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铜产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均比较大,国内相关企业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政府有关部门应着力加强行业整合,为进一步获取海外铜矿资源提供支持,这样才能促进中国铜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2009年铜表观消费量达到714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39%。整体降低中国铜产业的市场风险还需要提高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其中既包括期货市场主体的国际化,也包括期货市场客体的国际化。
在旺盛的需求下,中国铜冶炼产能疯狂扩张,近5年国内铜冶炼新增产能年均100万吨左右。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铜冶炼产能到达516万吨。
与疯狂扩张的冶炼产能相比,中国铜精矿资源严重紧缺。2002-2009年,中国精铜产量从150万吨扩张到400万吨以上,铜精矿产量缺口增大达300万吨,使得中国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目前,中国铜精矿自给率在23%左右。
由于中国处于全球铜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在国际铜价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中国铜产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极易受到生产经营之外各类因素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从多个方面分析国内铜产业的风险源及其引发的各种风险,以便产业企业"对症下药",使中国的铜产业由被动变为主动。
中国铜产业面临的风险源
1、国内铜冶炼产能无序扩张
2003年以来,在铜价逐步走高和国内旺盛需求的刺激下,国内铜冶炼行业疯狂扩张。但是,中国铜冶炼产能的扩张主要是由小冶炼厂的大量兴建所致,而非大型铜企的规模扩张。
冶炼产能的无序扩张不仅使中国铜冶炼厂争夺铜精矿的竞争加剧,导致矿商竞相压低冶炼费,而且部分投资小、周期短、被政策明令淘汰的落后冶炼产能的上马使环境保护的压力巨大,带来了其他的社会成本。
2、加工费持续下降,冶炼厂生存堪忧
由于冶炼产能的无序扩张,中国铜精矿紧缺的状况更加明显。目前,中国每年精铜产量已经超过400万吨,但铜精矿年产量只有100万吨,且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不大,国内大多数的铜冶炼企业只能进口铜精矿,使得中国目前的铜精矿对外依存度在75%以上。
鉴于全球铜矿供应的紧张局面,国际矿商在2006-2007年取消了价格分享条款,使冶炼厂不能通过铜价的上涨获得相应利益,只能依靠加工费获取利润。由于矿商的强势地位,近几年铜冶炼加工费持续降低,今年上半年铜精矿加工费降至46。5美元/4。65美分的低位,预计下半年铜精矿加工费将进一步降至39美元/3。9美分的历史低位。在铜精矿供应不足、冶炼产能继续扩张的矛盾未解决之前,未来几年铜精矿加工费用仍将维持低位,中国的铜冶炼厂不得不忍受为矿商做"嫁衣"的窘境,生存状况堪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