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4年4月山东省太阳能电池出口市场贸易特点及现状。月度出口量持续低位回升,出口均价高位波动。2013年12月份以来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量开始止跌回升,但总体出口规模仍然低于2013年上半年,除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有所下降外,出口量基本成单边回升态势。4月当月出口22.1万个,减少12.2%,环比增加16.1%。
参考《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全景调研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2014-2018》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山东口岸出口太阳能电池73.5万个,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18.1%;价值6.1亿元人民币,下降10.9%;出口平均价格为每个828.5元,上涨8.8%。
一、今年前4个月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月度出口量持续低位回升,出口均价高位波动。2013年12月份以来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量开始止跌回升,但总体出口规模仍然低于2013年上半年,除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有所下降外,出口量基本成单边回升态势。4月当月出口22.1万个,减少12.2%,环比增加16.1%。2013年9月份以来,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月度出口均价波动走高,今年4月当月出口均价为794元/个,同比上涨17.4%,环比与上月基本持平。
(二)一般贸易出口占比逾9成,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减少。今年前4个月,山东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太阳能电池69.8万个,增加23%,占同期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下同)的95%;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3.2万个,减少90.4%。
(三)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量均超过4成。今年前4个月,山东口岸民营企业出口太阳能电池33.3万个,增加12.9%,占出口总量的45.4%。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1.2万个,减少44.1%,占42.5%;国有企业出口8.9万个,增加1.1倍%。
(四)日本、印度、欧盟和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今年前4个月,山东口岸对日本出口太阳能电池23.6万个,增加56.6%;对印度出口15万个,减少36.1%;对欧盟出口11.8万个,减少56.9%;对美国出口7.6万个,增加2.1倍。4者出口量合计占出口总量的79%。
二、今年前4个月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量减价涨的主要原因
(一)行业洗牌加剧,弱势企业生存压力凸显。2013年,我国光伏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光伏新增装机一跃突破10GW的背景下,光伏行业的景气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欧盟“双反”最终以“价格承诺”的形式实现软着陆,标志着我国部分大型光伏企业已经逐渐得到国际市场的真正认可,同时也意味着绝大多数规模小、技术弱的中小型企业正在一步步走向边缘化,晶硅电池的产能过剩仍然在不断持续,供大于求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大环境使得弱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从数据可以看到,今年前4个月山东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量超过1万个的企业只有10家,并且出口企业多是或者“大起”或者“大落”,行业分化的表现十分明显,同时有39家去年同期有出口实绩的光伏企业在今年前4个月出口出现停滞。
(二)多晶硅价格明显上涨,推动出口均价走高。我国光伏产业在经历了2011年和2012年的持续亏损之后,终于在2013年迎来曙光,主要光伏企业实现扭亏,经营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一方面因为光伏电站的“抢装潮”带动了对多晶硅的强劲需求;另一方面得益于商务部对原产自美国、韩国、欧盟多晶硅的“双反”裁定,国内多晶硅价格从去年年中的12万元/吨开始缓慢攀升至年底的13.5万元/吨。2013年12月22日国内多晶硅企业出厂均价为134833元/吨,2014年4月22日国内多晶硅企业出厂价格为163166元/吨,上涨21.01%,价格同比去年上涨30.53%。多晶硅作为制造太阳能电池重要的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成本构成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其价格上涨对太阳能电池出口价格的走高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
三、当前太阳能电池行业前景
(一)光伏应用格局剧变,行业变革或将加剧。连续几年一直领跑光伏消费市场的德国,2013年新启动的光伏发电设备比2012年减少55%,降至3.3GW。被我国、日本和美国超越,让出光伏发电市场首位的宝座。环太平洋光伏市场已经领跑全球。目前光伏电站并网的阻力正在逐步消除,但国家拿出高额补贴推动的并网对财政必将形成巨大压力,政策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和下游需求的相对集中势必会加剧行业竞争,将加速弱势企业的淘汰过程,最终光伏产业可能将由少数几家优势企业主导。
(二)光伏核心设备仍然依赖进口。经历了2012年的低谷期之后,国内光伏市场在供需修复、政策密集扶持和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行业景气度正在持续攀升。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快速成长,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产业基础,但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很多关键设备、工艺上的关键技术、辅料等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光伏产业链运用到的主要装备有三氯氢硅系统、多晶硅炉、单晶硅炉、多线切割机、等离子体气相沉积设备、等离子刻蚀机、制绒机、激光划切机、丝网印刷机,自动分拣机等。当前,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德国SCHMID公司、瑞士梅耶博格公司等光伏装备巨头引领着技术进步潮流,国内光伏装备企业总体处于仿制阶段。国产装备和进口装备混搭已成为光伏企业新建生产线的主流方案,但高技术密集的核心装备仍是进口产品当家。这导致我国光伏产业受制于人,很有可能因装备研发技不如人,沦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制造工厂”。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