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优势分析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包括电解液、隔离材料、正负极材料等,其中正极材料占有较大比例,因为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其成本也直接决定电池成本高低。在产业链方面,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上游主要分为生产工具与设备,以及锂源、铁源、磷源及天然气等化学原料两大类;下游则是锂离子电池行业;终端是新能源汽车、储能、3C产品等领域。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上游市场: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上游主要是生产工具与设备,以及锂源、铁源、磷源及天然气等化学原料。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与上游原材料合作关系紧密,其市场价格与产量影响到行业的生产成本以及竞争力。随着下游消费需求提升,我国锂矿产业规模呈现波动变化。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锂矿(折合碳酸锂)市场规模达123.44亿元,市场价格约7.62万元/吨;2019年锂矿市场规模达到**万吨。

2013-2019年中国锂矿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上游市场的企业有西藏矿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优秀企业。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上游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经营范围

竞争优势

西藏矿业

从事的主营业务是铬铁矿、锂矿、铜矿、硼矿的开采、加工及销售和贸易业务

垄断优势:作为西藏最大的综合性矿产企业,拥有资源开采的专营权和特许经营权,处于垄断经营的地位

天齐锂业

主营业务包括固体锂矿资源的开发、锂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锂矿贸易三部分

产业优势:拥有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措拉锂辉石矿采矿权、扎布耶盐湖,拥有的位于西澳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是全球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固体锂辉石矿,已拥有超过3万吨的锂产品精深加工规模

技术优势:设立了郑绵平院士工作站,建立起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累计取得各项专利80项,其中发明专利33

品质优势:先后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赣锋锂业

专注于深加工锂产品、锂电新材料、锂动力与储能电池、锂资源开发、锂电池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优势:拥有特种无机锂、有机锂、金属锂及锂合金、锂电新材料、锂动力与储能电池等5大系列40多种产品

产业链优势:国内首家建立“卤水/含锂回收料--氯化锂/碳酸锂-金属锂-丁基锂/电池级金属锂-锂系合金”的全产品链生产企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游市场: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进而推动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值达到531.5亿元,2019年约为737亿元,行业未来千亿市场规模可期。

2016-2019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总产值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高工锂电

       目前,我国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企业有天津巴莫、厦门钨业、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经营范围

竞争优势

天津巴莫

是一家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制、开发和产业化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生产优势:具备年产55000吨的生产能力

技术研发优势:现拥有87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包括国家特贴专家2人,国家级高级工程师13

厦门钨业

从事钨、稀有稀土金属及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锂电池材料及其他能源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技术研发优势:设有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高端储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稀土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工作站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规模优势:拥有湖北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贵州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容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容百锂电贸易有限公司、JS株式会社、韩国EMT株式会社六家控股子公司,参股韩国TMR株式会社

品牌优势:入选投中网“2017年核心竞争力产业最佳企业榜单”,跻身清科集团“2018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入围中国“独角兽”榜单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主要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稀土发光材料等

技术研发优势:与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展开产学研合作,共获得24项发明专利和2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掌握多项关键生产环节的非专利技术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钴酸锂、多元材料及锰酸锂等小型锂电、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客户渠道优势:客户范围涵盖中、日、韩三个地区,主要客户包括三星SDILG化学、sony、比亚迪等国内外一流锂电制造商

技术研发优势:率先在国内开发出车用高镍多元材料,同时研发出锂离子电池富锂Mn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下游市场: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下游主要是锂离子电池行业,终端是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等行业。随着锂离子电池对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压实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逐步提升,进而推动钴酸锂、锰酸锂等正极材料商业化应用与升级,未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57.22亿只,同比增长12.40%,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2020年1-10月产量为146.36万只,同比增长10.9%,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1.4万辆和9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2%和7.1%。

2015-2020年1-10月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2012-2020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目前,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下游企业有西藏矿业、厦门钨业、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下游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经营范围

竞争优势

宁德时代

从事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电池、超大容量储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池管理系统及可充电电池包、风光电储能系统、相关设备仪器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及售后服务

技术研发优势:建立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验证、工艺制造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设立了“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锂离子电池企业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的测试验证中心

规模优势:拥有业内最广泛的客户基础,截至2017年底工信部公布的12批新能源车型目录共3200余款车型,其中由公司配套动力电池的有500余款车型,占比约16%,是配套车型最多的动力电池厂商;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

人才优势:拥有研发技术人员3425名,其中博士学历的119名、硕士学历的850名,并包括6名福建省百人计划及创新人才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锂一次电池、锂二次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组、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碱性电池、锌锰电池、动力电池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材料

经营优势: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五的锂亚电池供应商,目前全球范围内,SAFTTADIRAN公司合计占有约80%市场份额,MAXELL6-8%VITZROCELL5%,公司约占3%-5%

创新技术优势:与以色列公司合作,生产“超高速可充电电池”,这是一项专有的快速充电技术

特斯拉

产销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及零备件、电池、储能设备及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等

产业布局优势:在德国、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均设立工厂以及营销网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YD)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预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与此同时,当前以化石原料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低碳转型的刚性需求。

2025年10月25日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综合性能卓越的“黄金薄膜”,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已覆盖消费电子、风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医疗、5G通信等多领域。尽管国内行业技术与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电子级及高端产品仍存短板,进口依赖度较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国产替代需求推动下,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产能,以满足下游需求,助力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2025年10月24日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高功率芯片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急剧攀升,“热障”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致命瓶颈。在此背景下,金刚石复合材料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性能优势站上风口,并且实现了应用范围的极大拓展。尤其是在半导体散热这一前沿阵地,CVD金刚石散热片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至2030年,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储量全球第一且分布集中,但经多年开采后矿石品位下降,静态储采比偏低,资源保障压力渐显。供应端受环保政策收紧、开采难度加大等因素制约,产量总体呈收缩态势;需求端应用多元,既以阻燃剂为核心基石、铅酸蓄电池提供稳定支撑,又有光伏产业带来新增量。此外,我国锑矿出口已正式进入明确的“管制时代”,管制政策的落地对行业出口格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加氢站通常用于为氢能源汽车提供燃料,是氢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2015年前,我国只有北京氢能示范园加氢站、上海安亭加氢站、郑州宇通加氢站等少数几个加氢站。近年来,随着国内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加速发展,叠加中央财政补贴大力支持,各地加氢站建设加快。2024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已经达到5548辆,销量已达540

2025年10月20日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石英坩埚是半导体与光伏单晶拉制的核心消耗品,其中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市场规模随晶圆产能扩张快速增长;而光伏级石英坩埚市场此前高增,但2024年多重因素影响呈收缩之势。竞争格局来看,光伏级市场由本土企业主导,而半导体级市场高端产品仍待突破。当前国内上游高纯石英砂长期依赖进口,不过我国正多维度发力,正通过找矿、技术研发与产能建

2025年10月20日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消费不足但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产量为205.80亿只,需求量为45.69亿只。

2025年10月15日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在 “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即从过去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高端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煤制烯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2025年10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