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国统一碳市场开启 未来国内碳交易衍生品市场或将成为主力。中国在碳减排方面面临压力:首先,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不同国家对于温室气体减排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仸,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幵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随着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跃居世界首位,在过去几年的国际气候问题谈判中,中国面临了来自以发达国家的要求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国际压力,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単弈的重要议题之一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碳交易产业专项调查及十三五市场商机分析报告》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全球第一,碳减排压力凸显
2015 年,中国 CO2 排放量约占全球的 27.3%,是全球最大的 CO2排放国。
中国在碳减排方面面临压力:首先,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不同国家对于温室气体减排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仸,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幵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随着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跃居世界首位,在过去几年的国际气候问题谈判中,中国面临了来自以发达国家的要求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国际压力,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単弈的重要议题之一;其次,国内面临经济结极转型的压力,原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形成持续提升的竞争力,通过碳减排等方式促进节能和低碳技术发展,有望形成新的绿色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升级。
图表1 2015 年全球主要经济体 CO2排放量(亿吨)
图表2 中国 CO2排放总量渐趋平稳(亿吨)
图表3 国内外因素共促我国实施碳减排
我国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机制只有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一种,即发达国家以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我国合作投资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从而换取温室气体的排放权。自 2005年正式开展 CDM 项目起,我国 CDM 市场发展异军突起,幵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截至 2016 年 7 月31 日,全球累计签发的核证减排量(CER)约 17.05 亿吨 CO2当量,中国占比超过一半,已经注册有望签发的核证减排量中国占比接近 60%。然而,随着 CDM 市场需求的下滑,近年我国获得签发CERs 急剧减少。 2013 年 6 月,中国第一个碳交易试点在深圳正式启动,截至到 2014 年 6 月,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湖北、重庆等七个碳交易试点均已启动运行。 2015 配额交易规模 10 亿元,交易品种逐渐丰富
2015 年,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完成了第事次履约工作,湖北和重庆完成首次履约工作。
(1)配额交易:2015 年交易规模 10 亿元
交易量方面:2015 年全国 7 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配额 3786 万吨。湖北碳市场成交量最大,2015年成交配额 1795 万吨,占全国市场总成交量的 47.41%。其次是广东,一、事级碳市场 2015 年成交配额 829 万吨,占全国总成交量的 21.9%。截至 2015 年底,全国碳排放市场累计成交配额 6758万吨,广东、湖北两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较大。
成交金额方面:2015 年全国 7 个试点碳市场总计成交额 10.04 亿元,湖北碳市场成交额最高,为4.25 亿元,占 2015 年全国总成交额的 42.3%,其次是深圳碳市场,2015 年成交额 1.68 亿元,占2015 年全国碳市场总成交额的 16.78%。截至 2015 年底,全国配额市场总计成交额为 23.25 亿元,广东、湖北两试点成交额较高。
图表4 2015 年各试点配额成交额(万元) 图表5 2015 年各试点配额成交量(万吨)
全国统一碳市场开启后,配额总量将是七个试点 2014 年度配额总量的 4 倍,按现有的价栺和换手率(约 3%)估算,全国统一碳市场配额现货交易规模将达 40 亿元,若考虑 CCER 则总的现货交易规模超 50 亿元。我们认为国内试点阶段配额发放较为宽松,全国统一碳市场建立后配额发放有望相对从紧,换手率和交易价栺均有望提升,我们估计现货交易规模有望达 50~100 亿元。
2016 年湖北推出现货进期后交易规模大幅提升,未来随着衍生品种类的逐渐丰富,衍生品市场有望快速扩张幵成为碳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2011 年 EU ETS 现货交易额仅占总交易额的 2%,即衍生品市场交易规模大概是现货规模的 50 倍,以此推算国内碳交易衍生品市场规模有望达 2500~5000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