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石化中海油公开垄断信息 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

 导读:中石化中海油公开垄断信息  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32个月后,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参考《2016-2022年中国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行业需求调研及十三五竞争战略研究报告

  32个月后,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1031日,中石化对外公开了其所拥有的油气管网设施的基本情况、接入标准、安全标准规范、运输价格及上下游用户申请介入的条件等详细信息。两天后,中海油也紧跟其后,公布了类似信息。

  事实上,两大石油巨头的举动实际上是迫于监管层的政策压力。9月初,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做好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强令“三桶油”对外公开油气管网信息,并规定截止日期为1031日。

  在中国,“三桶油”拥有全国98%的油气管网,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拥有85%份额的中石油并未如期对外公开旗下油气管网信息。

  过去三年,监管层一直在积极推动我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作为这项顶层设计的关键,油气管网改革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管网独立。但这期间,来自“三桶油”的阻力成为最大障碍。

  如今,在中石化、中海油主动将油气管网信息对外公开之后,油气管网改革的下一步将是最终实现公平开放。

  但最终实现油气管网独立仍不知所期。

  “半”公开

  中石化、中海油“被迫”公开了油气管网设施的信息,但它们仍然“留了一手”。

  1031日,中石化发布《中国石化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公告》,将旗下部分具备公开条件的原油管道、天然气管网及LNG接收站公之于众。中石化成为率先对外公布管网的油企。

  经统计,此次中石化公开的原油管道总长达到5618.6公里,设计管输能力为2.59亿吨/年,其中最长的原油管道为“仪长线”(仪征-长岭)投产于200512月,长度为979公里;最短的为“仪金线”(仪征-石阜桥),仅为26.5公里。

 

 

 

  此次公开的天然气管网里程达5418公里,设计管输能力447亿方/年。其中,最长的管线是于200911月建成投产的“川气东送”线,总长达2230公里,设计管输能力为120亿方/年;而最短的为去年9月投产的“南乐寺庄管道”,长度仅为27公里。

  此外,中石化还公开了两座LNG接收站的信息。一座是山东LNG接收站,于201411月投产,位于青岛市胶南青岛港董家口港区,设计接卸能力为300万吨/年;另一座是广西LNG接收站,于今年4月投产,位于北海市铁山港,年设计接卸能力300万吨/年。

  中石化的原油及成品油管道主要集中在旗下总部位于徐州的管道储运公司。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的资料显示,该公司运营的输油管线全程6063.5公里。“这已是多年前的数据,现在应该更多。”一位中石化内部人士说。

  这也意味着中石化仍有部分管道并未对外公布。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海油身上。中石化对外公布油气管网信息两天后,中海油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气电集团”)也公布了中海油油气管网设施相关信息。

  与中石化不同的是,中海油主要以“气”为主,尤其是液化天然气(LNG)。此次中海油公布了8LNG接收站的详细信息。经统计,这8LNG接收站(2座未投产)共计设计加工能力达到3080万吨/年,是我国接收、加工LNG能力最强的油企。

 

 

中海油还公布了其围绕LNG项目所建设的天然气高压管网,总计2233.05公里。但在中海油气电集团的官网中,明确写着“气电集团积极建设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四个东南沿海省级天然气管网,已投运3465公里,在建1395公里,共4860公里。”这也意味着中海油仍有一半左右的管网并未对外公布。

  改革提速

  中石化、中海油此次对外公开旗下油气管网设施信息源于国家能源局于9月初下发的《关于做好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其他相关油企对油气管网设施接入标准、提供输送(储存、气化等)服务的计量与计价方式、上下游用户申请接入本企业油气管网设施的条件等做出公开。

  业内专家分析称,《通知》的下发实际上是《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的配套文件,目的是为了加强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下称“《监管办法》”)印发于2014213日,旨在促进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提高管网设施利用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规范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市场行为。

  《监管办法》规定,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的范围为油气管道干线和支线(含省内承担运输功能的油气管网),以及与管道配套的相关设施。在有剩余能力的情况下,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开放管网设施,按签订合同的先后次序向新增用户公平、无歧视地提供输送、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

  但此后,油气管网信息公开等配套文件迟迟未公布。业内专家分析称,原因很多,主要还是来自于“三桶油”的阻力,尤其是中石油。

  在我国的油气管网结构中,中石油占据了85%,中石化占了8%,中海油占了5%,其他公司占了2%。长期以来,“三桶油”既是油气管网的建造者,也是运营者。它们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参与其中的主要玩家。

  “管道储运公司一直是中石化旗下最赚钱的子公司之一,但外界鲜有人知道它的赚钱能力。”中石化内部人士称,“当然不愿意将管网的信息完全对外开放。”

  在各方博弈下,直到30个月后,有关油气管输方面的配套文件终于开始密集出台,也意味着有关油气管网的改革正在加速进行。

  事实上,《通知》的下发是自816日以来,相关部委出台的第四个规范油气管输环节的重头文件。

  在此之前,8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新的公开、公平的管输定价办法;同时出台成本监审制度。

  半个月后的831日,发改委网站又发布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意在对地方输配气环节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规范,敦促企业加强信息公开。

  业内专家分析称,上述四个文件相互衔接,规范覆盖目标从长输管线到终端用户、从“三桶油”到地方城市燃气公司,直指管网垄断、信息不透明等油气体制宿疾,无疑将为管网公平放开扫清障碍。

  能否独立?

  油气管网改革的第一步,是实现完全公平开放。下一步,或许是将油气管网从“三桶油”手中拆分出来,实现独立。事实上,有业内人士近期透露称,油气体制改革方案将在年内出台。

  实际上,油气管网分拆一事多年来一直未停止过讨论,但至少在2013年之前,由于中石油“一家独大”,管网拆分独立很难向前推行。

  据了解,针对管网拆分独立,发改委内部曾讨论过借鉴了当年电网系统厂网分开的改革,实施全国统一干线管道。新公司只是交易平台而不参与购销,只收取输气费用。

  2002年,中国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提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目标。此轮改革过后,在发电端,形成了如今的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及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而在电网端,则组建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

  不过,改革虽然实现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但由于电网相对垄断,“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目标未能实现。也因此,主管部门对于油气管网改革更为审慎。

  油气管网改革的契机出现在2013年。这一年8月以来,中石油爆发腐败窝案,原国资委主任、原中石油集团董事长蒋洁敏以及中石油集团原副总经理王永春、原副总经理李华林等高管相继落马。

  9月份,发改委曾多次召集石油公司的代表开会,讨论油气管网独立的可能性。“此时来自中石油的代表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强势。”接近发改委的人士说。

  吊诡的是,当年10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公布了“383”改革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

  该方案提出,“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并建立对油气管网的政府监管制度”。

  尽管此后3年多有关油气管网改革的方案一直在讨论中,但改革的大方向基本确定,即借鉴欧美经验,在石油公司之外成立国家管道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运营。

  这期间,对于油气管网是否应该独立一直处于争论之中。管网独立的最大阻力依然来自于“三桶油”。中石油内部人士称,油气管网独立并不容易,因为中石油部分管网已经置入香港上市公司昆仑能源中,若分拆新公司会面临很多市场和资本问题。

  中石化前董事长傅成玉对管网独立的改革方式并不乐观。

  他表示,“没有必要把管道全部单拿出去成立新的公司,单拿出去老百姓付钱更多,效率更低。油气管道不像电网,电网谁都用。天然气到城市门站、油到炼厂,是企业用自己的管网,点对点,社会上用不了。如果在中间加一层独立运营商,费用又高,两头衔接不好,供应不及时,产量就憋库了。像管道独立这样的改革,理论行,实践不一定行。”

  但作为我国油气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油气管网若不改革,依然被“三桶油”绝对垄断,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成品油价改、天然气价改等改革都将难以完全实现。

  事实上,对于管道分拆,还有过相对保守的“过渡”方案,即在管道独立的时候不涉及产权更迭,管道板块业务依旧保留在中石油内,但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平准入机制。

  而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如今的油气管网改革正是采取了这种更为温和的方式进行。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刺激芳纶纸行业增长 商飞扩产下蜂窝芯材应用空间广阔 中国企业市场地位提高

政策刺激芳纶纸行业增长 商飞扩产下蜂窝芯材应用空间广阔 中国企业市场地位提高

我国将芳纶纤维列为鼓励类产业,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了发展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我国芳纶纤维的市场需求具有直接刺激作用。

2025年05月09日
反渗透膜行业:海水净化等需求带来新机遇 国产崛起 高端市场竞争力仍待提升

反渗透膜行业:海水净化等需求带来新机遇 国产崛起 高端市场竞争力仍待提升

反渗透膜最大下游市场为工业,其在电子芯片制造、光伏太阳能生产、医药精细化工等对水质要求近乎苛刻的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近年来,反渗透膜应用领域持续拓展至海水净化、饮用水净化等领域,为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2025年05月06日
我国铸造改性材料行业现状: 绿色化为重要发展趋势 市场呈充分竞争状态

我国铸造改性材料行业现状: 绿色化为重要发展趋势 市场呈充分竞争状态

铸造改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铸造过程中,特别是在需要高强度、高耐腐蚀性的零部件制造中。我国是铸造大国,铸件生产规模庞大,为铸造改性材料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下游高端领域如航天、军工、核电发展对铸造材料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铸造改性材料市场需求快速增多。随着我国从铸造大国迈向铸造强国,绿色清洁生产、铸造废物零

2025年05月03日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行业分析:能量密度提升 2027年复合固态或成产业化拐点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行业分析:能量密度提升 2027年复合固态或成产业化拐点

在固态电解质的早期制备中,传统的球磨混合与热压成型等工艺因其流程简单、设备通用而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填料团聚和分散不均、能耗高、操作复杂且易造成聚合物流动性损失等诸多问题。随着新一代高性能复合电解质材料的提出,越来越多企业研究出溶液共混、原位聚合、静电纺丝、3D打印等多种物理法、化学法与创新设计方法。

2025年05月03日
构网型储能行业:新疆领跑 单个项目趋向大型化 华为等技术领先企业将占据更多份额

构网型储能行业:新疆领跑 单个项目趋向大型化 华为等技术领先企业将占据更多份额

构网型储能可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在新能源消纳难愈演愈烈之下,构网型储能成关注热点,在招投标市场持续放量。从地域分布看,新疆构网型储能项目定标规模为1.31GW/4.925GWh,容量规模占比57%,超过全国的一半,西藏、青海等紧随其后。构网型储能单个项目容量趋向大型化,其中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储能系统框架采购项目共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复合铜箔行业产业链体系渐完善 产业化步伐提速 供需两侧正协同推进

我国复合铜箔行业产业链体系渐完善 产业化步伐提速 供需两侧正协同推进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目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已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初步量产的跨越。同时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后续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正处于从产业化前期向规模化量产过渡的关键阶段。尽管行业仍面临生产工艺尚未完全成熟、产业链配套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但其产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呈

2025年04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