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碳中和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优势分析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中和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碳排放,中游为碳中和,主要包括能源替换、节能减排、碳吸收、碳交易等;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发电、储能、绿色建筑、林业、碳交易市场等。

碳中和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上游分析

        1.碳排放量

        碳排放一般指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气温上升。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本身也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以3 ~ 30μm的长波红外线为主。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达98.3亿吨,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达99亿吨,同比增长0.71%;预计2021年我国碳排放量可达101.5亿吨。

2016-2021年我国碳排放量、增速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碳排放来源

        从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来看,2020年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占比达78%;其次为工业排放(钢铁、水泥、电解铝),占比达14%;农业排放占比达7%。

2020年我国碳排放来源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中游分析

        1.能源替代

        (1)水电

        水力发电研究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等技术经济问题的科学技术。水力发电利用的水能主要是蕴藏于水体中的位能。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为3.7亿千瓦,较2019年同比增长3.35%;2021年上半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

2016-2021年H1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风电
        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2.1亿千瓦,2020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2.82亿千瓦,同比增长34.29%;2021年上半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2.92亿千瓦。

        2016-2021年H1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2.53亿千瓦,较2019年同比增长24.02%;2021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2.68亿千瓦。

2016-2021年H1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核电
        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在聚变或者裂变时释放大量热量,能量按照核能-机械能-电能进行转换,这种电力即可称为核电。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989万千瓦,2021年上半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5216万千瓦,同比增长6.9%。

2016-2021年H1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节能减排

        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以及将一些废弃能源转化为电能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节电:很多工矿企业的大型机电设备因为工艺生产的原因存在着严重的耗能现象,其节电率在经过专业节能改造后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大都在20%以上;余热发电:我国有着最大的煤焦化产业,有着在数量和产量上都占世界前列的冶金钢铁行业、水泥行业。

        3.碳捕捉

        碳捕捉,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吸引力在于能够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碳捕集与封存(CCS)对于高效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煤炭,尽管近期国家尽最大努力限制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仍旧将是主导能源。目前,碳捕集与封存也是唯一能够大幅(可达90%)减排电力与工业CO2排放的技术。

        4.碳吸收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市场化手段参与林业资源交易,从而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包括森林经营性碳汇和造林碳汇两个方面。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再造林项目数量最多,占林业碳汇总数的51.77%;其次为植树造林,占林业碳汇总数的10.15%。

2020年我国林业碳项目类型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企业优势分析

        现阶段,我国碳中和行业产业链中游优秀企业主要包括长江电力、国投电力、上海电气、金风科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宝钢股份、华能国际等。

我国碳中和行业产业链中游代表企业优势分析

类别

企业名称

优势分析

水电

长江电力

产业规模优势:长江电力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水力发电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葛洲坝电站及三峡工程已投产的8台发电机组,这部分机组的装机容量为837.7万千瓦。公司还持有广州发展实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控股11.189%的股份,权益装机容量约23.4万千瓦(含在建);持有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电力8.77%的股份,权益装机容量约 43.5万千瓦;持有湖北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能源41.69%的股份,权益装机容量约227.4万千瓦(含在建)。公司总权益装机容量 1,132万千瓦。同时,公司受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委托,统一管理三峡工程已建成投产的其他发电机组。

国投电力

经营规模优势:国投电力充分发挥在电力领域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展配售电业务、储能产业、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工作,大力推进国际水电、火电、新能源、电网等电力工程项目,形成以电力建设为核心,逐步开拓市政、环保等多领域综合发展的业务格局。截至20209月,公司资产总额2218.37亿元。截至2020年底,公司控股装机容量3182.68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1677.45万千瓦,火电装机1188.08万千瓦,新能源317.15万千瓦。

风电

上海电气

产业规模优势:上海电气现拥有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和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0多家合资企业,员工总数超过70000人。公司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具有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和提供现代装备综合服务的优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销售收入始终位居全国装备制造业第一位。是中国最重要的发电设备供应商之一。

技术优势:上海电气确立了以中央研究院、集团所属的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共同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明确了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及其技术中心,上海电气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是产学研合作。上海电气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8家,上海市级技术中心16家。

金风科技

人才技术优势:金风科技亲历并见证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蓬勃发展,并以全面深度的国际化能力根植全球市场。金风科技业务遍及全球6大洲、29个国家,布局全球的8大研发中心构建起驱动前沿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金风科技全球员工近9,000人,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近3,000名。公司已在北美、南美、欧洲、非洲、澳洲、亚洲、中东北非、中亚俄语区设立8大海外区域中心,全面实现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的国际化。

光伏发电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规模优势: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基股份”)现已发展壮大为全球知名的单晶硅生产制造企业。隆基股份的实力源于在半导体领域积累的经验、规模化生产、持续成本控制以及对技术、品质的不懈追求。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基股份”)现已发展壮大为全球知名的单晶硅生产制造企业。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产业规模优势: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经过二十年的开拓与发展,逐步成为以煤电运一体化、新能源硅材料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集团,并依托基础能源向相关多元化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集新材料、新能源、资源型与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产业平台。协鑫集团充分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以中国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辐射珠三角和京津塘环渤海地区,积极向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优势:晶科能源成立于2006年,迅速成为硅锭、硅片的领先制造商。2009年,晶科能源收购浙江太阳谷,开始电池片与组件生产。晶科能源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包括美国GT Solar多晶炉,日本NTC线切机,涂装设备Roth & Rau,机器人解决方案生产设备Jonas & Redman,意大利Baccini电池片生产线、伯格测试技术以及日本NPC技术全自动生产线等,致力为客户提供世界领先水平的光伏产品。晶科能源生产的单晶多晶组件获得了UL,CSA, CEC, TV, VDE, MCS, CE, ISO 9001: 2008, ISO 14001:2004等多项国际专业认证,工厂也通过了Achilles测试认证。在全面严格的标准下,我们的产品在优质、环保、安全等方面表现出众。

核电

宝钢股份

产品优势:公司全部装备技术建立在当代钢铁冶炼、冷热加工、液压传感、电子控制、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通过引进并对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主要产品均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通过BSI英国标准协会ISO9001认证和复审,获美国API会标、日本JIS认可证书,通过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世界三大著名汽车厂的QS 9000贯标认证,得到中国、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意大利等七国船级社认可。

华能国际

多年来,公司锐意开拓、稳健经营,规模逐年扩大,利润稳步增长,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公司成功的发展依赖于多方面的优势:1、先进的设备、高效率的机组、稳定运行的电厂;2、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层;3、有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4、电厂的地理分布具有战略优势,市场前景广阔;5、在境内外拥有良好的资信和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下游分析

        1.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是绿色低碳能源。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9.34亿千瓦,较2019年同比增长17.63%;2021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资源发电装机容量达9.71亿千瓦。

2016-2021年H1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达137万辆,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

2016-2021年H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销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储能

        根据能量存储形式的不同,广义储能包括电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三类。电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按照存储原理的不同又分为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两种技术类型。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储能装机容量为36.04GW,较2019年同比增长11.23%;据推测,2021年我国储能装机容量可达38.26GW。

2018-2021年我国储能装机容量、增速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绿色建筑(光伏建筑)

        光伏玻璃是一种通过层压入太阳能电池,能够利用太阳辐射发电,并具有相关电流引出装置以及电缆的特种玻璃。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为4.97亿万平方米,2020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为5.47亿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6%;预计2021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可达5.94亿万平方米。

2016-2021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增速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碳交易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碳交易量为4340.09万吨,成交额为12.67亿元;2021年上半年我国碳交易量达412.91万吨,碳成交额达1.20亿元。(TJL)

2016-2020年我国碳交易量及成交额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碳中和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与未来规划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虽然出货量增速涨势凶猛且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营业收入整体持续增长,但是仍然面临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盈利能力差等困境。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将不再是“有多少产能”,而是“有什么技术”、“能拿下哪些高端客户”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摆脱同质化

2025年09月06日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承担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功能。近年来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达354.6万吨/年,较2020年(81.1 万吨/年)增长 337%;其中中国主体地位明确,2024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较2020年增长391%,占全球的比重高达96%,较202

2025年09月05日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但自进入2025年以来,得益于国内外储能市场爆发,我国储能电芯市场由供大于求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

2025年09月05日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在储能市场中,抽水蓄能总量较大,但新型储能近年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72.0GW,同比增长28.6%,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呈继续下降态势,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 165.4GW,首次突破百吉瓦,同比增长 81.1%。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其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硬物质,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和化学性能。我国金刚石行业起步于1963年,经过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同时历经六十余载砥砺奋进,我国金刚石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金刚石

2025年09月01日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9-2023年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从697.8亿元增长至7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而预计2024-2031年复合增速将超过10%。

2025年08月29日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28.2 亿只,同比增长 3.6%;其中电动汽车为最大下游市场,占比超50%;其次是电动工具与3C,分别占比13.4%、7.9%;储能领域需求显著上扬,与3C占比差距缩小。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在磁性材料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在非晶合金、稀土永磁、超磁致伸缩、巨磁电阻等方向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依托微细化组织调控、晶体学精准控制、薄膜化制备及超晶格构建等新技术的支撑,磁性材料的种类正日益丰富,产品体系持续完善。

2025年08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