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全球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规模总体较小,目前,欧盟既 是全球碳减排的主体,也是包括CER在内的碳指标全球交易中心,其大约占到了全球交易总额的90%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交易体系。欧盟为不断扩大其在全球 碳定价权上的主导地位,先后成立了欧洲气候交易所(ECX)和国际环境衍生品交易所(BlueNext)等多个碳交易平台,交易产品包括现货、期货和期权 等。
目前全球碳市场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种是以项目为基础的交易市场,JI和CDM是其最主要的交易形式,交易标的分别是ERU和CER;一种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市场,可分为强制碳交易市场和自愿碳交易市场,ET是其主要的交易形式,交易标的主要为欧盟碳排放配额(EUA)。其中强制碳交易市场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强制性碳减排指标产生的,如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自愿碳交易市场是基于一些国家或组织自己确定的减排体系,并没有得到《京都议定书》的认可。其参与者是自愿作出减排承诺并出资抵偿其超额的排放量。目前全球碳交易主要还是基于京都机制的市场,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规模总体比较小。
2005~2008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每年都是以100%的增速发展。因为参与主体随着对碳市场了解程度不断加深,逐步发现利用市场的手段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减排成本,甚至可以获利,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得到提升。同时,金融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的积极介入,提高了碳市场流动性、丰富了产品组合,并为交易主体提供避险工具等。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助推,全球碳市场发展迅速,但是由于2008年遭受了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衰退,以及受近几年国际气候谈判进展不顺利的影响,全球碳交易规模急速发展势头减缓,开始趋于平稳增长。
目前,欧盟既是全球碳减排的主体,也是包括CER在内的碳指标全球交易中心,其大约占到了全球交易总额的90%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交易体系。欧盟为不断扩大其在全球碳定价权上的主导地位,先后成立了欧洲气候交易所(ECX)和国际环境衍生品交易所(BlueNext)等多个碳交易平台,交易产品包括现货、期货和期权等。
由于欧盟碳交易体系从试运行到现在不过7年时间,且是在从无到有的探索过程中前进,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尤其是配额发放。欧盟各国为了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急于追求本国重工业的发展而广发配额,使本国的企业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减排努力就可以达到要求。这种行为造成欧盟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的碳信用通胀,出现低价碳信用机制,削弱了市场的有效性和潜在的减排效益。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第二阶段(2008~2012年)实际拍卖的比例不超过5%,绝大部分仍实行免费配发。但欧盟已经决定在第三阶段(2013~2020年)对配额发放机制进行改革,预计拍卖比例为50%,这就意味着所有排放主体都需要更加积极的参与交易以降低减排成本。
虽然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欧盟碳交易体系总体还是非常成功的,也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碳交易市场带来一些很好的借鉴。比如其采用的分权化治理模式,即欧盟所覆盖的成员国在排放交易体系中拥有相当大的自主决策权。由于各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体制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分权化治理模式,欧盟可以在总体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兼顾各成员国差异性,有效地平衡了各成员国和欧盟的利益。这对诸如中国这一类区域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构建全国性的碳交易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此外,美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也都构建起了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但是由于缺乏配套制度设计且覆盖面较小,因此无论从交易量还是交易额上都与欧盟存在巨大的差距。同时,近年来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碳交易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还未建立起碳交易市场,CDM项目是参与全球碳市场的重要方式。我国是全球CDM市场最大的供应方。根据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的研究,截至2012年8月31日,中国的CDM注册项目为2279个、签发量为5.98亿吨,分别占全世界的 50.13%、60.10%,中国通过CDM机制从国际上累计获得的资金超过200亿人民币。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