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导读: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提供给中国工业报记者的报告显示:节能服务产业延续了上一年度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653.37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55.62亿元,增幅为30.38%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4月下旬公布的节能减排成绩单显示,“十二五”以来的三年全国累计节能约3.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亿吨。

 

  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全民参与事业,节能减排取得的成绩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将其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密不可分。而作为影响整个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的节能服务产业更是功不可没。

 

产值大幅增长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提供给记者的报告显示:节能服务产业延续了上一年度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653.37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55.62亿元,增幅为30.38%。

 

  作为节能服务领域的一种特殊商业形态,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也从2012年的557.6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742.32亿元,增幅为33.12%,相应实现的节能量达到2559.7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399.31万吨。

 

  从企业数量来看,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从2012年底4175家增长到2013年底的4852家,增幅为16.22%;产业从业人员从2012年底43.5万人增长到50.8万人,增幅为16.78%。

 

  在不少行业陷入低迷甚至亏损的窘境下,节能服务产业的这组数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繁荣”一词。的确,这从4月初在北京召开的被誉为产业“达沃斯”的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上可见一斑。

 

  当日,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税总局、工信部、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投资机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以及致力于节能减排事业的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国际机构、用能企业等近千人参加了峰会,会议规模空前。

 

  在主题为“政策推动产业腾飞”的环节,该峰会主席、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担纲主持,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能处处长陆新明、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战略规划处处长田成川、财政部经建司调研员查艾军、国税总局所得税司企业所得税处副处长宋哲等官员罕见地同时亮相引发强烈关注。

 

  四位官员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尤其是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使与会者对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进程中政策导向的重要作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他们还现场回答了节能服务公司的疑难问题。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就是向污染宣战,在此过程中节能服务产业地位凸显。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房庆在阐释行业快速扩张的原因时说,节能服务产业作为一个绿色的、新兴的朝阳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抓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拉动社会就业的强劲动力,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利好政策支撑

 

  作为政策驱动型的行业,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国家政策及节能服务企业两端同时发力。

 

  EMCA主任吴道洪告诉记者,自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以来,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持续向好。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把节能服务产业带入新的发展轨道,节能服务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2013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政策,涵盖了财政奖励、税收优惠、金融创新等诸多方面,都指出要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在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何炳光看来,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政府要加大节能增效减排力度,才能为节能服务产业拓展广阔的市场。有需求才有市场,否则也是无源之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与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要求密切相关。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宋哲。他认为,节能是低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税收政策调控来提高企业节能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据他介绍,国税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落实节能服务企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原来三免三减半的范围比较窄,现在拓宽了范围;再如,进一步明确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主体。”

 

  何炳光还向记者介绍,我国近期还将制定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这也将对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产业需求。

 

  不过,政策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业内专家指出,政策对节能服务产业内某些专业性强的企业来说可能是束缚,使他们无法自由施展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等。但若离开了政策扶持,企业更加难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利用政策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已成为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凝聚各方力量

 

  当前,进一步加快节能服务产业特别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在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看来,必须坚决改变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就不得不把低碳发展压缩到高速发展的阶段中来”。

 

  他表示,我国必须转向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是标志。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对中国的启示来看,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沿袭美国等高能耗、高碳的发展模式,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且理应比欧洲及日本做得更好。

 

  杜祥琬提出,节能减排还要提倡节约,中国没有粗放发展的资本,环境容量有限,过快的发展超出了环境容量的承受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节能潜力巨大,需要努力发展模式节能、产业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节能,推行绿色发展。

 

  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何炳光认为,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政府、协会和节能服务公司要承担不同角色,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何炳光希望节能服务企业切实增强自身实力。他要求节能服务公司要狠抓内部管理,强化节能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注重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努力争当行业领头羊;不断加强行业自律,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切实做到规范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维护好节能服务产业的形象,汇聚推动产业发展的正能量。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商业化进程将加速 中国取得多项突破 有望成为市场引领者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商业化进程将加速 中国取得多项突破 有望成为市场引领者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在固态电池发展方面都已有自己的国家战略或发展蓝图,全固态电池有望逐步实现量产:日本丰田公司已经宣布其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韩国三星等公司已经宣布建设全固态电池生产线。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行业蓬勃发展,我国电解铜箔产量不断攀升,为阴极辊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铜箔产量由2019年的43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0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09%。值得注意的是,电解铜箔产品结构呈现明显分化:2019-2023年电子电路铜箔产量从29.2万吨增至

2025年07月17日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近年来,全球光伏背板需求增速持续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2024年大幅萎缩至7.32亿平方米,同比降幅达28.16%。随着双玻组件凭借更高发电效率的优势在市场中快速普及,玻璃背板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7.7%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64.6%。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光伏硅料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市场价格腰斩至“白菜价” 行业巨头盈利普遍下滑

我国光伏硅料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市场价格腰斩至“白菜价” 行业巨头盈利普遍下滑

目前我国光伏硅料面临着产能过剩格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硅料产能高达500万吨以上,然而市场需求却仅为300万吨。此外,硅业分会在2025年4月发布的《多晶硅市场一季度回顾及二季度展望》中,也明确指出了市场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硅料产能达257万吨,而实际需求仅100万吨出头。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业转型自救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业转型自救

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是工业脱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国家明确扶持的赛道。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发布,利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

2025年07月14日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石墨烯凭借超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极高的导热率,应用渗透至多个领域,其中新能源领域将成为行业扩张核心动力。石墨烯制备技术多样且不断成熟,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效应初显,其中石墨烯粉体年产能快速突破、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整体来看,随着供需两端向好,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450亿元。

2025年07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