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4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百强企业榜单分析

   报告网摘要:再生资源包括以矿物为原料生产并报废的钢铁、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合金、无机非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纸张等都称为再生资源。2014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百强企业榜单分析如下。

  再生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的一种,就是不可再生的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教、交通、国防等各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还可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质资源,它包括以矿物为原料生产并报废的钢铁、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合金、无机非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纸张等都称为再生资源。2014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百强企业榜单分析如下。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2014年再生资源行业百强企业排行榜,这里,我代表协会感谢这些企业的参与和支持。现发布中国再生资源行业2014年百强企业榜单: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2014年度行业百强企业经营状况调查”已经结束。本年度共有400多家企业参与。根据各企业年度经营额排定的“2014年百强企业榜单”和“2014年度再生资源企业经营状况报告”于2015年5月20日发布。

  调查显示,2014年再生资源百强经营规模1691亿元,同比增长11.7%;经营量3441万吨,同比增长12.56%;分拣中心总数达到4754个,同比增长14.87%;百强企业经营额占商务部发布的十大类再生资源经营总额的26.23%。回收量占十大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14.1%。

  一、企业经营额持续增加,增幅下降

  百强企业中经营额与2013年比,增幅下降4.3个点。增长企业有72家,比2013年减少4家;仍有三分之二企业在持续发展。行业经营总体状况良好。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五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二、市场经济进入常态化,龙头企业带动型企业结构逐步形成

  近两年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企业靠自身的努力适应市场规律,开始进入常态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企业结构逐步形成。2014年百强企业经营额占商务部发布的十大类再生资源经营总额的26.23%。回收量占十大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的14.1%。百强前10名经营额占百强的65.1%,回收量占百强的47.63%;百强企业经营额增幅达两位数以上的连续两年超半数。说明行业格局正在向集中集聚发展,少数大企业控制市场主要份额的格局开始逐步形成。“二八”定律开始在再生行业作用。企业“小散乱”的状况将顺其改变,行业进入常态化有序发展。如宁波金田经营额递增7.46%、重庆中钢、华清再生、深圳格林美、永康物回等从不同切入点,整合资源,占有区域或全国市场。

  三、分拣中心发展稳中有降,企业结构调整趋市场化

  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百强企业共有分拣中心4754个,与2013年比,增加14.5%,增加幅度下降9%。除华东地区增加增加较多,其他地区大多持平或减少。

  四、企业发展规模和分布不平衡

  调查显示,再生资源企业规模上,中小企业多,市场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少。参与调查的近500家企业中经营额达到1亿元的占15.4%,1000万元以下企业占70%。

  再生资源产业多集中在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华东地区百强企业占40%,经营额占66.13%,经营量占42.1%;华南地区百强企业站12.2%,经营额占21.5%,经营量占14.7%。

  五、依赖政策重于经营管理,财务欠规范

  调查显示,再生资源行业多数企业不重视经营管理。表现在连续两年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的填报上,除格林美、华宏等较大型企业填报的数据比较规范,所有数据能准确无误的填报外,还有相当数量企业不能完整地反映数据的连贯性和横竖的准确性。如物流费,多数企业财务账上没有物流费用反映,或填物流费用为0;经营成本、财务成本、人力成本等都反映不出来,等等。这样不仅使企业基本经营状况分析没有准确数据而难以说服人。同时也反映了再生资源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规范,很粗放,需要加强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适应市场,而不是依赖政策。

  六、百强企业业绩分化,成本压力依然很大

  2014年,有28家百强企业的销售和20家企业分拣中心出现两位数负增长。但同时,百强企业中还有50家企业的销售和32家企业分拣中心增幅达到两位数。企业通过调整发展策略,优化管理,加大创新力度,依然可以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

  2014年百强企业平均毛利率达10.91%,同比增加2,73个百分点;平均净利润率达4.8%,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费用还有很大节省空间。

  七、“互联网+回收的经营模式创新渐露头角

  调查显示,“互联网+回收”的经营模式渐露头角。有废弃电器电子企业积极探索,打造以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为主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两线建设,形成了线上投废、线下物流的互联网+回收模式,逐步改变传统回收小、散、差的状况。

  分析报告提出了再生资源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对龙头企业、分拣中心、回收网点等回收体系中的主要环节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附件:2014年再生资源百强企业榜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企业争相角逐 我国大圆柱电池行业需求将持续上升 规模量产在即

企业争相角逐 我国大圆柱电池行业需求将持续上升 规模量产在即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大圆柱电池实际出货量不足5000万只,主要由特斯拉贡献,国内企业亿纬锂能有少量出货。不过,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0家企业布局大圆柱电池产品并进行产能规划,其中达GWh级别产能规划的企业超15家,2024年下半年或将启动大圆柱电池的量产进程,未来放量可期。

2024年09月02日
我国石墨烯逐渐形成较完整产业链 长远看新能源产业将为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我国石墨烯逐渐形成较完整产业链 长远看新能源产业将为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从长远来看,石墨烯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一方面,由于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导电、导热性能等优良特性,将逐渐受到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的青睐,可以应用于超级电容、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和太阳能电池等。

2024年08月30日
我国玻璃纤维行业:下游风电、交轨建设及汽车轻量化等发展下市场可挖掘潜力大

我国玻璃纤维行业:下游风电、交轨建设及汽车轻量化等发展下市场可挖掘潜力大

一是风电行业发展向好,利好玻璃纤维行业发展。风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持续推进,风电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累计装机容量不断上升,由2017年的16367万千瓦上升至2023年的44134万千瓦。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

2024年08月23日
我国湿法隔膜行业:下游需求持续旺盛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

我国湿法隔膜行业:下游需求持续旺盛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

我国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带动湿法隔膜出货量不断上升,2023年突破120亿平米,同比增长23.47%。据悉,2017年之前,干法隔膜凭借着技术起步较早、成本较低、工艺相对简单等优势,在锂电池隔膜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自2018年起,随着湿法隔膜生产技术进步和下游市场对隔膜性能要求提升,湿法隔膜出货量占比

2024年08月22日
耐火材料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引导市场向环保转型 头部企业有望受益

耐火材料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引导市场向环保转型 头部企业有望受益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钢铁、水泥、玻璃等下游主要应用领域近年来供给侧改革全面展开,下游耐火材料需求总体稳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耐火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717.98亿元。

2024年08月16日
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发展环境及现状:政策助推 投资额稳增 市场规模已破千亿

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发展环境及现状:政策助推 投资额稳增 市场规模已破千亿

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发展环境良好,政策环境支持行业发展,指明行业发展方向;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为智能电网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了大量的市场需求;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融合和进步,推动智能电网行业的创新发展。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大,已逐渐成长为一个千亿级

2024年08月16日
政策相继落地 我国钙钛矿电池行业降本增效优势明显 BIPV打开增量市场

政策相继落地 我国钙钛矿电池行业降本增效优势明显 BIPV打开增量市场

随着尺寸增大,钙钛矿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下降较大。目前,实验室制造的小尺寸(≤1CM2)钙钛矿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已经达到26%左右,但大面积尺寸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低于20%。

2024年08月09日
政策+企业规划加速规模增长 我国压缩空气储能行业商业化进展提速

政策+企业规划加速规模增长 我国压缩空气储能行业商业化进展提速

在技术成熟、需求拉动和政策驱动下,近几年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井喷式发展。目前,全国各地已有8个在运营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签约或开工建设项目25个,累计储能装机规模达到8.797GW,其中大部分项目将于2027年前完成投运;主要包括中储国能、中国能建、中国电建、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华能、福能股份等。

2024年08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