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地热“十三五”:重点开发京津冀 商机超百亿元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地热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正式印发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总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7000万吨标准煤。


 
 地热开发以京津冀为主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全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1.25万亿吨标准煤,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19亿吨标准煤;埋深在3000-10000米的干热岩资源量折合856万亿吨标准煤。

 

  与此同时,我国地热能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加快开发利用地热能不仅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就业均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时期,随着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南方供暖需求的增长,集中供暖将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各省(区、市)面临着压减燃煤消费、大气污染防治、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等方面的要求,给地热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新增地热(制冷)包括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7亿平方米,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MW。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MW。

 

  《规划》提出,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7000万吨标准煤,地热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万吨标准煤。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万吨标准煤。

 

  参与编写《规划》的中石化新星公司副总地质师兼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刘金侠分析了京津冀占比高的原因,他认为,京津冀地热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且技术成熟。

 

  京津冀地区构造上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冀中坳陷与沧县隆起,独特的构造演化特征成就了京津冀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北京有10个地热田、天津有8个地热田,河北省有30个地热田。这些地热田在平面上连片分布,为规模化开发奠定了资源基础。

 

  《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显示,京津冀地区每年可开发利用的地热热量折合标准煤3.43亿吨(其中浅层每年可开采热量折合标准煤9200万吨;水热型年可开发量折合2.5亿吨标煤),相当于京津冀2014年燃煤消耗总量的94%,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18亿吨。

 

  供暖市场方面,京津冀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512人/平方千米,高于全国人口密度142人/平方千米,化石燃料消耗量大,化石能源消耗密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太行山、燕山环绕,大气环流不畅,这是导致该区频发大范围雾霾的重要原因。地热供暖替代的是供暖锅炉的燃煤和直燃的散煤,不产生污染物。地热供暖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一条重要的路径。

 

  刘金侠介绍,经过40余年的开发利用,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先进,培育了中国石化、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恒有源等一批有实力的地热勘察开发利用企业和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热勘察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地热发展仍有诸多制约

 

  《规划》提出,目前地热能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主要包括资源勘查程度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方面。

 

  刘金侠认为,目前对全国地热资源潜力的认识尚停留在估算水平上,勘查仅限于少数城市或地热田,经资源储量管理部门审批可供进一步开发规划利用的地热田更少。

 

  管理体制方面,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职能分散在国土、住建等部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限制了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导致了地热能开发中出现问题后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行业内存在行业准入门槛低、管理混乱、地热尾水回灌比例低等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和地下资源枯竭。

 

  此外,“十三五”时期,我国还将开展干热岩开发试验工作,建设干热岩示范项目。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突破干热岩资源潜力评价与钻探靶区优选、干热岩开发钻井工程关键技术以及干热岩储层高效取热等关键技术,突破干热岩开发与利用的技术瓶颈。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集认为,“十三五”期间如果有5%的供暖通过地热实现,蕴含的商机将超过百亿元。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制氢行业:电解水等绿色制氢方法将不断渗透 民营企业深耕技术、有望迎广阔空间

制氢行业:电解水等绿色制氢方法将不断渗透 民营企业深耕技术、有望迎广阔空间

我国氢能消费市场庞大刺激制氢端发展,国内氢气产量保持增长。从地区发展情况看,我国氢气生产主要集中在传统重工业区,其中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氢气产量排名全国前五。从生产方式看,化石能源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为我国当前主流制氢方式,但在减碳背景下,电解水制氢等绿色制氢方法占比将逐渐提升。

2025年07月06日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行业将持续朝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行业将持续朝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金属复合材料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占比26%以上。金属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按结构特点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其中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后者又包括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

2025年07月03日
我国预焙阳极已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产量低位增长 行业正迎来重要出海机遇

我国预焙阳极已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产量低位增长 行业正迎来重要出海机遇

近年来我国预焙阳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呈现低位增长态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预焙阳极行业不仅实现自给自足,更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重要出口国。从贸易数据来看,2019-2024年间,我国预焙阳极进口量始终保持在0.45万吨以下的微量水平;与此同时,出口量、净出口量呈现整体上升态势。此外,我国预焙阳极行业正迎来重要出海

2025年07月01日
食品消费升级助BOPA薄膜行业扩容 海外老旧产能退出下国产迎出海机遇

食品消费升级助BOPA薄膜行业扩容 海外老旧产能退出下国产迎出海机遇

BOPA薄膜是食品保鲜、保香的理想材料,2020年食品领域对BOPA薄膜的需求占比高达70%。随着市场对包装美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哑光、朦胧美或高透明度反映内物光泽的包装逐渐受到青睐;同时,健康饮食和少量多餐的消费趋势也推动了易分装、便携的小包装需求激增,进而扩大了BOPA薄膜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B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矿山服务行业:市场将向头部倾斜 企业出海寻新机 技术成竞争焦点

我国矿山服务行业:市场将向头部倾斜 企业出海寻新机 技术成竞争焦点

近年来,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关键矿产需求快速增长,带动矿山服务需求增多。2023年,我国采矿运营管理和矿山工程建设市场容量约为854.98亿元,其中采矿运营管理业务市场容量约为767.60亿元,占比90%;矿山工程建设业务市场容量约为87.38亿元,占比10%。

2025年06月29日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需求趋稳、产能渐过剩 中镍高电压竞争力提高 高镍产量占比下降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需求趋稳、产能渐过剩 中镍高电压竞争力提高 高镍产量占比下降

三元正极材料需求趋于稳定,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随着镍含量的增加,三元正极材料比容量也逐渐增加,但镍含量的增加也会带来三元材料的循环性能下降,热稳定性减弱。近年来我国高镍三元产量占比呈下降趋势,中镍高电压则凭借性价比与安全性优势实现快速增长。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炭黑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进口量快速上升 黑猫股份为龙头企业

我国炭黑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进口量快速上升 黑猫股份为龙头企业

近年来我国炭黑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一方面,我国低端炭黑同质化竞争严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高端炭黑产品供给不足,仍需要依赖进口补充。虽然行业保持净出口,但进口量从2020年的8.7万吨快速上升至2024年的29.97万吨,年均增速高达36.24%。

2025年06月24日
我国软磁铁氧体材料行业分析:新兴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 市场前景可观

我国软磁铁氧体材料行业分析:新兴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 市场前景可观

软磁铁氧体材料具有高磁导率、高电阻率、低损耗、高加工性,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音像设备、开关电源和磁头工业等方面。2023年,我国软磁铁氧体材料行业销量及销售额有所下滑。不过,受益于智能消费电子、新能源、通信、数据中心及储能等领域发展的共同推动,软磁铁氧体将在该等新兴产业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可观。

2025年06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