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阶段性过剩:扩产周期与需求增长错配,当前供给大于需求,但小于远景需求
尽管目前动力电池产能严重供过于求,但从中长期看,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在上千 GWh 量级,现有产能仍需扩产近 10 倍才能满足供应。预估全球动力电池的总需求将从 2016 年的 21GWh 增长到 2030 年的 1300GWh,15 年内复合增速达 35%,因此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大的扩产空间。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车型公告目录重审等因素影响下,2017年,动力电池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看依旧实现了较高增长。2017年,我国汽车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44.47GWh,同比增长44.4%。2018年一季度,汽车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为8.64GWh,同比增长32.8%。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扩产周期约 2-3 年,且呈现脉冲式增长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却是以比较稳定的速度持续增长,电池企业提前储备产能抢占市场地位也是合理决策。尽管目前处于过剩局面,但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绑定客户,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正反馈循环,以获取更多份额等待行业拐点到来。
阶段性过剩将带来两个结果,首先市场集中度远高于产能集中度,中小厂商面临出局。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总出货量为 33.5GWh,其中前五位和前十位的市场集中度分别达到 61.6%和 73.0%,而这些厂商的产能占比则仅有 34.7%和 52.0%。
第二个后果是行业的扩张进程放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扩张速度放慢。2017 年是动力电池产能集中投放的重要年份,2018 年之后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进度逐渐分化,中小企业的扩产预期减弱,由于市场份额在快速向龙头集中,中小企业的产能逐渐成为无效产能,与此同时,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仍然维持在高位,甚至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其产能扩张的速度并不会减缓。总体而言,龙头企业的产能可能成为格局稳定之后的实际有效供给。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