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生物质能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图】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废弃物。生物质能源就是利用生物质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天然气等形态的能源。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具有大量的原材料资源。生物质原材料包括:林木、灌草藤、陈化粮、林业生产下脚料、植物秸秆、淀粉类、糖类、麦类、植物油等。根据国情,生物质能源的原料来源应以有机废弃物和利用荒山荒地栽植的能源植物为主。

        目前,中国生物质资源科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为4.6亿吨标准煤,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还有约4.4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可见,我国生物质能的利用潜力巨大。

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潜力(单位:万吨)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

        1、燃料乙醇

        燃料乙醇在我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万吨级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其主要使用的原料有陈化粮(小麦、玉米)、能源作物(甘薯、马铃薯)、含糖作物(甜菜、甘蔗)。

        2、生物沼气

        生产沼气的主要原料有人畜粪便、作物秸秆、残羹剩饭、杂草杂灌、水草等等。沼气是种植业、养殖业剩余物、废弃物下游净化的完美链条,成为政府重视,政府支持,农民欢迎的优质项目,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沼气年产量已达80×104万m3,大中型沼气工程达3556处,城市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49300余项。沼气池项目是民生项目,是农民增收项目,也是环保项目。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下脚料)—沼气工程(沼液、沼渣)—种植业(饲料、农产品)—养殖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在我国部分地区发展十分良好。我国沼气工程技术成熟,所需零部件可标准化生产,基建队伍完备,沼气技术服务成熟,已经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条件。

        3、生物柴油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生物质能利用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能源之一,其主要原料有油菜籽油类油料作物、地沟油、动物油脂、工程微藻类水生油料植物、木本油料植物等。发展生物柴油,可缓解化石燃料的压力,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

        随着我国技术研究的深入,现阶段,我国在海南省、福建省建设了万吨级生产示范项目。相比油料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利用植物纤维生产生物柴油还处于研究示范阶段,转化成本高,油品不易控制成为了其发展的瓶颈,有待科技投入研究。

        4、生物质发电

        生物质能源发电相比燃料乙醇、生物沼气、生物柴油,其具有原料更广泛,产业化技术相对成熟的特点。当前生物质发电项目以直燃发电为主。

        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被国家列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预计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以上,其中,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贡献将达到2.4亿吨标准煤以上。

        5、生物制氢

        生物制氢具有环境友好、排放物无污染的特点。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引进南非金山大学的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以植物纤维素为研究材料,实现了纤维素发酵制氢效果,成本有所降低,产氢速率有所提高,转化效果没有得到较大改善,研究结果对产业化生物制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还尝试将甜高粱作为生物制氢原料,提高了生物制氢的生产率和安全性能,为生物制氢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路径。

        二、生物质能源发展趋势

        在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也是科学家研究的焦点。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美国已制定了能源农场计划,印度计划实施绿色能源工程。日本制定了阳光计划,诸多国家正在为破解生物质能源技术瓶颈,实现能源替代不断努力和投入。

        1、政策方面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美国、巴西、欧盟各国均制定了生物质能源规划。其中,欧盟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20%,在交通燃料中的替代率达到10%以上。各国为支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用户补助等激励政策。此外,还通过法律和政府确保生物质能源健康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为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行业规章、细则并没有及时的跟进,扶持政策没有具体化。我国应制定操作性较强的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政策,设立专门领导小组,统筹各部门为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缩短审批时间,实现快速发展。

        2、技术方面

        国际上技术相对成熟的生物质能源产业项目有玉米制燃料乙醇、甘蔗制燃料乙醇、大豆制生物柴油、菜籽油制生物柴油等。均属于第一类生物质能源的范畴,存在与粮争地,占用耕地的问题。因此,需要技术上突破,走非粮生物质能源之路。

        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的原来以纤维类秸秆、木质边角料、灌藤草为主,需实现生物纤维转化为生物乙醇、生物柴油、合成燃料、生物制氢及化学衍生产品等。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生产工艺成本高、转化率低成为了其发展的直接瓶颈,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有待技术突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虽然出货量增速涨势凶猛且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营业收入整体持续增长,但是仍然面临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盈利能力差等困境。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将不再是“有多少产能”,而是“有什么技术”、“能拿下哪些高端客户”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摆脱同质化

2025年09月06日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承担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功能。近年来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达354.6万吨/年,较2020年(81.1 万吨/年)增长 337%;其中中国主体地位明确,2024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较2020年增长391%,占全球的比重高达96%,较202

2025年09月05日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但自进入2025年以来,得益于国内外储能市场爆发,我国储能电芯市场由供大于求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

2025年09月05日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在储能市场中,抽水蓄能总量较大,但新型储能近年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72.0GW,同比增长28.6%,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呈继续下降态势,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 165.4GW,首次突破百吉瓦,同比增长 81.1%。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其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硬物质,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和化学性能。我国金刚石行业起步于1963年,经过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同时历经六十余载砥砺奋进,我国金刚石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金刚石

2025年09月01日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9-2023年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从697.8亿元增长至7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而预计2024-2031年复合增速将超过10%。

2025年08月29日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28.2 亿只,同比增长 3.6%;其中电动汽车为最大下游市场,占比超50%;其次是电动工具与3C,分别占比13.4%、7.9%;储能领域需求显著上扬,与3C占比差距缩小。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在磁性材料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在非晶合金、稀土永磁、超磁致伸缩、巨磁电阻等方向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依托微细化组织调控、晶体学精准控制、薄膜化制备及超晶格构建等新技术的支撑,磁性材料的种类正日益丰富,产品体系持续完善。

2025年08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