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我国天然气行业价改政策分析

    报告网摘要: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中央定价目录》征求意见稿。

    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中央定价目录》征求意见稿。现行中央定价目录是2001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定价目录》,规定对13种(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此次修订后,重要的中央储备物资、烟叶、民爆器材、化肥、教材、军品、电信基本业务全部退出了中央定价目录,药品、交通运输、重要专业服务中有相当一部分品种也退出了中央定价目录。而其中,天然气价格位列中央定价目录第一条。

    此前,国家能源局也公布《国家能源局2015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根据要点,2015年将加强电力厂网界面监管;加强电网公平开放和调度交易监管;加强电力垄断环节价格与成本监管;加强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加强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监管。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范围来看,天然气资源量要远大于石油,发展天然气具有足够的资源保障。随着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不断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也迎来提速。

    价改致天然气经济性“缺失”

    我国天然气市场化价改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05年,至今已经经历十年,其中2010年以后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更是备受关注。

    据中国天然气产业专项调查及未来五年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6月1日起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由每千立方米925元提高到1155元,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提价幅度为24.9%。同时改进天然气价格管理办法,理顺车用天然气与成品油之间的比价关系。由此,国内拉开天然气价改大幕。

    2013年6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将天然气价格管理由出厂环节调整为门站环节。从7月10日起,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整体气价上涨达到0.26元/立方米。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调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价格的通知,按照2015年实现与增量气价格并轨的既定目标,在保持增量气门站价格不变的前提下,非居民用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400元。

    按照2010-2014年的调价历史来看,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趋势为“涨价”,整体涨价幅度近乎翻番,天然气下游客户叫苦不迭。再加上原油价格大跌,天然气经济性备受挑战。

    截至2014年12月,全球布伦特原油价格已从112美元/桶跌至60美元/桶附近,价格大幅下跌46%,多数机构预测,原油价格在2015年仍将维持低位。原油价格的下跌直接带来我国各类炼油产品疯狂下行,其中不乏与天然气存在替代关系的LPG、重油、渣油、焦油、燃料油等产品。

    其中2014年6月以来国内部分地区LPG跌幅达到50%,工业燃料油华南地区价格下跌600元/吨,天然气经济性无处可寻。在备受各界人士看好的车用领域,也出现类似情况。自2014年6月23日24时上调之后,成品油市场接连出现10次下调,其中93号汽油、0号柴油累计下跌分别达1.29、1.58元/升,天然气在车用领域拓展严重受挫,2014年年我国天然气重卡销量下滑达到15%左右。2014年调价执行后,中国天然气在下游消费中的拓展步伐放缓十分明显,从往年超过20%的增速下降至10%左右。

    2015年,国家发改委要求自4月1日起,对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做出调整。其中增量气下调0.44元/立方米,存量气上调0.04元/立方米,两者价格实现并轨,不再区分存量、增量气。

    “2015年调价政策被业内广泛解读为‘更加理性’。 因为伴随原油价格的下行,进口天然气尤其是进口LNG现货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行。据卓创数据显示2013年冬季进口LNG现货曾经达到超过20美元/百万英热高位,而2014年冬季这一价格已经跌破10美元/百万英热,价格下行明显,缓解了部分进口企业的亏损情况”。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增速放缓 “十三五”预期承压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天然气产量94亿立方米。根据相关媒体整理资料显示,2014年4月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98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国内天然气产量已出现近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此前的3月,国内天然气产量为112亿立方米,同比仍小幅增长2.75%。

    在北京举办的“面向‘十三五’2015年油气论坛”上,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天然气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快于预期。而“十三五”期间,面临中低油价期,要实现既定天然气发展目标难度加大,需认真研究市场规模,以政策激励天然气需求增加。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全球油气行业出现转折,进入不景气周期,“十三五”期间全球石油仍将是持续供大于求的宽松态势。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低于预期,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速已开始大幅下滑,近十年来同比增速首次呈一位数(7.4%),且将持续若干年,远低于过去连续11年二位数的年均增速。

    中国石油大学刘毅军教授指出,受到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低位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内天然气市场有可能从“气荒”(天然气供应不足)转向“荒气”(天然气需求不足),天然气开采速度放缓,在供需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夏季出现“荒气”的可能性较大。

    受到低油价等因素影响,天然气的低价优势逐渐消失,一些工业企业转而选择价格更低的燃料。虽然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企业使用天然气的政策,但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积极性并不高。

    安迅思天然气资深行业分析师陈芸颖表示,不少工业企业安装有两套设备,在目前液化天然气价格比管道天然气价格更低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纷纷改用液化天然气甚至液化石油气和水煤气等相对污染环境的燃料。

    中国石油天然气规划总院院长王功礼认为,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仍是天然气需求主要增长点,占比基本稳定。其中,工业燃料“气代煤”主要方向应该是零散燃煤锅炉。天然气汽车在城市公交领域不是主要发展方向,但天然气代柴油,以及船舶油改气具备经济竞争优势,是将来天然气发展新方向。同时,根据国际经验,化工用气将成大降态势。

    尽管有非化石能源成本的下降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要实现2020年、2030年能源结构规划目标,需做更多努力。

    价改方向渐趋明朗:从涨价走向理性

    2015年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自4月1日,将存量天然气和增量天然气门站价格并轨,各省份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提高0.04元。这与业内人士涨价的猜测大相径庭,也与2013年发改委曾经要求存量气涨至增量气水平的要求有所背离。

    但是这一政策也被解读为更加理性的调价。因为伴随原油价格的下行,进口天然气尤其是进口LNG现货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行。据卓创数据显示2013年冬季进口LNG现货曾经达到超过20美元/百万英热高位,而2014年冬季这一价格已经跌破10美元/百万英热,价格下行明显,缓解了部分进口企业的亏损情况。

    此次调价后,工业类天然气用户受益明显,最直接的结果将带来工业类客户燃料成本下跌。以玻璃客户为例,假设为增量气客户,则下调0.44元/立方米的天然气,可以带来燃料成本节省70元/吨;对居民来说,此次价格明确要求,将会继续推行阶梯定价制度。

    仍旧是按照用量划分各类气价,一方面可以减少资料浪费,鼓励市民节约。另一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上游供气企业的利益;对车辆来说,假设下行全部传导至终端领域,则LNG在车用领域的价格下行空间将达0.6元/公斤,重卡(正常载重,百公里气耗28公斤)百公里燃料成本将减少16.8元每年节省成本将达到16800元;但是对上游供应单位来说,尤其是以中石油、中海油为首的企业来说,此次价格调整下调多超过上调,或带来营业额减少达到百亿元。其中对中石油影响最大。

    王晓坤预计,中国天然气价改将回归理性并有提速预期。相关人士曾透露,国家发改委或将在今年下半年再次调整天然气门站价格,定价将更加符合市场规律。

    一方面,预计天然气将会形成与成品油类似的价格生成机制。天然气门站价格或将于相关替代产品挂钩,实现10天乃至30天周期的价格变动。其中市场净回值将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定价公式;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将居民用气部分独立出来。而非居民用气完全实现市场化操作,全部通过网上交易的模式进行。

    王晓坤表示,此价格形成机制相对来说更加市场化,但是实现起来需要扫除的障碍较多。其中包括气源过于垄断、管道资产垄断等问题,想要实现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伴随中国天然气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回归理性将成为大势所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eVTOL电池市场迎新机遇。不过,我国eVTOL电池行业面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其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新基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2日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