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煤电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

  报告网摘要: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煤的清洁转化,实现煤炭资源的利用价值,是保持我国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煤的清洁转化,实现煤炭资源的利用价值,是保持我国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是2015年煤电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

  “去煤化”暂时难以实现

  有观点认为,煤炭是造成中国雾霾 PM2.5的罪魁祸首,应在能源结构中去掉煤炭。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的焦虑和对污染源的憎恶 ,但就中国能源结构的现实而言,“去煤化”还需审慎。

  中国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改变。2013年 10月,第 22届世界能源大会指出,到 205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能源构成的基础,煤炭仍将长期发挥重要作用。过去 10年,煤炭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次能源,煤炭消费比例从 2004年的 27.2%增长至 2013年的30.1%,而石油下降了10%,天然气则维持不变。

  在我国,过去 30多年,煤炭一直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 70%左右。从中国国情来看,煤炭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虽然今后其比重会逐步下降,但煤炭仍将处于主体战略地位。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指出,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约 42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约62%。

  虽然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煤炭完全可以通过“变身”来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即实现煤炭绿色发展,也就是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这个过程要贯穿于煤炭开采、加工、利用、转化、综合循环等整个产业链。因此,煤炭绿色发展也是煤炭工业升级的必然途径。

  完全可以说,煤炭的绿色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二是促进煤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发展;三是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四是推动煤炭生产和消费革命,助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2014年 6月 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要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等四个方面推进“能源革命”,“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由此可见,要实现煤炭绿色发展,首先要清洁,改变煤炭开发利用方式,推动煤炭由“黑”变“绿”;其次要高效,大力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发展;同时还要低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推进高碳能源低碳发展。

  “净煤化”之路完全可行

  煤炭之所以遭人诟病,主要原因在于煤炭利用生态负效应问题突出,煤炭利用面临较大的减排、节能、提效压力,但这并不排除“净煤化”之路行不通。

  在当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煤炭消费比例、着力推进生态环保的背景下,煤炭清洁高效发展要实现大的转变。首先,要大力推进煤炭产业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我国的煤炭产业不能再以依靠煤炭原始开采、原始消费污染环境为代价发展,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切实转变消耗高、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煤炭企业要积极构建煤炭清洁转化、液化与气化等清洁化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制度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煤炭产业的综合创新能力。

  其次,要大力推进煤炭由燃料向燃料、原料并重方式转变。前不久,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出要切实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加快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要按照节水、环保、高效的原则,继续推进煤炭焦化、气化、煤炭液化(含煤油共炼)、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提升煤炭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能耗、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同时,还要减少煤炭利用污染物排放,落实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研究煤炭深加工转化废弃物治理技术。

  再次,要大力推进煤炭产业由粗放开发向集约绿色方式转变。煤炭集约绿色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开发利用的清洁化以及煤炭转化的清洁化,把煤炭由过去相对粗放的开发方式向集约化开发方式转变,由高排放利用向低排放、超低排放转变,由煤炭仅仅是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由单一能源系统向互联智能能源系统转变。

  最后,要大力推进煤炭由高排放利用向低排放利用的清洁高效方式转变。燃煤火力发电是目前煤炭利用最经济、最方便、最环保的能源转换方式,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的主要解决方式。随着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发电企业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大有可为,高效清洁燃煤发电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高效清洁转化大有可为

  电力是最清洁、最便捷的二次能源。因此,煤炭高效转化为电力仍是其未来努力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未来煤炭需求的主要增长空间。

  我国的燃煤发电低碳排放新技术研发应用已获重大突破,超低排放煤电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超低排放燃煤发电要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开发应用新的污染物脱除技术、装备和在线监测,不断研究和优化环保设施运行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燃煤发电企业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要求 (如重金属、氨和 PM2.5等 ),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降低能耗和物耗。

  燃煤电厂大量应用低排放新技术,还能增加企业环保改造的有效投资,促进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据测算,超低排放技术如向全国燃煤电厂全面推广,将衍生出规模可观的新兴环保产业,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同时,国家也应出台超低排放的相关标准,并给予实现超低排放的企业适当补贴,鼓励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

  随着我国能源的低碳化发展,电源结构的低碳化趋势也在不断加速。一方面要降低高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而燃煤发电本身,就是煤炭高效、清洁、低碳利用和转化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高燃煤发电效率、降低燃煤发电排放,煤电才能大有作为。更多相关行业信息请查阅由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煤电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五年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具备较大发展前景,逐渐成为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硅负极不同掺硅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已在手机等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从技术趋势看,硅氧和硅碳为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主要技术路线,其中新型 CVD 硅碳凭借在能量密度和膨胀控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2025年04月17日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全球现有设施的锂电池回收产能约为160万吨/年,就地区来看,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受益于政策支持推动,回收产能遥遥领先。国内锂电池退役量保持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发展。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受市场需求上升驱动,近年来我国电池铝箔产量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技术进步,电池铝箔应用领域已拓展至钠离子电池领域。但受技术及成本等因素限制,目前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量产规模较小,对电池铝箔需求也未形成有效支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产业链完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并逐步实现大规模量产,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同时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原料、运输端等成本优势,以及日韩逐渐退出普通BOPET薄膜市场,近年来我国 BOPET 薄膜出口量增长显著。但由于BOPET薄膜行业还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的挑战,BOPET薄膜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科技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众资本涌入核聚变领域,主要核聚变企业融资规模加速扩大,如复鑫力、聚变新能、瀚海聚能、翌曦科技、星光玄能及安徽曦融兆波科技等企业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至亿元不等,投资方涵盖产业资本、财务投资机构及地方政府基金,行业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2025年04月15日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已达30%,而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仅16%,可见海外需求上升空间较大。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电池累积出口额611.21亿美元,同比下降6%。从出口区域来看,我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为美国,2024年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电池出口额25%,假设最悲观下这部分出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