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绿色能源改革政策持续推进 燃料乙醇需求不断上涨

       燃料乙醇一般是指体积分数达到99.5%以上的无水乙醇,是良好的辛烷值调和组分和汽油增氧剂,能够有效减少汽车尾气中的PM2.5和一氧化碳,其作为可再生液体燃料的代表之一,可补充化石燃料资源,降低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

       乙醇是一种较有前景的富氧可再生能源,其化学分子式为C2H5OH,密度为790kg/m3,与汽油相近,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常用燃料乙醇、汽油、柴油三者的主要理化特性。乙醇作为发动机的代用燃料,主要以与汽油混合及与柴油混合燃烧的方式进行。因乙醇与柴油不能互溶等因素,从而乙醇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更多。

       从我国汽油产量来看,近年来,我国汽油产量不断增长,2020年中国汽油产量达到13171.7万吨,同比下降6.7%。

2016-2020年中国汽油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燃料乙醇作为一种替代或部分替代石油、天然气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及环境压力,同时也具有相对清洁、绿色、可再生的特性,从而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及重视。但从全球来看,由于自然条件、基本国情、技术投入、资金支持等重要因素的制约,燃料乙醇的全球开发和利用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美国、巴西的燃料乙醇生产及消费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从产量上看,美国燃料乙醇产量约占全球的43%,巴西约占32%,中国占3%左右。事实上,淀粉类作物、糖类作物、油料作物、废气林木等都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原料,而用于燃料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基本为淀粉类作物及糖类作物,尤其是甘蔗、玉米、蜜糖、甜菜、纤维素等。

2020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格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成本上来看,巴西利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成本目前是0.2美元/升,美国利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成本则是0.25美元/升,利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成本相对较高,达到1.4美元/升。

2020年各国燃料乙醇制作成本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相对较晚一些,大约1998年开始酝酿,从2001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才步入起步阶段。中国发展燃料乙醇最初的动力来自利用粮食乙醇消化积压的大量陈化粮。由于1999年左右,中国连续七年粮食丰收,粮食生产相对过剩,粮食库存居高不下,粮食存储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储备标准,造成了巨量的陈化粮和超期储备粮,国家财政负担加重。此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多,能源需求逐渐增加,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这些都为粮食向能源的转换提供了前提条件。

        国务院对关于发展生物燃料乙醇首先做出了批示,并在国家发改委赴巴西和美国考察后,决定在几个粮食主产区推广乙醇汽油。2001年,国家五部委颁布了《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规定陈化粮的用途主要为生产酒精、饲料等,并批准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4家生物燃料乙醇试点企业生产陈化粮燃料乙醇,其中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主要以小麦为原料,其他3家都以玉米为原料。

       2002~2006年,政府对四家定点企业制定价格补贴、税收减免等一系列鼓励措施,致使企业对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到2006年底,中国一跃成为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大国。随着陈化粮的消耗殆尽,企业开始使用新粮作为原料,对粮食需求的日益增加,使得粮价高位运行,威胁着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村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2006年以前,玉米乙醇受政策扶持率先发展,但因“与人争粮”矛盾突出,之后政策转而全面限制玉米乙醇的大规模推广,补贴也被不断下调,又因玉米价格上涨,玉米乙醇的产量增速大幅下滑。200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首次提出“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及财政部又发出通知,将所有燃料乙醇项目审批权收回中央,此外,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规定停止在建的所有玉米乙醇项目。

       2007年底,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第一个以木薯为原料的非粮燃料乙醇项目在广西北海成立,标志着中国生物燃料乙醇“非粮化”的发展路线。此后,国内很多企业和研究院所都相继开展了非粮燃料乙醇的生产和试验项目。2007年3月中粮集团与英国BP公司在河北、山东和内蒙等贫区建立了甜高粱试验田项目。2011年,由天津大学、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木薯非粮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木薯非粮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并建成了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示范装置。2010年,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中粮集团设立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中心,这是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主要是推动纤维素乙醇发展,此后,吉林、黑龙江等省份的纤维素乙醇项目不断推出。201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专门附有《生物质能源专项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到2015年年底,生物质乙醇利用量达到350万到400万吨,航空生物燃料利用量将达10万吨。

       从财政补贴上看,2013-2015年,中央财政对已核准项目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继续给予补贴,但补贴标准逐年下降:2013年300元/吨、2014年200元/吨、2015年100元/吨,至2016年不再补贴。以木薯等为原料的非粮乙醇补贴标准为750元/吨。二代燃料乙醇的补贴标准连带下滑:2012-2014年间补贴标为800元/吨;2015-2016年下调为600元/吨。从增值税上来看,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用于调配车用乙醇汽油的变性燃料乙醇,原来实行增值税全额返还政策,自2011年10月起退税比例逐年降低。201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退税比例为80%,2012年退税比例为60%,2013年退税比例为40%,2014年退税比例为20%,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从消费税上来看,自2011年10月1日起,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用于调配车用乙醇汽油的变性燃料乙醇逐渐恢复征收消费税,税率为5%。其中201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减按1%征收,2012年减按2%征收,2013年减按3%征收,2014年减按4%征收,自2015年1月1日起,按5%全额征收。

       2017年9月13日,《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推广方案》)发布,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范围将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在此之前,我国共有11个省份使用乙醇汽油。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安徽和广西6个省份为“全封闭式”推广,原则上6省份内所有加油站全部提供乙醇汽油,不得混杂普通汽油;而江苏、湖北、河北、山东和广东5个省份则是“半封闭式”推广,有些区域的加油站同时提供普通汽油和乙醇汽油。2018年6月12日,天津宣布于8月底前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成为中国计划封闭推广乙醇汽油以来,对乙醇汽油推广时间予以明确的首个城市。2018年8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坚持控制总量、有限定点、公平准入,适量利用酒精闲置产能,适度布局粮食燃料乙醇生产,加快建设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开展秸秆、钢铁工业尾气等制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会议决定有序扩大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1个试点省份外,进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份推广。

       乙醇汽油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届时燃料乙醇供给能力是否可以满足添加所需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燃料乙醇供给量尚存在千万吨缺口。国内乙醇市场空间巨大。

       燃料乙醇未来发展方向

       1、改进燃料乙醇的特性

       目前,大部分国家都在使用燃料乙醇,但乙醇的保质期较短,只有一个月。保质期结束后,很容易出现不着火的模糊和分层,导致使用燃料乙醇非常困难。此外,乙醇对环境特别苛刻,比—般的储存和运输要求严格得多,这将大大增加成本。因此,加快技术改造是非常重要的,并发明适当的添加剂提高其性能。—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燃料乙醇的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2、以非食品纤维素制造燃料乙醇将成为主流

      目前,我国主要的乙醇燃料企业正在使用玉米和小麦作为原料。在国际粮食危机和全球粮食价格飙升的情况下,燃料乙醇的开发面临着巨大的瓶颈。为了食品安全,国家还禁止建立新的食品乙醇项目,重点是开发非食用油乙醇,并努力实现纤维素工业化。因此,用玉米、木薯和其他非谷物生产纤维素燃料乙醇是—种发展方向。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克服了使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困难,生产规模正在逐步扩大。由于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值物废料,因此原料的成本有其优势。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高转换系数,以降低其他成本。此外,政府解除了私人资本流入燃料乙醇生产的限制。因此,预计纤维素燃料中的乙醇将在未来几年内在政府和大量私人资金的支持下迅速发展。(lyz)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燃料乙醇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eVTOL电池市场迎新机遇。不过,我国eVTOL电池行业面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其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新基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2日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