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储能行业国外补贴先行推动 国内静候政策东风。光伏行业从2004年到2008年的第一轮井喷增长历程,目前储能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主要源于政策补贴催生的市场需求。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储能产业竞争现状调研及十三五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补贴政策推动储能产业爆发
从全球范围来看,储能行业才刚刚起步,正经历从项目试点到大规模应用过渡阶段。
参考光伏行业从2004年到2008年的第一轮井喷增长历程,目前储能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主要源于政策补贴催生的市场需求。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全球各类储能项目稳步推进,产业资本快速布局等利好加速催化,将储能行业推向了爆发的前夕。
图1:储能与光伏行业发展阶段对比图
国外政策导向,储能平稳发展
美国是最早推动储能示范项目的国家,也是储能相关政策支持最为全面的国家。美国政府从2009年起逐步出台各项储能相关政策,从产业发展规划、示范项目财政支持、电价支持、安装税收减免和配臵比例等五个方面对储能行业提供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
同时各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较大的地方州政府,也推行了一系列配套补贴政策以扶持储能技术在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大规模应用。
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便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储能系统的研发和示范项目的推进。
特别是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政府陆续出台《革新的能源及环境战略》《电力事业主体进行可再生能源电力调节的特别措施法》等文件,大力发展分布式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支持蓄电池储能技术研发,并给予家庭储能系统用户一定的资金支持。
德国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35%,2050年达到100%的宏伟目标,为储能技术的应用打开了广大的市场,并对储能设备投资进行大额补贴,成为全球分布式储能补贴的先行者。
表1: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储能的支持政策
国内政策重在引导,扶持细则静待出炉
根据CNESA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我国储能发展可总结为“三步走”战略:2015年前,以示范项目为主,应用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并网、调频辅助服务、电力输配、分布式发电及微网、电动汽车光储充电站;2015-2020年,开展若干初具商业化的项目,并逐步向规模化摸索迈进;2020年后,储能开始在各个领域实现商业化大规模发展。
随着政府对储能示范项目扶持力度的加大,截止2015年底,我国累计储能示范项目达118个,分别贯穿了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输配电、分布式发电、微网及电动汽车充放储换一体化领域,侧重探索不同技术、领域和规模下的储能商业应用,规范相关标准和检测体系,为后续产业化推广做好准备。
表2:国内部分储能示范项目
经过“十二五”的积累和沉淀,我国对储能产业的认识不断加深,重视程度也日益加强。
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储能发展助推明显加快。在2014年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储能首次被明确为“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之一,首次以专项规划形式纳入国家级规划。“十三五”规划中,特别提出了构建现代能源储运网络,加强储能和调峰设施的建设,加快构建多能互补、外通内畅、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储运网络。
图2:中国储能发展相关政策
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模式,储能在技术研发、项目推广和市场运作的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我国现阶段的储能政策大多为总体规划的纲领性文件,与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领域发展前期的大力度补贴相比,鲜有专门的扶持细则出台,难以将储能经济性落到实处。“十三五”期间,储能将被列入百大工程项目重点发展,产业的全面铺开已如箭在弦,我们预计下半年相关储能政策扶持细则有望出台。针对我国国情,可以预期扶持政策可能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对储能设备进行投资补贴,降低储能设备购臵成本,扩大储能市场装机规模。
依照目前储能技术的度电成本,铅炭电池已基本具备无补贴下经济性,而锂电池成本仍然较高,作为中长期最值得期待的技术路线,其进一步推广需要补贴的支持。
考虑到全国峰谷电价差普遍低于0.7元/kWh,以及与铅炭电池性能的比较优势,我们估计锂电池储能至少需补贴0.35元/kWh,并叠加相应的地方补贴才具备广泛商业化推广的动力。同时,补贴政策随着未来成本的下降将设臵与之相匹配的退坡机制,以目前的成本趋势看,年退坡幅度在15%左右。
二是针对用户侧建设的储能设施,进一步加强其在微网中的主体地位,使用户侧储能设备作为分布式电源就近售电,实现工商业内部峰谷电价差套利。同时,电力部门按“效果补偿原则”调整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的计量公式,提高服务补偿力度,实现更多降低投资回收期的外部补偿。
三是进一步深化电力改革,提高电力市场化以打开储能市场。通过推进电力现货交易市场建设,提高峰谷电价差等手段,为储能系统的应用设臵更大套利空间,使储能的价值得以快速体现。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