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全球能源安全现状与隐患分析,是世界石油的运输通道存在诸多隐患。能源资源结构与能源最终消费结构存在着显着的错位现象。
参考《中国分布式能源行业专项调查与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世界能源版图呈现出供应源和需求方多极化、多元化的纷繁复杂局面。主要体现在:
一是世界能源消费与能源自然资源储量在空间上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对称问题,主要产油区局势动荡。世界主要产油区位于中东和北非,这些地区由于历史、种族、文化以及现实的政治经济等矛盾的交织成为世界主要的动荡区域。
二是世界石油的运输通道存在诸多隐患。能源资源结构与能源最终消费结构存在着显着的错位现象。世界石油、天然气储量的约3/4集中于中东——北非、俄罗斯——中亚地带,其中仅中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就分别达到全世界的约60%和40%。而从北非与中东地区出口的东行和西行两条运输路线来看,位于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等海上石油运输的咽喉要道,极易受到国际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袭击。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能源安全构建
面对能源格局的新变化和严峻挑战,我国应重新审视能源安全的实质,彻底摆脱“安全=加大供应”,即“粗放供给以满足过快增长的需求”的习惯思维,转变为“安全=效率”,即“以科学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合理优化能源使用结构,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与提高使用效率并举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是“十二五”规划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合理引导能源消费,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消费道路;提高能源利用设施与用能设备的能源效率,积极节约能源;研究与利用石油替代技术,适当建设核电站。
2.进一步完善能源战略储备制度,以保证能源的供应稳定
合理确立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水平,制定阶段性的储备目标,稳步向国际储备目标即石油储备达到90天的水平靠拢;在石油储备方式层面,要逐步形成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前者主要针对进口原油,后者要按市场需求的要求与生产经营业务灵活结合起来。
3.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度
大力出台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与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以及实施细则;从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资金状况出发,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把利用生物能源作为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发展,逐渐降低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程度。
4.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为进口能源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