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中国能源市场分析

    一季度能源供求增速明显放缓,价格大幅回落

    (一)能源生产增速大幅回落
    今年1-3月,国内能源生产总量57182.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在主要能源产品中,原煤产量增速明显回落,原油和发电量为负增长。1-3月,原煤产量60159.9万吨,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8.3个百分点;发电量7797.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0%;天然原油产量4605.2万吨,同比下降1.6%。

    (二)用电量继续负增长,煤炭需求增速明显回落,成品油需求出现负增长
    受工业生产增速快速回落影响,一季度用电量继续负增长(见表2)。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80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0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12%,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8.21%,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8.38%,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41%,城乡居民用电量同比增长9.88%。由于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70%,因此,工业用电量的负增长是造成全社会用电量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季度,火电、钢铁等主要高耗煤行业的生产增速大幅回落,火电、钢材的产量增速均处于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一季度,受经济增速下滑等因素影响,成品油需求出现负增长,1-2月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0.2%,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5%。

    (三)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加速下降,煤炭库存高于历史同期水平
    由于一季度用电量出现负增长,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也大幅下降。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1009小时,同比降低151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100小时,同比降低186小时;水电601小时,同比增长44小时。

    一季度煤炭库存较2008年底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历史同期水平,截止到2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6169.9万吨,比2008年年底减少2895万吨,下降15.2%;比上年同期增加1787.3万吨,上升12.4%。

    由于成品油需求出现负增长,销售压力加大,成品油库存开始增加。

    (四)能源价格继续回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一季度煤油电价格指数开始大幅回落,1、2、3月煤油电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9.4%、11.7%和11.9%。

    1、原煤价格同比继续上涨 
    受煤炭需求明显放缓影响,一季度煤炭价格同2008年9月份的历史高位相比已明显回落,但仍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2、3月原煤出厂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12.3%、18.7%和14.2%。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月份原中央煤炭企业商品煤实际月平均售价447.18元/吨。1-2月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累计平均售价458.94元/吨,同比增长14.46%,其中,供发电用煤平均售价286.72元/吨,同比增长12.85%。

    2、国际原油价格稳中略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加快
    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在每桶40美元左右波动,2月份WTI月平均价格(普氏现货,下同)进一步下滑到39.38美元/桶,为2004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3月份WTI月平均价格稳中略升,比2月份的均价上涨了5.66美元/桶,达到45.04美元/桶,但同比仍下降56.87%。

    今年1月1日开始,《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盯住国际原油价格、及时调整的更为灵活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情况,一季度国家发改委两次调整了成品油价格,调价频率明显加快。

    3、电力价格继续上涨
    受2008年7月1日和8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次上调上网电价的影响,一季度电力价格继续上涨,涨幅高于上年同期。

    对当前能源市场形势的判断及趋势预测

    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增速继续回落,特别是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速同比回落11.3个百分点。由于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70%,工业耗煤量超过全部用煤量的90%,工业增速的大幅回落直接造成能源需求的减少。2009年,决定能源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形势的最关键因素仍取决于能源需求、特别是工业用能的情况。

    (一)二季度后用电需求将逐渐好转
    2008年四季度以来,工业用电量的快速下降造成全社会用电量出现负增长,未来一段时期电力需求的变化仍将主要取决于工业用电量的变化。工业生产增速的变化与工业用电量的变化直接相关。2009年工业生产增速主要取决于出口、房地产投资和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情况。三月份以来,全国出口跌幅出现了缩小趋势,但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普遍预期全球经济最早要到2010年才开始复苏,这意味着2009年全年我国出口总额仍将是负增长。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95%左右是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负增长将不利于工业生产的反弹。一季度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1%,同比回落28.8个百分点,短期内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也将抑制钢铁、建材等下游行业生产和投资的恢复。但也要看到,一季度房地产销量明显回暖,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8.7%。从房地产市场销量和价格变化情况看,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在三季度末将可能出现明显反弹,即房地产投资对相关行业生产的拉动可能在四季度显现。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这表明国内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已初步显现,考虑到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的投资周期,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从二季度开始将进一步显现。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工业生产短期内将难以出现明显反弹,工业用电量在4、5月份可能会继续维持负增长,但降幅会逐渐趋小。三季度后工业生产增速会加快,即2009年工业生产增速呈前低后高的走势,工业用电增速也将呈前低后高的趋势,但2009年电力需求增速会进一步回落到3.5%左右。由于电力需求增速明显回落,而2009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仍将保持7000万千瓦左右的较高水平,预计2009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将继续下降。

    (二)二季度后煤炭需求增速将有所好转,短期内煤炭价格仍有下行压力
    一季度,在主要耗煤行业中,只有水泥产量保持了较快增长,而耗煤量最大的火电为负增长,钢材产量只是略有增长。从主要耗煤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出口持续负增长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决定了短期内工业用电量负增长的状况仍会持续,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对钢铁、建材等行业的拉动作用在二季度会进一步显现,但钢铁产品出口大幅减少和房地产投资尚未回暖决定了钢铁行业的投资和产量增幅仍将在短期内保持较低水平,预计二季度煤炭需求将有所好转,但全年煤炭需求增速仍将明显低于2008年。

    虽然从二季度开始,煤炭需求会有所好转,但短期内国内煤炭价格仍有下行压力。理由是:第一,目前国内煤炭价格仍高于国际市场,煤炭进口量增加较多,而出口量则明显下降,一季度我国进口原煤1359万吨,同比增加21.1%,出口738万吨,同比下降27.6%,煤炭净进口量的增加将对国内煤炭价格形成一定压力;第二,不少地区正着手开展当地小煤矿的复产工作,随着符合要求的小煤矿复产,市场供给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大;第三,短期煤炭需求虽有所好转,但主要耗煤行业尚未全面回暖,需求增长的压力仍然很大。总体看,短期内国内煤价仍会有10%左右的下行空间。

    (三)国际油价仍有上升空间
    一季度国际油价开始止跌回升。从供求情况看,虽然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负增长会降低对石油的需求,但欧佩克的减产措施和石油钻探活动的减少表明供给方面的调整非常迅速,减产直接减少了目前的石油供应,而石油钻探活动的减少将进一步降低未来的供应。总体来看,由于非欧佩克石油资源严重不足,欧佩克等资源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在不断提高,2009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有上升空间。

    一季度国内柴油需求的负增长是成品油需求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柴油需求主要来自交通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情况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密切相关。随着政府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和效应的逐步显现,目前经济运行已出现初步企稳迹象,预计二、三季度经济增长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态势,主要用油行业需求也将有所回升。

    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由于能源价格大幅回落,能源供给能力较为充裕,加之目前CPI和PPI均为负增长,能源价格改革已迎来最好的机遇期。建议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改革。一是加快推进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和《电价改革方案》早已公布,建议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尽快实施;二是在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电煤价格形成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根据天然气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特点逐步实现不同的定价方式,建立起与天然气产业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定价机制,并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水平。

    (二)加快石油流通体制改革进程
    我国自2008年12月19日起正式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理顺了成品油价格水平。但也要看到,由于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成品油的油源主要集中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成品油市场的竞争性还很不充分,如一季度虽然成品油需求比较低迷,但两大石油公司在全国绝大部分市场执行的仍是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实际销售价格并未反映出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建议进一步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扩大两大石油公司之外的其他企业获得石油资源的渠道,为各类石油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抓住油价回落有利时机加大石油储备力度
    受国内成品油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全国原油加工量同比减少4.5%,全国原油进口量也比2008年一季度下降了10.2%。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处于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由于新增石油供给主要集中在欧佩克和俄罗斯等资源大国,而国际石油公司的开采成本已接近40美元/桶,据此判断目前的油价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未来油价大幅上涨的概率要远大于下跌的概率。建议抓住当前油价大幅回落的有利时机,加大石油储备力度。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超导材料行业:NbTi商业化程度高 高温超导材料处产业化初期 中国企业已占据重要地位

超导材料行业:NbTi商业化程度高 高温超导材料处产业化初期 中国企业已占据重要地位

低温超导材料发展较早,目前已经形成系统的商业化生产,且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聚变堆以及大型粒子加速器等装置中。目前已商用的低温超导材料主要是NbTi和Nb3Sn超导线材,其中NbTi超导线材占据超导材料90%以上市场份额,其主要凭借制备工艺成熟、性价比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液氦温区服役的聚变堆磁体、核磁共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储能行业国产企业出海订单爆表 欧美、非洲等市场具备长期增长动力

我国储能行业国产企业出海订单爆表 欧美、非洲等市场具备长期增长动力

2025年上半年,我国储能行业企业出海订单爆表,订单规模163GWh,同比增长246%,业务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出海企业超50家。然而,中国储能海外市场之所以爆火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存在的电力需求未被满足,比如美国老旧电网问题,欧洲光伏消纳问题,中东非洲的电力短缺问题等等。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针状焦行业产能全球占比又升级 油系针状焦表现突出 高端化仍是发展方向

我国针状焦行业产能全球占比又升级 油系针状焦表现突出 高端化仍是发展方向

我国针状焦下游应用领域呈现高度集中的市场特征,2022年锂电池负极材料和石墨电极两大领域合计占比超过90%。我国针状焦产能全球占比从2016年的32.71%提升至2020年的59.77%,到2024年上半年已占据全球四分之三的产能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从细分产品来看,油系针状焦产能增长速度总体快于煤系针状焦;同时其产能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石墨电极产品结构高功率化趋势显著 落后产能将加速淘汰 出口市场渐回暖

我国石墨电极产品结构高功率化趋势显著 落后产能将加速淘汰 出口市场渐回暖

近年来,我国石墨电极出口规模基本稳定在30万吨/年以上水平。在经历2022-2023年连续下滑后,2024年其出口量回升至33.78万吨,同比微增0.33%,呈现企稳回升态势。2025年上半年延续复苏趋势,1-6月累计出口17.44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4.10%。

2025年08月05日
废弃油脂供应充足利好生物柴油市场持续扩容 行业仍以出口主导 国内市场待推广

废弃油脂供应充足利好生物柴油市场持续扩容 行业仍以出口主导 国内市场待推广

目前由于其诸多优点,生物柴油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焦点,并被定义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绿色能源而备受关注。从地区来看,生物柴油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其中欧洲地区生物柴油消费量占比全球总消费量的47%。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复合集流体行业分析:固态电池领域需求大 2030年总体有望成千亿级赛道

我国复合集流体行业分析:固态电池领域需求大 2030年总体有望成千亿级赛道

随着主流车企和电池厂商相继公布固态电池装车/量产时间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约2.5GWh,预计2028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0GWh。而复合集流体作为一种新型集流体材料,正在加速导入固态电池应用中,未来需求前景广阔。

2025年08月02日
全球锂电结构件行业:中国龙头稳中有升 市场降价压力有望减弱

全球锂电结构件行业:中国龙头稳中有升 市场降价压力有望减弱

全球锂电结构件“强者恒强”格局有望强化。国外电池结构件领域,欧洲市场虽然潜力大但本土供应链不完善,为电池结构件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同时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加速释放海外产能,也带动着上游的精密结构件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头部结构件企业凭借在技术、资金和管理上的优势,通过海外设厂既能更贴近客户,提升服务效率,又能利用当地

2025年08月01日
美国多措并举!全球浓缩铀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供应格局或将重构

美国多措并举!全球浓缩铀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供应格局或将重构

浓缩铀是“技术壁垒+安全监管+资金周期+客户信任”于一体行业,进入门槛高,产能集中于少数拥有先进离心技术和核安全许可的国家,如俄罗斯、美国等。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多个因素导致美国浓缩铀产能在冷战后加速衰退。不过,近几年,美国多措并举重塑本土铀浓缩产业链,推动HALEU与LEU产能建设,全球浓缩铀供应格局或将重

2025年08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