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地热资源分布区域及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供需分析

导读: 全球地热资源分布区域及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供需分析。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强化雾霾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大格局中,基于地热资源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相关产业将成为重要投资增长点。

相关行业报告《2016-2022年中国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市场产销调研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具有清洁环保、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特点,与风能、太阳能等相比,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是一种现实并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强化雾霾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大格局中,基于地热资源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相关产业将成为重要投资增长点。


  地热发电是资产密集型产业,因此初始投资较大,但基本上所有的资源成本都包括在前期投入中,一旦工程完工后燃料是免费的,这就使得地热发电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均化成本非常具有竞争力。据估计,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其中,可利用量相当于4 948×1012 t标 准煤。按目前世界年消耗190×108t标准煤计算,能满足人类数十万年的能源需求。如果把地球上贮存的全部煤炭燃烧时所放 出的热量作为标准来计算,那么,石油的贮存量约为煤炭的3%,而地热能的总贮存量则为煤炭的1.7亿倍。在能源消费结构 中,地热利用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替代标准煤37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400万吨。 

  全球地热资源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热带:世界许多著名的地热田,如美国的盖瑟尔斯、长谷、罗斯福;墨西哥的塞罗、 普列托;新西兰的怀腊开;中国的台湾马槽;日本的松川、大岳等均在这一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世界第一座地 热发电站意大利的拉德瑞罗地热田就位于这个地热带中。中国的西藏羊八井及云南腾冲地热田也在这个地热带中。(3)大西 洋中脊地热带:冰岛的克拉弗拉 、纳马菲亚尔和亚速尔群岛等一些地热田就位于这个地热带。(4)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地 热带:包括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的地热田。


  据美国地热能协会(GEA)公布的数字,全球地热能发电,过去的10年增长了50%,特别是从 2011年开始,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呈每年增加的趋势。2014 年全球地热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高达887MW,同比增长了83.6%; 累计装机容量12.7GW,同比增长7.63%。目前,全世界已有78个国家利用地热能进行供热,24个国家利用地热发电。2005 年以来,全球已建成超过160个地热能项目;预计到2020 年,全球地热能装机总量将达到14.5-17.6GW。世界银行和 其他一些世界组织对地热能源的开发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世界银行能源部门的管理援助计划(ESMAP)启动2 亿美元,通过清 洁技术基金对地热能源的开发项目进行资金支持。截至目前,ESMAP 已经确定了对16 个国家的36 个地热能源开发建设项目 进行资金援助。受政策导向,地热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根据已在推动中的新增项目预测,这一趋势至少 还将维持十年。

 

  2015年全球地热装机容量占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在美国,地热是第四大可再生能源,早在2007年,美国就有近3000MW的地热发电与电网连接,每年生产约24000GWh的电力,约占世界地热发电总量的30%,大大领 先于其他国家。冰岛25%的电力和90%的供暖来自于地热资源 ,堪称现代化地热技术成功应用于社区的典型范例 。中国地 热装机量仅为27MW,排全球第19位。


  美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肯尼亚以及土耳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这些国家中既有地热发电传统强国,又有地热发电新兴 国家,这说明地热发电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中国的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则是长期处在27兆瓦左右,地热发 电发展严重滞后,与我国地热资源大国和人口大国的地位非常不匹配,未来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潜力巨大。从下图的 部分国家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计划,可以看出,很多国家在地热发电领域都会有大量的持续性进展,特别是美国、肯尼亚、 印度尼西亚、日本等,他们的装机容量增幅都会是数倍之多。


  据美国地热能协会(GEA)预测,到2021年,全球地热能装机总量将达到14.8-18.3GW。其中 14.8GW是保守估计,基于在建并宣布完成日期的项目;18.3GW是标准预测,基于各国已宣布的建设目标。根据各国已经公布 的地热计划,2030年全球地热装机总量将达到30GW


  20141112日,中美两国签署《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决定联手控制全球 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中国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更坚定了我国向低碳经 济转型的信心。根据《中国“十三五”地热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我国地热供暖/制冷面积将累计达16亿平 方米,加上发电、种植、养殖、洗浴等,共可替代标煤7210万吨。相对应减排二氧化碳1.77亿吨,按照2020年能源消费总 量48亿吨标煤测算,届时地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将达到1.5%。《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状况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 年末,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849GW,较上年增长8.7%,占全球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3.7%。截至2015年年末,中 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含水电)装机容量约为199GW,居世界首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额为102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 在全球投资总额中占比达到36% 

  数据显示,全球5000米以内地热资源量约4900万亿吨标准煤,中国地热资源约占全球资源量的六分之 一,其中,浅层地热能资源量每年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现在每年可利用3.5亿吨标准煤,减排5亿吨二氧化碳;中深层地 热能资源量相当于8530亿吨标准煤,每年可利用6.4亿吨标准煤,减排13亿吨二氧化碳;干热岩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 标准煤,正处于研发阶段。考虑到地热温度和井深,开山能够开采的是储量丰富的中深层地热能。参考2015年全国耗煤量39.6 亿吨的规模,若地热能能够充分开发利用,仅中深层地热能就能够供我国使用至少200年。


  中国高温地热带分布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藏南—川西—滇西地区;二是台湾地区。中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广布于板块内 部的大陆地壳隆起区和地壳沉降区。地壳隆起区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热带,主要包括江西东部、湖南南部、福建、广东及海 南省等地。地壳沉降区主要包括华北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渭河盆地、苏北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 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这些盆地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据全国地热资源评价成果统计,中国12个主要盆地(平原)地热资源量为 24 964.4×1018 J,折合标准煤 8531.9×108 t, 预计每年可采的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 6.4×108 t,每年可减排CO2 13×108 t

 

  地热资源的利用分为直接利用和发电两种方式。其中,直接利用主要用于供暖、制冷、医疗保健、温泉洗浴、旅游、水产养 殖、温室种植等方面。目前,中国在利用方式上形成了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陕西、河北为代表的地热 供暖,以沈阳为代表的浅层水源热泵供热制冷,以大连为代表的海水源热泵供热制冷,以北京、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以及以华北平原为代表的种植和养殖的开发利用格局。 

  据有关数据预测,2050年世界发电结构中清洁能源将占主导地位,其中地热能将占5%以上,并将逐步提高占比。 

  2020年、2030年和2050年我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30万千瓦、220万千瓦和1900万千瓦。未来中国地 热市场空间广阔。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eVTOL电池市场迎新机遇。不过,我国eVTOL电池行业面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其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新基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2日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2025年03月19日
我国锰矿行业发展现状: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格局 市场进口依赖度高

我国锰矿行业发展现状: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格局 市场进口依赖度高

2023年我国锰矿储量排名全球第三,占比约15%。其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南多北少”格局,且资源集中度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锰矿资源整体较为丰富,但其资源禀赋较差、品位较低、开采成本高、冶炼难度大。因此长期以来,我国锰矿产品产量远无法满足下游市场需求,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进口依赖度高达80%-90%左右。此外,我国锰

2025年03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