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天然气行业供给端:进口 LNG 成为保供主力(图)


        国产气增速有限,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LNG 进口系主要增量。2017 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 2435 亿立方米,国产天然气贡献 60.77%,对外依存度接近 40%。进口气源主要包括 PNG 与 LNG,而 PNG 建设周期较长,目前天然气供需缺口主要由进口 LNG 补足。我国天然气消耗存在明显季节性波动,全国冬夏季平均峰谷差高达 1.71, LNG 还是调峰保供主力,在我国天然气气源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图表:2017 年我国天然气供给结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逐年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进口 LNG 占 2020 年气源结构比例或提升至 28.86%,2018-2020 年进口 LNG 年均增速达到 24.28%。假设未来几年损耗率保持在 2.6%的水平,为满足 2020 年 3506 亿方天然气消费量,则至少需要 3599 亿方天然气保供量。我们详细测算了 2020 年天然气供给结构:1)随着国内天然气资源的消耗,国内剩余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逐步增大,预计未来几年国产常规天然气将保持 7.63%的平稳增速,2020 年产量达 1670 亿方;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受益于政策大力扶持,2020 年产量有望达到 400 亿方,国产气合计贡献 2070 亿方;2)根据进口 PNG 管道的投产进度,预计 2020 年我国进口管道设计运输量将达到 700 亿方/年,假设管道利用率达到 70%,2020 年将形成约 490 亿方的实际进口能力,未来三年年均增速约 5.75%;3)剩余缺口将由进口 LNG 补足,2020 年进口 LNG 1039 亿方,占比约 28.86%,未来三年 LNG 进口年均增速将达到 24.28%。 
         
图表:我国LNG进口量预测(单位: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2020年天然气保供量各部分占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我国分气源天然气供给预测(单位:亿立方米)
 
         
        
        注:详细测算过程请见我们的深度报告《天然气产业链系列深度报告之一:加大 LNG 进口势在必行 储气设施建设启动在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接收站成为制约 LNG 进口的关键因素,短期内产能释放有限。截至 2017 年底我国 LNG 接收站总接卸周转能力达 5640 万吨/年,根据在建及规划项目进度,我们预计到 2020 年底,LNG 接收产能有望达到 8270 万吨/年,较 2017 年底增长 46.63%。然而,虽然近年接收站建设有所提速,但仍大幅低于 LNG 进口量增速,且接收站建造周期较长,从开工到投产时间至少需要三年,经测算,2018 年我国接收站利用率需达到 85%才能完全满足 LNG 进口需求,2020 年利用率需达到 97%才能补足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预计 2020 年之前我国在建 LNG 接收站尚无法完全满足 LNG 进口需求,接收站仍属稀缺资源。 
        
图表:我国 LNG 接收站产能预测(单位:万吨/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不同接收站利用率情景下我国接收站产能短缺缺口预测(单位:亿立方米)
 
        注:图中 LNG 接收站产能均为年底产能,尚未考虑年内投产的接收站产能平滑问题。若考虑产能平滑后,每年 LNG 接收站产能将有所下降,短缺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与此同时,当前以化石原料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低碳转型的刚性需求。

2025年10月25日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综合性能卓越的“黄金薄膜”,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已覆盖消费电子、风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医疗、5G通信等多领域。尽管国内行业技术与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电子级及高端产品仍存短板,进口依赖度较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国产替代需求推动下,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产能,以满足下游需求,助力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2025年10月24日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高功率芯片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急剧攀升,“热障”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致命瓶颈。在此背景下,金刚石复合材料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性能优势站上风口,并且实现了应用范围的极大拓展。尤其是在半导体散热这一前沿阵地,CVD金刚石散热片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至2030年,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储量全球第一且分布集中,但经多年开采后矿石品位下降,静态储采比偏低,资源保障压力渐显。供应端受环保政策收紧、开采难度加大等因素制约,产量总体呈收缩态势;需求端应用多元,既以阻燃剂为核心基石、铅酸蓄电池提供稳定支撑,又有光伏产业带来新增量。此外,我国锑矿出口已正式进入明确的“管制时代”,管制政策的落地对行业出口格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加氢站通常用于为氢能源汽车提供燃料,是氢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2015年前,我国只有北京氢能示范园加氢站、上海安亭加氢站、郑州宇通加氢站等少数几个加氢站。近年来,随着国内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加速发展,叠加中央财政补贴大力支持,各地加氢站建设加快。2024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已经达到5548辆,销量已达540

2025年10月20日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石英坩埚是半导体与光伏单晶拉制的核心消耗品,其中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市场规模随晶圆产能扩张快速增长;而光伏级石英坩埚市场此前高增,但2024年多重因素影响呈收缩之势。竞争格局来看,光伏级市场由本土企业主导,而半导体级市场高端产品仍待突破。当前国内上游高纯石英砂长期依赖进口,不过我国正多维度发力,正通过找矿、技术研发与产能建

2025年10月20日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消费不足但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产量为205.80亿只,需求量为45.69亿只。

2025年10月15日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在 “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即从过去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高端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煤制烯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2025年10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