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燃料电池行业固定式电池出货量占比及主要应用领域分析(图)

        固定电池是燃料电池消费第二主力,其典型应用领域有充电桩,家庭用电,发电站等。在其所用的五种电池类型中,PAFC与PEMFC这两种使用铂作为金属催化剂。结合出货情况看,后者是主力。


表:燃料电池应用领域概况
 
        稳步前进,尚未迎来急速增长 

        在出货量方面,以容量计,固定电池占比常年稳定在40%以上,产量情况基本随着整个燃料电池的情况波动。在2014-2016年,出货量件数呈现十分稳定的上升趋势。2014年以来,由于新能源汽车持续成为市场热点,以兆瓦计的产量不断攀升,输运式电池迅速增长,相比之下,固定式电池有待迎头赶上,其在燃料电池出货量中的比重也一举从2013年的87%下降到了2016年的42%。


图:2011-2016年各领域燃料电池出货量(千件,以产品件数计)
 

图:2011-2016年各领域燃料电池出货量(兆瓦,以容量计)
 
        根据Navigant Research公司的预计,2014年-2022年将会是固定式电池的“春天”,其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2%。这一轮增长最主要的看点是家庭联产设备(CHP),主要用于家庭供水与供电。相比较于传统的发电供热方式,固定式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效率要更高。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燃料电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表:燃料电池应用领域概况

        需求端冲击有限 

        固定式燃料电池中使用铂的主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与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两种。根据Fuel cell energy统计,2016年固定式电池的出货量为200.8MW,其实铂系电池约占90MW,计算得出所用铂约为31.5KG。目前市场普遍看好的不用铂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因此预计PEMFC的占比难以提升。


图:Fuel Cell Energy的1.4 MW容量电池系统
 

图:Fuel Cell Energy的家用300 k W容量电池系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消费不足但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产量为205.80亿只,需求量为45.69亿只。

2025年10月15日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在 “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即从过去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高端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煤制烯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与长时储能需求增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商业化初期,实现小批量出货。近两年来,受行业广阔前景吸引,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布局赛道并加快产能建设。

2025年10月13日
全球铝塑膜中长期景气度高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行业降本增效大势所趋

全球铝塑膜中长期景气度高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行业降本增效大势所趋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成为产业趋势,其软包封装形式依赖铝塑膜性能大幅升级,因此对铝塑膜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 2030 年固态电池在全球锂电池市场中的渗透率约为 10%,出货量超600GWh,市场规模超过 2500 亿元,相关固态电池需求将持续攀升,将为铝塑膜市场带来较大的增量空间。

2025年10月10日
氢能“芯片”的国产化突围:我国质子交换膜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氢能“芯片”的国产化突围:我国质子交换膜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质子交换膜被誉为氢能产业的“芯片”,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氢能产业的进步。随着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质子交换膜的需求和技术水平也将得到快速提升。

2025年10月10日
成本和环保压力冲击 全球可燃冰开采行业技术路线大博弈 中国后来居上

成本和环保压力冲击 全球可燃冰开采行业技术路线大博弈 中国后来居上

中国深海可燃冰资源集中在南海,根据国土资源部 2016 年数据及 2017 年有关报道,初步预测我国海域(集中在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约 800 亿吨石油当量,分布面积覆盖25 个有利区块、约 42 万平方公里。当前中国试验式开采位于南海神狐海域128平方公里范围内,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凭借强大的国家意志和持续的研发投入,

2025年10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