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政策组合拳能否撬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海上风电产业规模调查及十三五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日前,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实施多年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同时废止。业内普遍认为,此举将进一步完善海上风电管理体系,规范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秩序,促进海上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风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徐鹏表示,随着海上风电权限的下放,有利于调动沿海各省发展海上风电的积极性,助力“十三五”海上风电装机目标完成。

 

  地方将获得更大自主权

 

  《管理办法》称,国家能源局统一组织全国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编制和管理;会同国家海洋局审定各省(区、市)海上风电发展规划;适时组织有关技术单位对各省(区、市)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进行评估。省级及以下能源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据经国家能源局审定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核准具备建设条件的海上风电项目。

 

  在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看来,《管理办法》的最大亮点是,国家能源局今后将不再统一编制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而由各地区按照规划核准项目,这表明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在海上风电管理的简政放权上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提升了海上风电开发的灵活性。

 

  徐鹏认为,按照过去的管理体制,开展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通常需要两年时间,施工建设3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需要一年半时间,合计下来,一个海上风电项目至少需要三年半时间。

 

  “新《管理办法》出台后,预计各地会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在简政放权的主线下,相信海上风电项目的核准流程会进一步简化,项目推进的效率会大幅提升。”徐鹏表示。

 

  中船重工海装风电市场总监张海亚认为,新《管理办法》首先统一了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海洋局对海上风电的态度和思路,大大降低了项目开发政策风险,极大增强了开发商的信心;其次,明确了先规划后实施的思路,并将核准权力下放到地方,同时明确鼓励风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规模较大的县市编制规划,鼓励连片规模化发展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简政放权并激发地方活力;此外,强调了环保、用海及后评估等要求,为科学健康的发展海上风电指明了道路。

 

  不必担心海上风电投资冲动

 

  对于海上风电管理体制的变化,很容易让人拿来与陆上风电管理体制做对比。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陆上风电审批管理也经历过抓大放小、权限上收、权限下放等阶段。

 

  “2013年,陆上风电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当时通过下放审批权限,激发了行业活力。虽然都是下放权限,但当时陆上风电行业已经步入成熟期,而目前海上风电仍处于摸索阶段。”上述人士称。

 

  目前,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都在积极发展海上风电。据测算,一个3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投资约50亿元,而且具有很强的产业链带动效应。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在海上风电开发的管理上具有高度自主权后,有望加速当地的海上风电开发速度。

 

  也有部分人士担心海上风电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应该避免地方政府从短期政绩和经济增长角度出发,引发海上风电投资冲动。”上述人士称。

 

  对此,徐鹏认为,海上风电项目占用资金多、风险大,即使地方政府有投资冲动,企业也会非常审慎,此外,真正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进入海上风电领域的都是国有大企业,具备实力的企业屈指可数。

 

  “类似于陆上风电圈地抢资源的现象在海上风电领域相对较少,企业更多的会从经济性和投资收益率方面来考虑投资行为。”徐鹏说,“不过,在地方权限增大后,江苏、福建、广东等具有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的省份,相互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组合拳推进产业发展

 

  根据此前发布的风电“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海上风电复合增速将达到40%以上。

 

  在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后,2016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公布新能源标杆电价调整方案,最终决定海上风电标杆电价不下调。

 

  一位风电开发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是主管部门推动海上风电健康发展组合拳的一部分。“设置合理的增长目标、保持电价连续稳定、调动地方积极性都有利于促进海上风电健康稳妥发展。”该负责人称。

 

  张海亚表示,《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主机企业总体而言是利好,但也应清醒认识到,海上风电因为可达性和环境腐蚀的问题,其可靠性的要求远远高于陆上风电。一款产品的成熟除了需要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完善的配套体系外,时间的检验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种种迹象表明,海上风电开发工作的核心是海上风电机组,而海上风电机组的开发及成熟难度巨大,需要技术和资金两方面的强力支撑。

 

  张海亚对《管理办法》指出的需要“技术支撑单位做好海上风电技术服务”深有感触。“过去十年的行业发展历程证明,国外的装备无法完全地及时地提供技术服务。这对于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是致命的。”张海亚说。

 

  “海上风电不确定因素多,目前的电价水平也仅仅能够维持在盈亏边缘,行业的积极性能否真正释放出来,仍要拭目以待。”上述风电开发企业相关负责人称。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 行业供给端整体向好 市场将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集中

我国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 行业供给端整体向好 市场将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集中

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持续向储能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渗透,带动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增多倒逼供给端发展,行业快速扩产,其中头部企业包括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富临精工。考虑到传统铁锂竞争较为激烈,当前盈利水平下部分落后产能已具备出清条件。且目前仅有头部几家企业能实现高压密和磷酸锰铁锂的批量出货,随着市场要求提高,预计

2025年04月27日
国内大飞机扩产将推动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国产化进程 eVTOL市场增长带来新增量

国内大飞机扩产将推动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国产化进程 eVTOL市场增长带来新增量

从国内市场看,C919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比例达到 12%左右,C929宽体客机主体结构的复合材料应用占比将超过 50%。随着C919、C929扩产,叠加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航空复合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2025年04月25日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储能行业影响分析 国产企业该如何应对?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储能行业影响分析 国产企业该如何应对?

截至目前,美国用了仅仅两个半月的时间,储能电池关税税率就从10.9%飙升至173%,翻了近16倍,对美国本土储能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短期内对中国储能出口影响较大。然而这次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对中国储能产业敲响警钟,国产企业必须尽早重新谋划全球化策略,以应对美国市场变化,并重构新的秩序。

2025年04月25日
水务行业:水资源形势严峻拉动水处理需求 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数智化转型如火如荼

水务行业:水资源形势严峻拉动水处理需求 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数智化转型如火如荼

水务是涵盖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网和排水系统建设、污水处理、生活供水等方面的综合性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趋于成熟,我国供水总量有所下降,增速有所放缓。随着政府积极倡导节能减排,采取节水措施,预计我国用水总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市场结构看,我国供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源,用水则以农业用水为主。我国

2025年04月22日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多家企业积极布局 产业化进程有望迈入高速增长通道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多家企业积极布局 产业化进程有望迈入高速增长通道

与主流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全钒液流电池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循环使用寿命更长,对环境也更加友好,在长时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进入商业化运营初期,实现小批量出货。同时在广阔前景吸引下,近两年来多家企业积极布局全钒液流电池赛道,并加速相关产能布局。但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仍面临

2025年04月21日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具备较大发展前景,逐渐成为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硅负极不同掺硅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已在手机等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从技术趋势看,硅氧和硅碳为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主要技术路线,其中新型 CVD 硅碳凭借在能量密度和膨胀控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2025年04月17日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全球现有设施的锂电池回收产能约为160万吨/年,就地区来看,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受益于政策支持推动,回收产能遥遥领先。国内锂电池退役量保持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发展。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受市场需求上升驱动,近年来我国电池铝箔产量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技术进步,电池铝箔应用领域已拓展至钠离子电池领域。但受技术及成本等因素限制,目前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量产规模较小,对电池铝箔需求也未形成有效支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产业链完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并逐步实现大规模量产,

2025年04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