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航空生物燃料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内容提示:据悉,截至目前,全球已有6家航空公司开始使用生物燃料。业内人士认为,未来10年生物燃料飞机的数量将突破性增长,生物燃料的使用将有助于航空业实现2020年“碳中和”的目标以及2050年碳排放减半的规划。

        近日,消息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10月28日,本周五,国航一架波音747飞机将执行生物燃料的验证飞行。这是国航在中国的首次航空生物燃料验证飞行,标志着我国航空生物燃料的研发应用登上新台阶,也意味着航空生物燃料商业化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商业化重要一步

        2010年5月26日,在国家能源局的牵头下,中国国航[7.85 1.42% 股吧 研报]与中国石油[9.86 0.31% 股吧 研报]、美国波音公司及霍尼韦尔UOP公司签署了《关于中国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验证试飞的合作备忘录》,计划2011年在中国北京进行首次航空生物燃料验证飞行演示。

        根据备忘录,中国石油负责航空生物燃料供应,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具体负责技术研发和生产组织落实,中国国航负责运用生物燃料进行航班试飞。原料采用的是中国石油在我国西南地区生物燃料原料基地种植的小桐子。今年6月27日,中石油完成了首批航空生物燃料的研发和生产,首批15吨航空生物燃料已正式交付中航油。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试飞的重要意义在于,该航空生物燃料的原料产自中国,加工于中国,现在又将被应用于中国。该燃料加工关键技术绕开了生物燃油与粮争地的问题,种植地点都位于较偏远的山区、荒地,从而为今后产业化提供了可能。

        “此次试飞对于2015年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燃料商业化应用而言也是重要的一步。”波音研究与技术中国区副总裁艾博恩此前在北京航展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他预计,届时生物燃料将占航空燃料比例的1%左右。“虽然比例很小,但首开先河的意义重大。航空公司也需要时间去适应、去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在此之后,生物燃料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有望大规模投产。”

        助力航空业减排

        作为替代高污染化石燃料的理想选择,生物燃料早已受到各国的重视。美国、巴西、韩国、印尼等国家以及欧盟都相继出台了支持生物燃料普及的能源发展战略。欧盟计划到2020年用生物燃料替代20%的化石燃料。美国的《国家生物燃料行动计划》也提出,2020年生物燃料将占其能源总消费量的25%,2050年达到50%。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航空业的碳排放约占全世界人为碳排放的2%。近来愈演愈烈的有关是否将全球航空公司纳入欧盟ETS碳排放交易体系之争,更是将航空业节能减排推上重要议程。航空公司因此成为生物燃料研发和应用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波音、空客、霍尼韦尔等公司都纷纷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发。

        据艾博恩介绍,波音公司现已将研发生物燃料等环保产品作为在中国的重点业务展开,并分别与中科院和清华大学建立了三个联合实验室,进行生物燃料研发,包括原料种植以及生物燃料的提取和使用。

        另一大飞机动力系统制造商霍尼韦尔也在今年的北京航展上主打“生物燃料牌”。据悉,其研发的航空生物燃料已于近期试飞成功。相比使用化石燃料,使用霍尼韦尔的绿色航空燃料可减少大约5.5吨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此前,霍尼韦尔已使用荠蓝、麻风树和海藻等非食用性可再生原料生产出了超过70万加仑的绿色航空燃料应用于飞行试验。

        据悉,截至目前,全球已有6家航空公司开始使用生物燃料。业内人士认为,未来10年生物燃料飞机的数量将突破性增长,生物燃料的使用将有助于航空业实现2020年“碳中和”的目标以及2050年碳排放减半的规划。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具备较大发展前景,逐渐成为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硅负极不同掺硅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已在手机等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从技术趋势看,硅氧和硅碳为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主要技术路线,其中新型 CVD 硅碳凭借在能量密度和膨胀控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2025年04月17日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全球现有设施的锂电池回收产能约为160万吨/年,就地区来看,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受益于政策支持推动,回收产能遥遥领先。国内锂电池退役量保持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发展。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受市场需求上升驱动,近年来我国电池铝箔产量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技术进步,电池铝箔应用领域已拓展至钠离子电池领域。但受技术及成本等因素限制,目前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量产规模较小,对电池铝箔需求也未形成有效支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产业链完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并逐步实现大规模量产,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同时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原料、运输端等成本优势,以及日韩逐渐退出普通BOPET薄膜市场,近年来我国 BOPET 薄膜出口量增长显著。但由于BOPET薄膜行业还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的挑战,BOPET薄膜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科技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众资本涌入核聚变领域,主要核聚变企业融资规模加速扩大,如复鑫力、聚变新能、瀚海聚能、翌曦科技、星光玄能及安徽曦融兆波科技等企业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至亿元不等,投资方涵盖产业资本、财务投资机构及地方政府基金,行业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2025年04月15日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已达30%,而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仅16%,可见海外需求上升空间较大。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电池累积出口额611.21亿美元,同比下降6%。从出口区域来看,我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为美国,2024年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电池出口额25%,假设最悲观下这部分出

2025年04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