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6年我国稀土出口市场持续量升价跌 行业整体亏损加剧。回顾2015年稀土行业在政策上经历了较大的调整,出口方面,国家于年初和5月1日先后放开了稀土产品进出口配额和关税;内部管理方面,财政部于5月公布了稀土资源税改革调整方案,将稀土“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富铈氯化稀土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回顾2015年稀土行业在政策上经历了较大的调整,出口方面,国家于年初和5月1日先后放开了稀土产品进出口配额和关税;内部管理方面,财政部于5月公布了稀土资源税改革调整方案,将稀土“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然而,由于新旧矛盾叠加,政策的调整并未使稀土行业达到新政预期,稀土主要产品价格依然处于低位运行,企业经营维艰,整个稀土行业临近亏损。
2015年前三季度稀土价格整体呈现“先涨后跌”的走势,第四季度价格缓慢回升。第一季度受资源税调整、国家收储、稀土大集团组建加快等预期利好消息的影响,稀土价格持续上涨,镝铽镨钕类主流产品领涨,尤其是氧化铽上涨明显,从1月份的322.23万元/吨上涨到3月份的404.38万元/吨,涨幅达 25.49%,价格指数由1月初的133.7点上涨到3月份的年度最高点151.1点。第二季度,随着稀土资源税改革的实施,稀土价格不如预期反而开始呈下跌走势,特别是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钇由于供远大于求,价格一直处于底部,不见起色。价格指数由4月初的143点逐步下跌到到8月末收于108.8点,下跌幅度达24%。第四季度行业协会召开了重点企业行业自律座谈会后,六大集团纷纷采取了限产保价措施,稀土价格回升至12月初的121.1点。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稀土行业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年。相信在经过稀土税改革、大集团整合、严厉打击黑色产业链、稀土产品的证券化金融化的稳步推进下,将加强中国的稀土定价权,稀土行业注定要在改革创新中深化发展、破茧成蝶。那么2016年稀土行业现状又如何呢?一起去看看吧!
环保督查助力稀土供给侧改革
7月中旬,中央环保督查组进驻8省(自治区)开展环保督察工作,目前8省区党政部门已有超2000人被问责,百余人因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被刑事拘留,8省区罚款总额或可过亿元,一批重污染企业已被关停。受此影响,江西、江苏、广西冶炼厂大面积停产。目前大量非配额稀土的生产采用大量硫酸铵进行原地浸矿,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环保督查的持续开展将从环保入手推动稀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稀土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打击非配额稀土的执行力度
根据下游消费量保守推算,预计2016年我国稀土供给量约为16.8万吨,而国家每年配额指标仅为10.5万吨左右,非配额稀土的产量至少在6.3万吨,占合法供给的 60%,大量非配额稀土造成行业产能过剩明显,导致稀土出口量升价跌,国内稀土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因此,稀土行业的核心逻辑还是看打击非配额稀土开采的执行力度。
出口持续量升价跌,行业整体亏损加剧
据海关总署,2015年稀土出口量到3.48万吨,同比增长25.2%,出口均价10.7美元/ 千克,同比下降20.7%。;2016年1-7月,稀土出口量2.72万吨,同比增长54.8%,出口均价同比下降38.8%,稀土贱卖问题愈加突出。国内稀土行业的盈利水平持续下滑,进入2015年更是出现全行业整体亏损6亿元,根据目前已披露的半年报数据,稀土企业亏损情况加剧。
政策持续发酵,稀土供给侧改革有望由“量变”引起“质变”
“堵”住非配额稀土的供给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随着五大稀土集团组建完成、《稀土行业规范条件(2016年本)》出台执行、《稀有金属管理条例》最快年内出台、环保督查持续开展,政策逐步出台执行有望推动稀土板块行情持续深化,稀土供给侧改革有望由“量变”引起“质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