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未来我国电池管理系统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 核心技术门槛较高专业厂家具备数据积累优势。目前国外盛行的 BMS 产品多采用主动式均衡功能设计,全球主流电动车大都采用主动均衡模式,但该产品价格较高。
参考《中国电池管理系统行业全景调查及未来五年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 BMS:专业厂商更具有优势
国内车企对 BMS 的技术要求将提升,市场迎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国外盛行的 BMS 产品多采用主动式均衡功能设计,全球主流电动车大都采用主动均衡模式,但该产品价格较高。而国内基本采用被动式均衡功能和不带均衡功能的 BMS 产品,价格低、功能简单。未来随着电动汽车的规模化生产,国内车企对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必然会随之提升,电池管理系统(BMS)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
本土厂商主导,专业厂商市场份额较大。我国生产的纯电动乘用车所采用的 BMS 供应商呈现四大类型:专业的 BMS 厂商、主机厂、电池厂商,以及综合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主机厂生产的 BMS 装机量约占总量的 28%,电池厂生产的 BMS 装机量份额约为 12%,专业的 BMS 厂商约占据 60%的份额。从 BMS 供应商的性质来看,外企占比约 10%,本土企业占比约 90%,本土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BMS 核心技术门槛较高,专业厂家具备数据积累优势。
BMS 最核心的三大功能为电芯监控、荷电状态(SOC)估算和单体电池均衡。SOC和电池均衡技术技术难度较高,需要积累大量的 BMS 运行数据,而专业 BMS 厂家具备优势。专业的代表企业有均胜电子、惠州亿能、安徽力高、深圳科列技术、深圳国新动力、杭州节能动力等。主机厂主要配套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代表企业有比亚迪、康迪、长安新能源等。电池厂代表企业有 CATL、沃特玛、普莱德、欣旺达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