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天然气价上调趋势对上半年物价影响不大


    摘要:国家发改委5月31日宣布下调汽油柴油价格,同时上调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24.9%,并表示居民用气是否随之上调由各地价格听证会自行解决。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品油价格下调的幅度符合业界预期;天然气价格上调对上半年的物价影响不大,价格调整对近期价格总水平和各方面的影响能够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根据通知,此次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30元和220元,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由每千立方米925元提高到1155元,提价幅度为24.9%。

天然原油和天然开采行业竞争对手市场运营分析报告

    中国报告市场研究网分析师杨老师认为: 由于此番天然气价格上调与成品油价格下调同时进行,因此对于中石化、中石油这样以石油为主业的巨头而言,则是偏空的消息。

  
    该人士表示,尽管现在上调天然气出厂价对工业生产如化肥等行业影响较大,但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体系中的比例微乎其微,因此天然气价格上调对今年上半年的物价影响不大;但从长远看,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理顺是大势所趋,预计今年下半年各地方价格听证会后将有一些地区掀起天然气涨价的潮流。

  对于选择这个时点上调天然气价格,该人士表示,当前新增的消费物价压力并不大,而资源性产品对消费物价的传导有限,因此综合各方面能力,现在调价可以把对价格总水平和各方面的影响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按中国城市燃气协会调查数据,全国平均每户家庭每月炊事用气约为20立方米。如果按照城市燃气销售价格每立方米相应提高0.23元测算,影响城市居民每户每月增支4.6元左右。

  数据显示,4月1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5月3日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一度冲至每桶86.19美元,之后受市场担忧欧盟经济复苏受阻等因素影响,出现快速回落,导致国内成品油调价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近日降幅达到了4%,满足了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规定的调价边界条件。

  取消双轨制,设定车用油气售价比

  国家发改委31日宣布,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同时,改进天然气价格管理办法,即取消双轨制,扩大价格幅度范围,设定车用气与车用油的售价比。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天然气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推行以来最重要的一步,未来还将在天然气定价机制方面循序渐进推出更多改革措施,使定价方式更加市场化,更加体现资源稀缺,更加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理顺天然气价格

  此次定价体制改革中,取消“双轨制”,合并一、二档气,实际上是斩断了原先遗留的“尾巴”。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对天然气实行计划内、外两种价格,允许计划外气量高价销售。

  早在2005年,国家曾决定取消价格“双轨制”,但鉴于当时计划内、外气价差距较大,一步取消存在困难,决定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在当年推出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时,将计划内气量和部分计划外气量统一归并为一档气,其余为二档气,实行不同的价格。归并后一档气量占全部气量的85%以上。

  根据此次改革规定,国家决定对仍然存在一、二档气价的大港、辽河、中原三个油气田价格进行并轨,彻底取消价格“双轨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简化价格管理,公平用户负担。

  在扩大价格浮动区间方面,目前国产陆上一档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允许的浮动幅度为上下10%,二档气允许上浮10%、下浮不限。这次将并轨后的出厂基准价格允许的浮动幅度统一确定为上浮10%、下浮不限,即允许供需双方在不超过出厂基准价格上浮10%的前提下,协商确定具体价格,赋予供需双方更大的定价自主权。

  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这次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车用气与车用油的比价关系。调整后,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车辆仍比使用汽油的车辆具有成本优势,有利于促进城市环保。

  天然气定价更加市场化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主任李俊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未来还将继续出台相关的改革,重点在于价格形成方式更加市场化。实际上,从此次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三方面内容也可以看出,未来天然气定价改革必然向着市场化、强调资源稀缺性和促进节能减排三大趋势进行更深刻的改革。

  对于此次改革的出台,发改委表示,我国国内天然气资源匮乏,但国产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低于其他可替代能源价格,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数据显示,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通常为等热值原油价格的60%左右(出厂环节),而目前国产陆上天然气平均出厂基准价格仅相当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25%左右。与其他可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国内天然气价格相当于等热值液化石油气价格的四分之一,燃料油价格的三分之一,进口天然气价格的一半左右。

  发改委指出,在二季度经济有所回升、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价格总水平低位运行的背景下,及时疏导一些积累已久的价格矛盾,既可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发展;又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还可以将价格调整对价格总水平和各方面的影响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化工业盈利空间受压

  国海证券分析师张志宏表示,由于此次天然气出厂价涨幅较大,因此对于使用天然气较多的行业,例如化肥、玻纤以及部分陶瓷行业,天然气出厂价的提高将意味着企业成本的上升。而这些行业大多竞争充分,因此企业很难将增加的成本完全转移到终端市场,这意味着,企业短期的盈利能力将下降。

  特别是对于工业天然气使用大户化肥行业而言,这种影响更加明显。与煤头尿素相比,气头尿素毛利率往往高出20%以上,主要原因就是天然气使用成本较低,此番天然气出厂价大幅上涨,由于以往化肥企业使用天然气价格较低,所以相对而言此次涨幅普遍在25%以上,这意味着相对煤头尿素而言,气头尿素竞争力将大幅降低。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复合集流体行业分析:固态电池领域需求大 2030年总体有望成千亿级赛道

我国复合集流体行业分析:固态电池领域需求大 2030年总体有望成千亿级赛道

随着主流车企和电池厂商相继公布固态电池装车/量产时间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约2.5GWh,预计2028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0GWh。而复合集流体作为一种新型集流体材料,正在加速导入固态电池应用中,未来需求前景广阔。

2025年08月02日
全球锂电结构件行业:中国龙头稳中有升 市场降价压力有望减弱

全球锂电结构件行业:中国龙头稳中有升 市场降价压力有望减弱

全球锂电结构件“强者恒强”格局有望强化。国外电池结构件领域,欧洲市场虽然潜力大但本土供应链不完善,为电池结构件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同时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加速释放海外产能,也带动着上游的精密结构件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头部结构件企业凭借在技术、资金和管理上的优势,通过海外设厂既能更贴近客户,提升服务效率,又能利用当地

2025年08月01日
美国多措并举!全球浓缩铀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供应格局或将重构

美国多措并举!全球浓缩铀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供应格局或将重构

浓缩铀是“技术壁垒+安全监管+资金周期+客户信任”于一体行业,进入门槛高,产能集中于少数拥有先进离心技术和核安全许可的国家,如俄罗斯、美国等。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多个因素导致美国浓缩铀产能在冷战后加速衰退。不过,近几年,美国多措并举重塑本土铀浓缩产业链,推动HALEU与LEU产能建设,全球浓缩铀供应格局或将重

2025年08月01日
我国光伏银粉行业分析:光伏装机量增长+技术迭代下市场消耗量持续上升

我国光伏银粉行业分析:光伏装机量增长+技术迭代下市场消耗量持续上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及《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不断攀升,促进了光伏银粉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由2019年的30.1GW增长至2024年的277.17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90%;2025年1-5月其新增装机容量迎来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南移趋势明显 工商业需求强烈 隆基绿能等企业领衔发展

我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南移趋势明显 工商业需求强烈 隆基绿能等企业领衔发展

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累计装机达到375.00 GW;市场南移趋势明显,2024年江苏、浙江、广东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排名前三,取代传统的山东、河南、河北,成为分布式光伏市场新的主力军。

2025年07月30日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行业应用向民用领域延伸 市场将持续高增 国产企业正不断突破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行业应用向民用领域延伸 市场将持续高增 国产企业正不断突破

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国产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不断突破。2004年之前,国内只能生产单张面积12m2以下的钛-钢复合板,电站用15m2以上大面积钛-钢复合板全部依赖进口,其市场基本被美国DMC和日本旭化成两家公司所垄断。此外,PTA、湿法冶金、氯碱工业、环保等行业用高端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也存在类似问题:高端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具

2025年07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