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4年4月山西煤炭进口贸易详情

         导读:2014年4月山西煤炭进口贸易详情。前4月,山西省煤炭进口全部为一般贸易方式;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煤15.3万吨,下降63.7%,占全省煤出口总量的79%;以保税仓库进出境方式出口煤4万吨,下降44.2%,占全省煤出口总量的21%。

         参考《中国煤炭贸易行业运营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14-2019)

         据太原海关统计,今年前4月,山西省进口煤及褐煤(以下简称煤)149.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21.6%,价值6.8亿人民币,下降28.5%;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452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9%。同期,出口煤19.3万吨,减少60.8%,价值1.5亿元人民币,减少72%,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759.8元人民币。
          4月当月,山西省进口煤42.3万吨,减少41%,环比增长1.1倍,价值1.9亿人民币,减少47.7%,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442.1元人民币。出口煤153.5吨,价值29.7万人民币,下降99.8%,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1931.7元人民币。
          山西进口煤炭没有进口至山西境内。前4月,山西出口煤炭35.7万吨,主要发货地是山西阳泉市和朔州市。
一、主要特点
(一)进口全部为一般贸易、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
          前4月,山西省煤炭进口全部为一般贸易方式;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煤15.3万吨,下降63.7%,占全省煤出口总量的79%;以保税仓库进出境方式出口煤4万吨,下降44.2%,占全省煤出口总量的21%。
(二)进出口均以国有企业为主
          前4月,国有企业进口煤98.7万吨,下降42.8%,占全省煤进口总量的66.1%;民营企业进口煤50.7万吨,增加1.8倍,占全省煤进口总量的33.9%。同期,国有企业出口煤19.3万吨,下降60.8%,占全省煤出口总量的99.7%。
(三)主要自印度尼西亚进口,主要出口至韩国
          前4月,山西省自印度尼西亚进口煤97.5万吨,下降26.5%,占全省煤进口总量的65.2%;自澳大利亚进口25.8万吨,下降49.6%,占全省煤进口总量的17.3%;自南非进口16.2万吨,占全省煤进口总量的10.8%。
同期,对韩国出口15.2万吨,下降69%,占全省煤出口总量的78.8%;对日本出口4.1万吨,增长271.1倍,占全省煤出口总量的21.1%。
(四)进口以其他烟煤为主,出口以无烟煤为主
          前4月,山西省进口其他烟煤81.4万吨、增长2.2%,占全省煤进口总量的54.5%;进口其他煤40.7万吨、下降35.6%,占全省煤进口总量的27.2%;进口褐煤17.4万吨、下降48.5 %,占全省煤进口总量的11.6%。同期,山西省出口无烟煤13.8万吨,下降57%,占全省煤出口总量的71.2%;出口未制成型的炼焦煤5.5万吨,下降67.9%,占全省煤出口总量的28.5%。
(五)按收发货地口经统计,出口以朔州和阳泉为主
          前4月,阳泉出口煤炭12.7万吨,占全省煤出口总量的35.5%;朔州出口煤炭12.4万吨,占全省煤出口总量的34.7%。
二、山西省煤炭呈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
          4月份煤炭的进口量虽然同比下降,但从绝对量上来说依然不少,而且相比较3月份还有所增加,从价格上说受国内神华、中煤等大型煤企纷纷下调煤炭价格影响,进口煤与国内煤炭价格差异进一步缩小,甚至有些煤种已出现倒挂,煤炭进口商利润空间变小。但从近两年来看,4月份的进口煤都会比3月份高,进口煤从发运到来到中国港口有一个月左右的滞后期,所以4月份进口量环比3月份增加是惯例。另一方面,当前进口煤订单多为之前签订长协合同,即便是价格倒挂量上还是在继续供应,另外,有不少量进口煤业务是以融资为目的,即使价格倒挂,这部分的量也不会减少。鉴于近期国际海运费也是连续大幅下跌,说明煤炭贸易并没有回暖,4月进口煤量环比上升并不能体现市场对进口煤的真正需求。
          煤炭4月出口量大幅下跌,是因为企业一般以季度为单位签订订单、安排船期,第二季度的船期均在5、6月份。4月煤炭主要以无烟煤滤料出口为主,故价格大幅上涨,据企业反映,国外煤炭价格较低,出口合同较难签订,煤炭出口利润微薄,但资金回流快,仅对企业现金流通作用较大。全球天然气发展,也阻碍了煤炭需求增长,未来国际动力煤供大于求形势将继续延续。2017年全球天然气供应预计将达到富余程度,未来气电将和煤电形成最大的竞争。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大规模发展页岩气,其煤炭消费量迅速下降,出口量大幅上升。其出口目标国也逐渐瞄准了中国。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印尼、南非、哥伦比亚煤炭出口能力也在提高。
三、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煤炭需求受到抑制,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改变。从宏观因素看,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外部需求急速萎缩,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落;同时由于国内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在长期具有内在不可持续性,经济结构面临深度调整,与煤炭相关的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下游行业需求低迷,煤炭需求也从多方位、多层次受到了抑制,行业发展陷入困境。国家出台大气治理实施煤炭减量替代方案,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严格控制长三角、珠三角煤电项目,有序实施“煤改气”,减少煤炭用量,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核电、风电、光伏等其他电源装机快速增长以及各地纷纷加大控煤力度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将令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国内煤炭市场继续低位运行,煤炭全行业利润下滑。今年以来,山西省煤炭经济运行遭遇了需求回落、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的不利局面,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省煤炭工业厅数据显示,尽管一季度全省煤炭产量2.19亿吨,同比增加28万吨、增长0.13%,但吨煤综合售价为401.14元,同比却下跌了117.64元、下降了22.68%。价格下降、煤炭收入减少直接导致全省煤炭行业利润缩水,一季度实现利润8.04亿元,同比减少52.13亿元,下降86.64%。在煤炭价格大幅下滑、利润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企业普遍采取了以量补价的经营策略,并由此陷入了量升价跌的循环怪圈。市场竞争激烈,煤企的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也在攀升。目前,与煤炭价格下滑和煤企经营状况困难相对应的是,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和资产负债率也在持续增加。
          (三)资源税改革呼之欲出,清费立税是关键。煤炭企业税费负担过重。我国煤炭税制存在税费负担过重、收费名目繁多等问题。目前我国涉煤的税费不少于109项,除税收以外,政府收费占煤炭企业净利润达43%。税费并存的现实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导致管理混乱,容易滋生资源腐败,最终影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虽然在煤价处于低位时推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比较容易,但目前煤炭行业低迷,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开始亏损,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对一些煤炭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资源税改革必须“加减并举”, 一边清理收费基金,一边推进资源税改,促进资源税改革平稳过渡,为煤炭产业输入“正能量”。而企业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包括提高煤炭回采率,提高技术水平努力压缩成本,整合产业链条,实施多元化经营等。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调有利于煤炭企业走出困境。2014年4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了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五项政策措施。铁路和棚户区建设均属于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是释放经济活力,三项政策均能刺激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煤炭下游行业的需求,对煤炭产业发展起到稳定作用。会议反馈出的信息是,政府已经在微调相关经济政策,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
          (五)进口煤冲击国内煤炭市场,煤企转型升级仍需深化。国内煤炭产能过剩问题凸显,煤炭进口的持续加大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残酷。为缓解进口煤炭对内贸煤市场的冲击,2013年8月底,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取消褐煤的零进口暂定税率,恢复实施3%的最惠国税率,但对褐煤进口影响几乎等于零。2014年一季度,国内大型煤企采取降价销售策略,但其一季度煤炭销量仍出现负增长,而全国进口煤却在同期仍然保持5.1%的正增长。国内煤价大幅下调以及人民币近期的持续贬值的确给进口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进口煤在成本和质量方面相比国内仍更具竞争优势。国内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引领市场大幅降价,真正对国内中小煤企造成沉重打击,导致大部分中小煤企亏损情况加剧,被迫停产、限产,据媒体报道,在民营煤炭企业最多的山西吕梁,由于煤炭大量积压,银行贷款无望,民营煤企集体陷入危机。这是优化经济结构所必须承受的转型阵痛,只有切实淘汰落后产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真正实现转型升级,才能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将进口煤所占据的国内市场份额重新夺回。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商业化进程将加速 中国取得多项突破 有望成为市场引领者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商业化进程将加速 中国取得多项突破 有望成为市场引领者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在固态电池发展方面都已有自己的国家战略或发展蓝图,全固态电池有望逐步实现量产:日本丰田公司已经宣布其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韩国三星等公司已经宣布建设全固态电池生产线。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行业蓬勃发展,我国电解铜箔产量不断攀升,为阴极辊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铜箔产量由2019年的43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0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09%。值得注意的是,电解铜箔产品结构呈现明显分化:2019-2023年电子电路铜箔产量从29.2万吨增至

2025年07月17日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近年来,全球光伏背板需求增速持续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2024年大幅萎缩至7.32亿平方米,同比降幅达28.16%。随着双玻组件凭借更高发电效率的优势在市场中快速普及,玻璃背板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7.7%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64.6%。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光伏硅料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市场价格腰斩至“白菜价” 行业巨头盈利普遍下滑

我国光伏硅料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市场价格腰斩至“白菜价” 行业巨头盈利普遍下滑

目前我国光伏硅料面临着产能过剩格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硅料产能高达500万吨以上,然而市场需求却仅为300万吨。此外,硅业分会在2025年4月发布的《多晶硅市场一季度回顾及二季度展望》中,也明确指出了市场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硅料产能达257万吨,而实际需求仅100万吨出头。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业转型自救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业转型自救

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是工业脱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国家明确扶持的赛道。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发布,利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

2025年07月14日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石墨烯凭借超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极高的导热率,应用渗透至多个领域,其中新能源领域将成为行业扩张核心动力。石墨烯制备技术多样且不断成熟,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效应初显,其中石墨烯粉体年产能快速突破、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整体来看,随着供需两端向好,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450亿元。

2025年07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