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燃气行业市场分析:"互联网+"塑造城市新常态

    报告网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普及,对于能源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大挑战,据了解,我国能源产业的产业链条长,当其与互联网结合时,可以产生上游的B2B行业垂直电商,B2B现货交易平台和期货交易平台,O2O商业消费模式,以及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工业节能商业模式,甚至基于资产证券化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因此,“互联网+”能源将会催生出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的新型商业模式,进而带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普及,对于能源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大挑战,据了解,我国能源产业的产业链条长,当其与互联网结合时,可以产生上游的B2B行业垂直电商,B2B现货交易平台和期货交易平台,O2O商业消费模式,以及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工业节能商业模式,甚至基于资产证券化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因此,“互联网+”能源将会催生出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的新型商业模式,进而带动产业升级。

    德国和美国是在这一轮“互联网+”或传统产业转型浪潮中的领先国家,分析其对互联网+能源产业的实践案例,不难发现,不管是大型能源公用事业公司、还是创新型能源互联网公司,无一不是在向用户端靠近,挖掘用户体验,进而开发个性产品和服务。

    其实,传统能源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最大优势和最容易被低估的就是“渠道的力量”。因为拥有并覆盖全国各类型大中小用户的公司只集中在电力、燃气和水务等行业,这些行业不仅拥有全套的客户沟通数据,也有客户产品使用和提供服务的历史数据。

    眼下,电力与互联网的结合正如火如荼,但却鲜见互联网与燃气行业“亲密接触”在市政公用事业的行业壁垒在逐渐降低,行业垄断面临被打破的今天,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作为传统市政公用行业典型代表之一的城市燃气行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笔者认为,“互联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给燃气行业带来影响。

    服务领域: 未来,城市燃气服务领域中最应该关注用户需求和体验。“互联网+”兴起的原因非常值得关注的是消费群体更替与互联网发展形成的互动。新一代消费者习惯随时随地无需见面的网上办事、交易、评价,而微信、支付宝这些平台正不遗余力地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的全方位接口导入。需求拉动服务,服务引导需求,“互联网+”核心基础就在此。

    目前,城市燃气行业多数仍在沿用过去的“坐商”方式,提供有限的主动服务,更多的是被动式服务,这些服务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互联网将极大改变城市燃气行业的服务现状,甚至形成创新性颠覆。借助互联网,可将城市燃气既有的线下服务业务放到线上,还可拓展新型线上业务,通过建立APP方式,提供包括当地新闻和交通、国内外天然气价格信息、节能小贴士、照片抄表、电子账单、用气分析等服务功能,甚至还可以逐渐延伸到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和工商业节能方案等方面。同时逐渐减少建设营业厅、收费站的实体设施投资,而把钱更多用在服务器扩容、APP研发、加强线上推广、配置自助终端上。

    管理领域:互联网将给燃气企业以及其他能源企业提供新的管理手段,实现价值创造。因为燃气大数据接入、实时交互,将会大大提升燃气生产和消费的效率。而且,燃气企业还可以掌握的大量家庭能耗数据为基础,进行用能分析,建立家庭耗能档案,提出节能建议。

    同时,互联网还会促使两个市场的发育,一个是资产交易市场,很多燃气企业、发电企业,甚至提供能源服务的企业,都可借助互联网平台,交易资产和能源产品。另一个市场是燃气本身的交易市场,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将会极大促进国家正在推进的上海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设,不难想象,进口LNG、管道气以及国产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在不远的将来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

    智能领域: 管网方面,燃气企业通过管道设施为用户提供产品,燃气管网不仅是燃气输送和优化资源配置的载体,更关系到千家万户安全。而现阶段,城市燃气行业的管道运营和调度大多仍沿用传统方式,管道安全隐患频现,生产运行、应急作业、资产管理等都各自为营,不利于对管理过程进行闭环的跟踪和管理。智能管网将管网的物理运行与商业运作紧密结合,在保障管网安全、高效运行的同时,将管网输配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在线支付方面,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将使在线支付高度便利化和虚拟化。不再依托于储值卡、专用账户或POS机。与通过手机可随时随地操作的支付相比,城市燃气传统的账单缴费、网点代收、专户扣款在便利性上的劣势不言而喻。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和口碑传播等,这些都离不开用户的参与。能源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能源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使消费者获得更大话语权。

    在“新常态”下,要求燃气企业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以用户为中心”,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参与到能源生产消费链条的每一个环节,让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燃气来源,并且允许消费者不仅消费燃气,还能利用自家的分布式系统生产其他能源,同时可以销售这些能源,如此, 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吸引更多参与者进入能源价值链。就像互联网行业一样,要汇集全社会智慧,只有这样,燃气企业才能和用户共赢未来。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燃气行业发展格局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14-2018)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消费不足但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产量为205.80亿只,需求量为45.69亿只。

2025年10月15日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在 “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即从过去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高端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煤制烯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与长时储能需求增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商业化初期,实现小批量出货。近两年来,受行业广阔前景吸引,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布局赛道并加快产能建设。

2025年10月13日
全球铝塑膜中长期景气度高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行业降本增效大势所趋

全球铝塑膜中长期景气度高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行业降本增效大势所趋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成为产业趋势,其软包封装形式依赖铝塑膜性能大幅升级,因此对铝塑膜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 2030 年固态电池在全球锂电池市场中的渗透率约为 10%,出货量超600GWh,市场规模超过 2500 亿元,相关固态电池需求将持续攀升,将为铝塑膜市场带来较大的增量空间。

2025年10月10日
氢能“芯片”的国产化突围:我国质子交换膜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氢能“芯片”的国产化突围:我国质子交换膜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质子交换膜被誉为氢能产业的“芯片”,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氢能产业的进步。随着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质子交换膜的需求和技术水平也将得到快速提升。

2025年10月10日
成本和环保压力冲击 全球可燃冰开采行业技术路线大博弈 中国后来居上

成本和环保压力冲击 全球可燃冰开采行业技术路线大博弈 中国后来居上

中国深海可燃冰资源集中在南海,根据国土资源部 2016 年数据及 2017 年有关报道,初步预测我国海域(集中在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约 800 亿吨石油当量,分布面积覆盖25 个有利区块、约 42 万平方公里。当前中国试验式开采位于南海神狐海域128平方公里范围内,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凭借强大的国家意志和持续的研发投入,

2025年10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