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生物柴油行业供给及进出口分析:产能利用率不高 欧洲为最大出口地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动物油、废弃油脂或微生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经酯化(或氢化)而形成的(氢化)脂肪酸甲酯或乙酯,通常用作燃料的清洁能源,是优质的石化燃料替代品。

全球生物柴油分类(按原材料)

原材料

生柴种类

主要生产地

优点

缺点

植物油脂

菜油甲酯

欧洲

草本种子收获、储藏、运输和加工程序简单;木本油料植物可在荒山种植、有绿化环境、改善生态的效果

受可耕地面积影响,中国种种量有限;木本油料植物收获、储存成本较高,采收难度较大

豆油甲酯

美国、阿根廷、巴西

棕榈油甲酯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废弃油油脂

动物油甲酯

中国、欧洲

不受可耕地面积影响,原料充沛、价格低廉、来源广泛,产量巨大

杂志较多,来源分散、收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废弃食用油甲酯

中国、欧洲

来源广泛,储量巨大,可有效解决中国废弃油脂污染问题

杂质较多、处理工艺复杂;来源分散、收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酵母、霉菌、藻类等支撑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

欧洲、美国

原料供应充足,且不占据更低和淡水资源,可规模化管理和生产;产品附加值高

微生物种类众多,差异较大,研究难度大,产油成本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化石柴油的理化特性对比,生物柴油几乎不含硫,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生物柴油黏度大于石化柴油,可降低喷油泵、发动机缸体 和连杆的磨损率,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生物柴油闪点远高于石化柴油,其可降解性好,不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生物柴油与0#柴油主要理化特性对比

理化指标

生物柴油

0#柴油

密度(20℃)/g/cm3

0.9

0.8

运动粘度(40℃)/mm2/s

4.4

2.7

凝点/

-1

0

90%馏出温度/

344

352

十六烷值

46

64

热值(MJ/L

32

38.6

闪点/

132

60

氧含量/%

10

0

硫含量/%

0

0.2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0-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产能呈先升后降趋势,2015年,全国生物柴油产能达2010-2020期间的峰值,随后由于原油价格再次大幅下跌,国内增塑剂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生物柴油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国内产能开始缩减,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产能约218.1万吨。

2010-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行业产能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生物柴油产能利用率不高,2010-2020年产能利用率大致在20%-40%之间浮动。

2010-2020年我国生物柴油行业产能利用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显示,我国生物柴油进口量、额波动较大,在2019年达峰值,进口量及进口额分别为83.82万吨、114793.4万美元;2020年进口量、进口额迅速降低,分别为8.96万吨、7993.97万美元。

2015-2021年一季度我国生物柴油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行业进口企业注册地来看,2020年,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是我国生物柴油产品进口量最大的地区,进口量分别为40184吨、22720.1吨、19256.5吨,进口额分别为4819.3万美元、1597.8万美元、1515.2万美元。

2020年中国生物柴油进口企业注册地TOP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出口方面,我国生物柴油出口量及出口额稳定增长,2020年,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为91.13万吨、96513.01万美元。

2015-2021年一季度我国生物柴油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目前,欧洲地区是我国生物柴油行业最大的出口地。2020年,荷兰、西班牙和比利时为我国生物柴油三大出口目的国,出口量分别为612135.6吨、227117.4吨、51649.3吨,出口额分别为64351万美元、24585.4万美元、5268.4万美元。

2020年中国生物柴油出口量排名前五的出口目的地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TC)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生物柴油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未来动向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与此同时,当前以化石原料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低碳转型的刚性需求。

2025年10月25日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综合性能卓越的“黄金薄膜”,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已覆盖消费电子、风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医疗、5G通信等多领域。尽管国内行业技术与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电子级及高端产品仍存短板,进口依赖度较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国产替代需求推动下,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产能,以满足下游需求,助力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2025年10月24日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高功率芯片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急剧攀升,“热障”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致命瓶颈。在此背景下,金刚石复合材料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性能优势站上风口,并且实现了应用范围的极大拓展。尤其是在半导体散热这一前沿阵地,CVD金刚石散热片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至2030年,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储量全球第一且分布集中,但经多年开采后矿石品位下降,静态储采比偏低,资源保障压力渐显。供应端受环保政策收紧、开采难度加大等因素制约,产量总体呈收缩态势;需求端应用多元,既以阻燃剂为核心基石、铅酸蓄电池提供稳定支撑,又有光伏产业带来新增量。此外,我国锑矿出口已正式进入明确的“管制时代”,管制政策的落地对行业出口格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加氢站通常用于为氢能源汽车提供燃料,是氢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2015年前,我国只有北京氢能示范园加氢站、上海安亭加氢站、郑州宇通加氢站等少数几个加氢站。近年来,随着国内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加速发展,叠加中央财政补贴大力支持,各地加氢站建设加快。2024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已经达到5548辆,销量已达540

2025年10月20日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石英坩埚是半导体与光伏单晶拉制的核心消耗品,其中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市场规模随晶圆产能扩张快速增长;而光伏级石英坩埚市场此前高增,但2024年多重因素影响呈收缩之势。竞争格局来看,光伏级市场由本土企业主导,而半导体级市场高端产品仍待突破。当前国内上游高纯石英砂长期依赖进口,不过我国正多维度发力,正通过找矿、技术研发与产能建

2025年10月20日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消费不足但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产量为205.80亿只,需求量为45.69亿只。

2025年10月15日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在 “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即从过去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高端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煤制烯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2025年10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