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锂电池隔膜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行情监测与发展战略规划》
就目前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计划来看,2017年合计产能超过了120Gwh,产能已经是市场需求量的5倍左右。如果按照电动大客车与电动乘用车1:10的市场销售比例来看,120Gwh大约可以满足年产35万辆电动大客车和350万辆电动乘用车的总需求。也就是说,动力锂电池行业,如很多投资者所担忧的那样,的确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那么主要电池厂扩产动作为何仍不断?
1.设备技术日新月异,寡头地位仍不稳固,仍是打天下之时
对于锂电池厂商而言,上游化学行业的技术进步是相当缓慢的,但加工设备行业的技术则是日新月异。以先导和赢合的产品为例,其设备生产效率已经较两年前提升30-40%。这一方面意味着后来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将以更低的成本挑战CATL等厂家,另一方面意味着规模体量相近的厂商之间,未来竞争仍存变数。锂电行业的竞争一在于技术,二在于规模,促使锂电成本的不断降低。由于锂电成本占到下游主机厂的1/3至1/2,车厂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的根本在于降低锂电成本,甚至可以说未来新能源汽车能够普及的关键也在于锂电成本。对于锂电池厂商而言,扩大产能的内涵,一方面是不断提升其产品品质,尤其是能量密度和可循环使用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提升产量,充分发挥生产的规模效应。而这两方面都将带动锂电加工设备、尤其是先进自动化设备的投资。
2.新政促进优胜劣汰,8GWh生死线
2016年11月,工信部出台《汽车劢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锂离子劢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劢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生产多种类型的劢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其年产能力需分别满足上述要求。”劢力锂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8GWh的门槛要求,是此前标准的40倍,相当于100多亿的产值,目前达标企业估计只有CATL和比亚迪,到今年年底为止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达标。
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锂电池电芯企业730家、其中动力锂电池厂家有150多家:年产值50亿及以上6家,合计产值达到600亿元;10-50亿7家;其余产值均低于10亿元,而90%的电芯企业都产值在1亿元以下的小企业,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严重,价格无序竞争,未来小规模电池企业生存压力逐步加剧,市场逐步被大企业抢占,随着规模准入门槛的提高,预计2018年动力电池企业的数量将明显减少。
3.高端产能依旧不足,国内巨头参与全球供货、必须促技术升级
虽然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繁多,总体产能不断扩张,但很多新进入的小型企业都是从其它领域转行而来,技术实力较为薄弱,动力电池产业面临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根据OFweek新能源汽车网统计,2015年在我国121家动力电池企业中,真正进入整车供应体系的企业不超过20家。2016年,搭载量过100MWh的电池厂商仅为30家,超过1Gwh的电池厂商仅4家。而国内电池厂商除CATL以外,在海外主机厂市场少有斩获,海外认可度极低。国内厂商相较于三星SDI、LG、松下等公司,仍存在制造精度、单体温度特性,温适应、一致性、电池的安全性等方面的很大差距。展望未来,国内锂电厂商的雄心必然是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因而加码高端产能是能否成长为国际巨头的关键。越来越多的海外车企正在大规模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例如近期:戴姆勒与北汽签署了新的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50亿元人民币(约合6.55亿欧元)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车产品;吉利控股的沃尔沃汽车集团于提出,从2019年开始推出的所有新车型都将是全电动或混合动力车。假设到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度达到4%-5%,将会是一个400-500万辆的广阔市场,对于优质锂电池的将是200Gwh左右的巨大需求市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