业企业、科技特派员到农业生产一线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鼓励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下乡指导、技术培训、定向帮扶等方式,向小农户集成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20193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部分指出,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

20195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针,加快信息化发展,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注重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物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20196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提高农业联合信息级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20201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

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明确了新时期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思路,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大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数字化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05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方案》

农业农村部

优先选择包括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内的100个县开展试点,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试点建设任务。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 威胁分析
        (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优等耕地质量逐渐萎缩。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已由1996年的1.3亿公顷减到2003年的1.23亿公顷,减少了700万公顷。这样的趋势将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形成威胁,并制约农业的发展。

        (2)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教育程度偏低:由于农村高素质人才资本流失情况严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并且我国当前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新型农民培养机构少,使我国现代职业农民难以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导致智慧农业的农村初创者和支持者较少,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且在我国农村本土化发展缓慢。因此,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威胁我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zlj)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现状与未来商机预测

        《2021年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ia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企业将继续盈利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 产能出现增加态势

企业将继续盈利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 产能出现增加态势

回顾2024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养殖场户保持谨慎和理性,全国能繁育母猪存栏量维持在合理区域,生猪价格持续环比下降,行业头部企业仍然将保持盈利。整体来看,2024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盈利,快速提振养殖端的信心,生猪养殖产能已出现增加的态势。

2025年04月12日
我国棉花行业播种面积回升 低价进口棉冲击下国内价格整体震荡回落

我国棉花行业播种面积回升 低价进口棉冲击下国内价格整体震荡回落

2019-2023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持续缩减,但在2024年实现触底反弹,同比增长1.8%。同时其产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4年创自2015年以来历史新高,达到616万吨。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起,我国棉花种植逐渐向新疆集中,主产区从“三足鼎立”演变为新疆“一枝独秀”。从价格来看,受市场供需总体宽松,叠加低价进口

2025年04月08日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推动,“异宠”饲养作为一种新兴养宠模式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群尝试饲养“异宠”。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约1707万人饲养“异宠”,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所谓“异宠”,是指有别于猫、狗、观赏鱼等的小众宠物品类,涵盖水族、爬行类、啮齿类、鸟类等。目前来看,我国异宠经济正处于风口之上,机遇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增加值稳步提高,成海洋经济和传统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域辽阔,超300万平方公里,能够提供大量富营养的海洋产品,我国海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随着国内开始设立休渔期、禁渔期制度,启动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下降,海水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未来,政策将推动远洋渔业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模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21世纪以来,各国加快智慧农业布局,我国智慧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快速成长,但信息化水平仍然偏低,市场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我国智慧农业产业链主要由农业数据采集和传感器技术等六部分组成,目前数字平台服务和智慧种植为市场主流。智慧农业企业可分为互联网与科技巨头、垂直领域头部企业、农业创新型企业、传统农业企业四类,多维度

2025年03月26日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目前林业商业模式较多,源于该行业公益属性更强,经济性并不明显,当前国内案例中主要有以下代表性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资源条件,通过创新和优化管理,实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025年03月22日
供给端“卡脖子”下生活用纸行业厂商成本上涨 下沉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供给端“卡脖子”下生活用纸行业厂商成本上涨 下沉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近年来,我国生活用纸市场规模连年攀升,厕用卫生纸占比超过50%,消费量稳健,但大部分企业价格与利润却未跟上,其主要原因是供给上的“卡脖子”导致纸企成本上涨。因此,越来越多的生活用纸厂商开始纷纷选择竹纤维和秸秆草,尤其是针对主打中低端市场的纸巾原料,大多数为二次回收原材料。此外,作为刚需品有价格优势,作为快消品,各大生活

2025年03月21日
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 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 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从产量变化来看,全球玉米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年度间可能存在波动。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15960万吨,同比下降4.65%,USDA预计20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大增,总供应量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显著。

2025年03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