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硅晶圆行业需求:海外为主 国产厂商不乏亮点(图)

        IC 设计方面,巨头把控竞争壁垒较高,2018 年以来 AI 芯片成为新成长动力。高通、博通、联发科、苹果等厂商实力最强,大陆厂商海思崛起。随着科技发展引领终端产品升级,AI 芯片等创新应用对 IC 产品需求不断扩大,预计到 2020 年 AI 芯片市场规模将从 2016 年约 6 亿美元升至 26 亿美元,CAGR 达 43.9%,目前国内外 IC 设计厂商正积极布局 AI 芯片产业。英伟达是 AI 芯片市场领导者,AMD 与特斯拉正联合研发用于自动驾驶的 AI 芯片。对于国内厂商,华为海思于 2017 年 9 月率先推出麒麟 970 AI 芯片,目前已成功搭载入 P20 等机型;比特大陆发布的全球首款张量加速计算芯片 BM1680 已成功运用于比特币矿机;寒武纪的 1A 处理器、地平线的征程和旭日处理器也已崭露头角。 

        IC 设计面向终端、面向市场成为必然,国内厂商优势明显。IC 设计业以需求为导向,才能够更好服务于下游客户。海思、展锐等移动处理芯片、基带芯片厂商依靠近些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爆发迅速崛起,跻身世界 IC 设计十强,海思芯片已全面应用到华为智能手机当中,三星、小米等厂商亦采用了自研芯片,现今中国为全球最大的终端需求市场,因而国内IC 设计业有巨大发展优势。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硅晶圆行业市场发展动向调查及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图表:全球 IC 设计厂商 2017 年排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代工制造方面,厂商 Capex 快速增长,三星、台积电等巨头领衔。从资本支出来看,目前全球先进制程芯片市场竞争激烈,全球排名前三的芯片制造商三星、英特尔、台积电的 Capex 均达到百亿美元级别,2017 年分别为 440/120/108 亿美元,预计三星未来三年总 Capex 接近 1100 亿美元,英特尔和台积电 2018 年 Capex 则预计分别达到 140 和 120 亿美元,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利于巨头通过研发先进制程技术和扩张产线来占领市场。从工艺制程来看,台积电走在行业前列,目前已大规模生产 10nm 制程芯片,7nm 制程将于 2018 年量产;中国大陆最为领先的代工厂商中芯国际目前具备 28nm 制程量产能力,而台积电早于 2011 年已具备 28nm 量产能力,相比之下大陆厂商仍有较大差距。 
 
图表:全球晶圆纯代工(Pure-Play)厂商 2016 年排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封测方面,未来高端制造+封测融合趋势初显,大陆厂商与台厂技术差距缩小。封装测试技术目前已发展四代,在最高端技术上制造与封测已实现融合,其中台积电已建立起 CoWoS 及 InFO 两大高阶封装生态系统,并计划通过从龙潭延伸至中科将 InFO 产能扩增一倍,以满足苹果 A12 芯片的需求。封测龙头日月光则掌握顶尖封装与微电子制造技术,率先量产 TSV/2.5D/3D 相关产品,并于 2018 年 3 月与日厂 TDK 合资成立日月旸电子扩大 SiP 布局。由于封装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目前大陆厂商正快速追赶,与全球领先厂商的技术差距正逐步缩小,大陆厂商已基本掌握 SiP、WLCSP、FOWLP 等先进技术,应用方面 FC、SiP 等封装技术已实现量产。 
 
图表:全球半导体封装厂商 2017 年排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新一轮区域转移面向中国大陆。尽管目前 IC 设计、制造、封测的顶级厂商主要位于美国、中国台湾。总体来看,半导体制造产业经历了美国——日本——韩台的发展历程:1950s,半导体产业起源于美国,1947 年晶体管诞生,1958 年集成电路诞生。1970s,半导体制造由美国向日本转移。DRAM 是日韩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80s 日本已在半导体产业处于领先地位。1990s,以 DRAM 为契机,产业转向韩国三星、海力士等厂商;晶圆代工环节则转向台湾,台积电、联电等厂商崛起。2010s,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爆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成长。人口红利,需求转移或将带动制造转移,可以预见中国大陆已然成为新一轮区域转移的目的地。 

图表:全球半导体产业美-日-韩区域转移历史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动!我国水电站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振 市场长期成长性确定

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动!我国水电站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振 市场长期成长性确定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雅鲁藏布江下游规划5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6000-7000万千瓦。据长江水利数据,此次开工建设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共规划5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预计为6000-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kwh,以外送消纳为主,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纳米材料行业:政策支持技术革新 市场具备进一步发展空间 纳米膜增长潜力大

我国纳米材料行业:政策支持技术革新 市场具备进一步发展空间 纳米膜增长潜力大

全球纳米材料市场持续扩容,2024年全球纳米材料市场规模增长至1562亿美元。从地区分布情况看,欧美为全球纳米材料主要市场,总占比达61.8%;亚太地区在环保意识和科技发展下对特殊材料需求愈发强烈,从而成为全球第三大纳米材料市场,占比达26.6%。

2025年07月20日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商业化进程将加速 中国取得多项突破 有望成为市场引领者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商业化进程将加速 中国取得多项突破 有望成为市场引领者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在固态电池发展方面都已有自己的国家战略或发展蓝图,全固态电池有望逐步实现量产:日本丰田公司已经宣布其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韩国三星等公司已经宣布建设全固态电池生产线。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行业蓬勃发展,我国电解铜箔产量不断攀升,为阴极辊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铜箔产量由2019年的43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0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09%。值得注意的是,电解铜箔产品结构呈现明显分化:2019-2023年电子电路铜箔产量从29.2万吨增至

2025年07月17日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近年来,全球光伏背板需求增速持续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2024年大幅萎缩至7.32亿平方米,同比降幅达28.16%。随着双玻组件凭借更高发电效率的优势在市场中快速普及,玻璃背板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7.7%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64.6%。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光伏硅料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市场价格腰斩至“白菜价” 行业巨头盈利普遍下滑

我国光伏硅料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市场价格腰斩至“白菜价” 行业巨头盈利普遍下滑

目前我国光伏硅料面临着产能过剩格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硅料产能高达500万吨以上,然而市场需求却仅为300万吨。此外,硅业分会在2025年4月发布的《多晶硅市场一季度回顾及二季度展望》中,也明确指出了市场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硅料产能达257万吨,而实际需求仅100万吨出头。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业转型自救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业转型自救

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是工业脱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国家明确扶持的赛道。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发布,利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

2025年07月14日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石墨烯凭借超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极高的导热率,应用渗透至多个领域,其中新能源领域将成为行业扩张核心动力。石墨烯制备技术多样且不断成熟,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效应初显,其中石墨烯粉体年产能快速突破、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整体来看,随着供需两端向好,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450亿元。

2025年07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