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导读: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提供给中国工业报记者的报告显示:节能服务产业延续了上一年度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653.37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55.62亿元,增幅为30.38%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4月下旬公布的节能减排成绩单显示,“十二五”以来的三年全国累计节能约3.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亿吨。

 

  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全民参与事业,节能减排取得的成绩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将其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密不可分。而作为影响整个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的节能服务产业更是功不可没。

 

产值大幅增长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提供给记者的报告显示:节能服务产业延续了上一年度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653.37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55.62亿元,增幅为30.38%。

 

  作为节能服务领域的一种特殊商业形态,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也从2012年的557.6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742.32亿元,增幅为33.12%,相应实现的节能量达到2559.7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399.31万吨。

 

  从企业数量来看,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从2012年底4175家增长到2013年底的4852家,增幅为16.22%;产业从业人员从2012年底43.5万人增长到50.8万人,增幅为16.78%。

 

  在不少行业陷入低迷甚至亏损的窘境下,节能服务产业的这组数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繁荣”一词。的确,这从4月初在北京召开的被誉为产业“达沃斯”的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上可见一斑。

 

  当日,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税总局、工信部、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投资机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以及致力于节能减排事业的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国际机构、用能企业等近千人参加了峰会,会议规模空前。

 

  在主题为“政策推动产业腾飞”的环节,该峰会主席、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担纲主持,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能处处长陆新明、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战略规划处处长田成川、财政部经建司调研员查艾军、国税总局所得税司企业所得税处副处长宋哲等官员罕见地同时亮相引发强烈关注。

 

  四位官员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尤其是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使与会者对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进程中政策导向的重要作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他们还现场回答了节能服务公司的疑难问题。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就是向污染宣战,在此过程中节能服务产业地位凸显。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房庆在阐释行业快速扩张的原因时说,节能服务产业作为一个绿色的、新兴的朝阳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抓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拉动社会就业的强劲动力,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利好政策支撑

 

  作为政策驱动型的行业,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国家政策及节能服务企业两端同时发力。

 

  EMCA主任吴道洪告诉记者,自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以来,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持续向好。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把节能服务产业带入新的发展轨道,节能服务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2013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政策,涵盖了财政奖励、税收优惠、金融创新等诸多方面,都指出要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在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何炳光看来,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政府要加大节能增效减排力度,才能为节能服务产业拓展广阔的市场。有需求才有市场,否则也是无源之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与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要求密切相关。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宋哲。他认为,节能是低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税收政策调控来提高企业节能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据他介绍,国税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落实节能服务企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原来三免三减半的范围比较窄,现在拓宽了范围;再如,进一步明确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主体。”

 

  何炳光还向记者介绍,我国近期还将制定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这也将对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产业需求。

 

  不过,政策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业内专家指出,政策对节能服务产业内某些专业性强的企业来说可能是束缚,使他们无法自由施展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等。但若离开了政策扶持,企业更加难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利用政策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已成为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凝聚各方力量

 

  当前,进一步加快节能服务产业特别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在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看来,必须坚决改变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就不得不把低碳发展压缩到高速发展的阶段中来”。

 

  他表示,我国必须转向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是标志。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对中国的启示来看,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沿袭美国等高能耗、高碳的发展模式,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且理应比欧洲及日本做得更好。

 

  杜祥琬提出,节能减排还要提倡节约,中国没有粗放发展的资本,环境容量有限,过快的发展超出了环境容量的承受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节能潜力巨大,需要努力发展模式节能、产业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节能,推行绿色发展。

 

  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何炳光认为,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政府、协会和节能服务公司要承担不同角色,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何炳光希望节能服务企业切实增强自身实力。他要求节能服务公司要狠抓内部管理,强化节能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注重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努力争当行业领头羊;不断加强行业自律,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切实做到规范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维护好节能服务产业的形象,汇聚推动产业发展的正能量。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刺激芳纶纸行业增长 商飞扩产下蜂窝芯材应用空间广阔 中国企业市场地位提高

政策刺激芳纶纸行业增长 商飞扩产下蜂窝芯材应用空间广阔 中国企业市场地位提高

我国将芳纶纤维列为鼓励类产业,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了发展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我国芳纶纤维的市场需求具有直接刺激作用。

2025年05月09日
反渗透膜行业:海水净化等需求带来新机遇 国产崛起 高端市场竞争力仍待提升

反渗透膜行业:海水净化等需求带来新机遇 国产崛起 高端市场竞争力仍待提升

反渗透膜最大下游市场为工业,其在电子芯片制造、光伏太阳能生产、医药精细化工等对水质要求近乎苛刻的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近年来,反渗透膜应用领域持续拓展至海水净化、饮用水净化等领域,为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2025年05月06日
我国铸造改性材料行业现状: 绿色化为重要发展趋势 市场呈充分竞争状态

我国铸造改性材料行业现状: 绿色化为重要发展趋势 市场呈充分竞争状态

铸造改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铸造过程中,特别是在需要高强度、高耐腐蚀性的零部件制造中。我国是铸造大国,铸件生产规模庞大,为铸造改性材料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下游高端领域如航天、军工、核电发展对铸造材料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铸造改性材料市场需求快速增多。随着我国从铸造大国迈向铸造强国,绿色清洁生产、铸造废物零

2025年05月03日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行业分析:能量密度提升 2027年复合固态或成产业化拐点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行业分析:能量密度提升 2027年复合固态或成产业化拐点

在固态电解质的早期制备中,传统的球磨混合与热压成型等工艺因其流程简单、设备通用而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填料团聚和分散不均、能耗高、操作复杂且易造成聚合物流动性损失等诸多问题。随着新一代高性能复合电解质材料的提出,越来越多企业研究出溶液共混、原位聚合、静电纺丝、3D打印等多种物理法、化学法与创新设计方法。

2025年05月03日
构网型储能行业:新疆领跑 单个项目趋向大型化 华为等技术领先企业将占据更多份额

构网型储能行业:新疆领跑 单个项目趋向大型化 华为等技术领先企业将占据更多份额

构网型储能可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在新能源消纳难愈演愈烈之下,构网型储能成关注热点,在招投标市场持续放量。从地域分布看,新疆构网型储能项目定标规模为1.31GW/4.925GWh,容量规模占比57%,超过全国的一半,西藏、青海等紧随其后。构网型储能单个项目容量趋向大型化,其中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储能系统框架采购项目共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复合铜箔行业产业链体系渐完善 产业化步伐提速 供需两侧正协同推进

我国复合铜箔行业产业链体系渐完善 产业化步伐提速 供需两侧正协同推进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目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已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初步量产的跨越。同时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后续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正处于从产业化前期向规模化量产过渡的关键阶段。尽管行业仍面临生产工艺尚未完全成熟、产业链配套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但其产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呈

2025年04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