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锂电池行业上游发展分析:原材料价格施压(图)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锂电池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锂电池企业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整车厂补贴退坡向上游传导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持续收窄。随着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加剧,近年来锂电池企业也获得高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资金涌入,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锂电池厂受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日益压缩。扩产增效,通过规模效应提升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对上下游形成一定的议价能力,同时,扩大生产降低摊销费用,从而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是谋求发展的关键。 
         原材料价格上行,锂电池企业成本端承压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动力锂电池需求旺盛,正极材料自 2015 年下半年开始价格普遍上行。最近一年来,钴酸锂价格涨幅超过 100%;镍钴锰酸锂价格涨幅超过 30%;镍钴锰酸锂前驱体价格涨幅接近 60%。由于正极材料占锂电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较高,接近 30%,正极材料涨价必然带来锂电池企业成本的大幅增长,从而对锂电池企业的盈利空间形成挤压。 

碳酸锂大幅涨价(碳酸锂 99%min 元/吨)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钴酸锂大幅涨价(Co 60%min 元/公斤)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镍钴锰酸锂大幅涨价(523 元/公斤)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镍钴锰酸锂前驱体大涨价(523 元/公斤)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整车厂资金压力向上游传导,锂电池企业收入端压缩 
补贴退坡,审核趋严,整车厂业绩压力增大。2016 年底,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分别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 50%;除燃料电池汽车外,新能源汽车补贴将逐年退坡 20%,直至 2020 年彻底停补。同时,对是否符合补贴要求的审核加严,严打骗补。2017 年年初,工信部对 72 家骗补企业开出罚单。 

         3 万公里补贴标准加重整车厂垫资压力。2016 年 12 月 29 日,工信部下发《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 2017 年起,非私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超过 3 万公里才能领取国家补贴,以弥补之前的“骗补”漏洞,补贴政策进一步缩紧。在新能源车销售过程中,整车厂会先向消费者垫付补贴款,达到补贴标准后再由整车厂领取补贴。由于垃圾车、物流车等专用车很难保证在一年内行驶里程达到 3 万公里的标准,满足标准所需的时间延长,将导致整车厂领取补贴的时间,垫资周期延长,对整车厂的现金流造成巨大的压力。受此影响,2017 年上半年商用车产销量大幅下滑,第一季度商用车产量同比下降 67.99%。 

受补贴政策影响,2017Q1 新能源商用车产量大幅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我们认为,补贴退坡,审核趋严,从中长期来看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大利好,将有力地倒逼整车厂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自身盈利能力,从而促进新能源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但短期来看必然会对整车厂业绩造成压力。从整车厂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看,由于目前动力锂电池占新能源整车成本的比例接近 50%,新能源行业要发展,整车厂必然会将财政补贴政策变化带来的压力向上游锂电池厂商传导,动力锂电池降价将是必然趋势。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纯电动车的电池系统成本到 2010 年将降低到 1 元/Wh,到 2030 年将降到 0.8 元/Wh,锂电池厂商的利润空间将受到压缩。 

动力锂电池占比最大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动力电池降价是必然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动力电池利润空间收窄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整车厂压力向锂电厂传导,电池持续降价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锂电企业扩产构建规模效应,利好设备企业 
         在上下游压力共同作用之下,锂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一方面,锂电池企业需要从自身出发,强化自身运营管理,降低管理费用,同时,加强研发,从技术上寻求降低成本优化生产的方案;另一方面,锂电池企业也需要扩建新的产线,依靠规模效应来扩大对上下游的话语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议价能力。锂电池企业扩产,锂电设备行业将获得更多的订单。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eVTOL电池市场迎新机遇。不过,我国eVTOL电池行业面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其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新基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2日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