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1年我国国内煤炭海运行业分析

       内容提要:煤炭市场船舶运力分析2009 年,航运企业趁船价低纷纷购置船舶,加上境外船东弃单船及方便旗转籍船进入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沿海干散货船队运力增长比较明显。据不完全统计, 2010 年沿海散货运力继续增长约6% 左右。铁路多年以来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据统计,每年我国铁路的煤炭运输量占全国煤炭总运量的70%以上。

       中国煤炭物流产业研究及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2-2016)

 
       2010 年,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中的大多数投资项目今年进入了大规模建设期,使能源需求产生较大的增长空间。但由于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能源的增速或许会呈现典型的“前快后慢”的特点。此外,天气转暖后,各大电厂的电煤库存普遍都较高,因此各大电力系统电煤运输需求减少。而由于市场价格走低,经销商销售煤炭意愿也不强,因此造成沿海煤炭运价走低。

       另外,我国的煤炭有计划煤与市场煤之分。而市场煤并非生产者与电力企业之间的直接交易,中间商要从中赚取很高的利润。例如: 山西出产的动力煤,出矿价格约为450 元/吨,而经铁路运输到秦皇岛港后价格约为750 元/吨,再经水运到宁波港,每吨动力煤的价格已达780 元/吨。
 
       反观澳煤,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远赴重洋运至宁波北仑港,每吨动力煤的海运运费仅为11 美元( 约合人民币75 元) ,与国内煤炭的运费相比,显然更具有竞争力。单纯从运输角度看,从秦皇岛港到珠海高栏港,运距1000 多海里,澳煤到珠海的运距不过2000 多海里,而越南煤炭的运距更短。因此,随着进口煤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通过沿海运输的煤炭货量必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煤炭市场船舶运力分析2009 年,航运企业趁船价低纷纷购置船舶,加上境外船东弃单船及方便旗转籍船进入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沿海干散货船队运力增长比较明显。据不完全统计, 2010 年沿海散货运力继续增长约6% 左右。铁路多年以来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据统计,每年我国铁路的煤炭运输量占全国煤炭总运量的70%以上。
 
       而铁路运输瓶颈在每年夏冬时节的煤运高峰期都会显现,使以秦皇岛为首的北方4 港都会出现“船等煤”的现象。另一方面,航运市场过剩的运力更使该现象加剧。今年沿海煤炭消费需求大幅提升8%,但是我国船东近几年大规模造船计划导致今年沿海运输市场潜在新增运力达到306 万DWT,这将成为沿海市场复苏的最大障碍。此外,港口的集散能力有限,也造成了过剩的运力难以充分发挥效率。

       尤其是随着大秦线进一步扩能至4 亿吨,秦皇岛港的船舶到港密度进一步加大,船舶等泊现象将不可避免。所以,从长期来看,煤运在水运方面仍然存在着潜在的运力过剩。
国内煤炭海运市场运价分析干散货市场作为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供求关系将决定运价,运价也会反作用于供求关系。所以,需求、供给和价格三者的分析不可或缺,对于煤炭海运市场的参与者来讲,运价是其决策的至关重要的因素。2011 年初,国内沿海煤运市场遭遇低谷。
 
       数据显示,3月初秦皇岛至广州、上海、宁波和福州的煤炭运价分别为49 元/吨、31 元/吨、32 元/吨和38 元/吨。与2009 年末相比,沿海煤炭运价跌幅超过60%。但是,海运成本因油价上升而增加了约5 ~ 6 元/吨。虽然3 月中旬后,沿海煤运价格有过一波上涨,但原因主要是由于西南大旱导致水力发电量大幅减少。此外,因为3 至4 月北方大雾等天气原因,造成了相当大的运力损失。对于今年沿海煤炭运输运价的走势,波动仍将存在,但很难出现大幅上涨行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我国的煤炭需求正逐渐影响着煤炭市场发展的走势和运输的格局。对于从事于煤炭贸易的企业,面对煤炭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想要从容面对市场出现的供需波动和运价波动,就必须利用科学方法分析煤炭市场的格局和自身状况以选择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和长远发展的方案。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技术突破+高端应用共振 我国生物基复合材料行业迎发展机遇 市场高度集中

技术突破+高端应用共振 我国生物基复合材料行业迎发展机遇 市场高度集中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生物基复合材料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相关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在材料改性、工艺优化、装备升级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推动产业从实验室研究向规模化应用加速转型。

2025年10月27日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与此同时,当前以化石原料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低碳转型的刚性需求。

2025年10月25日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综合性能卓越的“黄金薄膜”,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已覆盖消费电子、风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医疗、5G通信等多领域。尽管国内行业技术与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电子级及高端产品仍存短板,进口依赖度较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国产替代需求推动下,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产能,以满足下游需求,助力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2025年10月24日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高功率芯片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急剧攀升,“热障”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致命瓶颈。在此背景下,金刚石复合材料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性能优势站上风口,并且实现了应用范围的极大拓展。尤其是在半导体散热这一前沿阵地,CVD金刚石散热片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至2030年,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储量全球第一且分布集中,但经多年开采后矿石品位下降,静态储采比偏低,资源保障压力渐显。供应端受环保政策收紧、开采难度加大等因素制约,产量总体呈收缩态势;需求端应用多元,既以阻燃剂为核心基石、铅酸蓄电池提供稳定支撑,又有光伏产业带来新增量。此外,我国锑矿出口已正式进入明确的“管制时代”,管制政策的落地对行业出口格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加氢站通常用于为氢能源汽车提供燃料,是氢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2015年前,我国只有北京氢能示范园加氢站、上海安亭加氢站、郑州宇通加氢站等少数几个加氢站。近年来,随着国内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加速发展,叠加中央财政补贴大力支持,各地加氢站建设加快。2024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已经达到5548辆,销量已达540

2025年10月20日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石英坩埚是半导体与光伏单晶拉制的核心消耗品,其中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市场规模随晶圆产能扩张快速增长;而光伏级石英坩埚市场此前高增,但2024年多重因素影响呈收缩之势。竞争格局来看,光伏级市场由本土企业主导,而半导体级市场高端产品仍待突破。当前国内上游高纯石英砂长期依赖进口,不过我国正多维度发力,正通过找矿、技术研发与产能建

2025年10月20日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消费不足但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产量为205.80亿只,需求量为45.69亿只。

2025年10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