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氢拖车+氯碱副产氢是目前最优选择 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购置成本主要取决于燃料电池系统成本

 导读:氢拖车+氯碱副产氢是目前最优选择  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购置成本主要取决于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最终取决于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其中,购置成本的降低主要有几条途径:

参考《2016-2022年中国泡沫镍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最终取决于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其中,购置成本的降低主要有几条途径:(1)开发新材料;(2)制备工艺的集成创新;(3)推进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国产化进程;(4)加速商业化进程实现规模效应等;降低使用成本的途径主要包括:(1)降低燃料成本(制氢、氢气储运);(2)加氢站的布局和运营的合理化;(3)提高燃料电池耐久性(即使用寿命)等。

        使用成本中涉及到氢气上游产业链的部分,我们认为:气氢拖车+氯碱副产氢是目前的最优选择,成本和环保方面都已经成熟;未来液氢罐车+大规模工业制氢将是解决燃料电池普及之后的能源需求。相对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加氢站投资规模不算大,对应单车基础投资约为5万元/车(考虑加氢站补贴的情况)。

        不同制氢方式和运氢方式配合所得到的氢气成本范围


 

        在对目前氢气上游产业链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我们认为氢气来源和加氢站的建设运营的商业化进程正在逐步提速、成本经济性也逐渐合理化,。

        燃料电池车的购置成本主要取决于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包括燃料电堆成本和系统主要部件成本。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约占燃料电池车成本的64%,其中,燃料电堆的成本约占整个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的47%。

        美国能源部(DOE)氢和燃料电池项目对每年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进行了测算,以80kw的质子交换膜电池为样本,以大规模生产(50万个/年)为测算条件。结果表明,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已经从2006年的124美元/kw降至2015年的53美元/kw(下降近60%)。

        DOE认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有望于2020年降至40美元/kw,最终目标是实现30美元/kw。

        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变化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中,包括燃料电池电堆、氢气系统和其他零部件。其中燃料电池电堆中的核心材料又分为膜电极(MEA)、双极板及其他部件。膜电极是电化学反应的核心部件,由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组成。

        电催化剂(catalyst)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氢、氧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提高反应速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Pt-M催化剂、Pt核-壳催化剂、Pt单原子层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protonexchangemembrane,PEM)是一种固态电解质膜,其作用是隔离燃料与氧化剂、传递质子(H+)。

        气体扩散层(GDL)位于流场和催化层之间,其作用是支撑催化层、稳定电机结构,并具有质/热/电的传递功能。

        双极板(bipolarplate,BP)的作用是传导电子、分配反应气并带走生成水,从功能上要求双极板材料是电与热的良导体、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及气体致密性等。

        燃料电池系统组成


 

        燃料电池工作方式与内燃机相类似,除了燃料电池电堆之外,还包括燃料供应子系统、氧化剂供应子系统、水热管理子系统及监控子系统等。

        车载空压机是车用燃料电池重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提供燃料电池发电所需要的氧化剂(空气中的氧气),要求空压机能够提供最高功率所需要的空气。如果按照空气化学计量比2.0计算,100kw的燃料电池系统大约需要300Nm3/h的空气。

        增湿器是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另一重要部件,这是因为质子交换膜传导质子需要有水的环境,反应气通过增湿器把燃料电池反应所需的水带入燃料电池内。

        氢气回流泵的作用是是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氢气回路上把未反应氢气从燃料电池出口直接泵回燃料电池入口,与入口反应气汇合后进入燃料电池。

        氢瓶在燃料电池汽车上相当于传统汽车的油箱。为了达到一定的续驶里程,目前国内外开发的燃料电池汽车大多采用70Mpa高压气态储氢技术,其中高压氢瓶是关键技术。


 

        国外燃料电堆耐久性目标及现状(分类别)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市场 “一超一强”竞争格局凸显 锂电池出海需求机遇释放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市场 “一超一强”竞争格局凸显 锂电池出海需求机遇释放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已形成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驱动下,行业随锂电池出货量高增快速扩张,2019-2023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20%。当前行业呈现科达利与震裕科技“一超一强”格局,2024年CR4升至49.73%,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内锂电池企业海外布局推进叠加海外需求增长,为锂

2025年11月20日
我国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快 已进入规模化装车“倒计时”阶段

我国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快 已进入规模化装车“倒计时”阶段

与全固态电池相比,半固态技术并未脱离液态电池技术框架,是短期内能够迅速普及、基本不增加成本且可直接利用现有产线的解决方案——其生产工艺可兼容现有锂电池产线的70%以上,车企无需彻底重构生产线,仅需对极片制备、封装等环节进行改造,大幅降低了产业升级成本。

2025年11月20日
动力与储能双极驱动 我国涂层电池箔行业迎百万吨增长空间 头部效应初显

动力与储能双极驱动 我国涂层电池箔行业迎百万吨增长空间 头部效应初显

涂层电池箔作为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核心材料,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新能源汽车普及与储能系统建设的双轮驱动下,行业需求持续爆发,产量预计将从2024年的32.5万吨飙升至2029年的135.4万吨。与此同时,市场已形成鲜明的“金字塔型”竞争格局,具备一体化产能与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正加速扩产,市场份额持续集中,行

2025年11月20日
全球钼资源稀缺性凸显 供需紧平衡基本面下国内钼价震荡上行

全球钼资源稀缺性凸显 供需紧平衡基本面下国内钼价震荡上行

当前全球钼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2021以来,随着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控制,经济逐步向好,环保趋严制约供应端扩产以及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导致钼供需缺口增长,且这一缺口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钼总产量为29.02万吨,消费量为29.41万吨,供需缺口增长到了-0.39万吨。预计2025年和2026年全球钼金属产

2025年11月19日
从“特供”到“普适” 我国纤维增强材料光伏边框行业增长动力充足

从“特供”到“普适” 我国纤维增强材料光伏边框行业增长动力充足

在“双碳”战略的强劲驱动下,中国光伏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已达277.17GW,组件产量突破627.5GW,这为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作为光伏组件的关键辅材,占比成本约9%的边框,正迎来一场由材料创新引领的深刻变革。

2025年11月18日
再生铅行业面临原料供给和需求下行压力 反内卷促市场洗牌 低度寡头垄断格局已形成

再生铅行业面临原料供给和需求下行压力 反内卷促市场洗牌 低度寡头垄断格局已形成

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再生铅逐渐主导铅产业。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再生铅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超过60%。

2025年11月16日
高效节能引领变革 政策与应用需求驱动真空绝热板(VIP)行业快速发展

高效节能引领变革 政策与应用需求驱动真空绝热板(VIP)行业快速发展

真空绝热板作为一种导热系数极低的新型高效节能材料,正凭借其“薄而高效”的卓越性能,在中国“双碳”战略和能效标准升级的东风下迎来快速发展。2024年,我国VIP市场规模已达46.7亿元,其在高端冰箱领域的普及仅是开端。随着2026年冰箱新能效国标实施、近零能耗建筑推广以及冷链物流需求爆发,VIP的应用正加速向建筑保温、冷

2025年11月15日
技术定乾坤: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深陷价格内卷、效能、安全与路线之争

技术定乾坤: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深陷价格内卷、效能、安全与路线之争

在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与深刻变局。短期来看,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内卷”已成为行业最直接的冲击。由于前期大量资本涌入,规划产能已远超实际需求,导致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进而触发了激烈的“价格战”。叠加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电芯售价几近腰斩,企业毛利率被严重挤压至极低水平,部分中

2025年11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