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车销量开年狂跌 背后是市场的不断成熟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6-2022年中国新能行业专项调查与“十三五”前景预测报告


  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1月的汽车产销数据,受春节和购置税优惠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1月份的汽车产销环比下降明显也在“情理之中”。而数据发布后,更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数据,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不足万辆,不论与上年同期相比还是与前一个月相比,产销量的下滑都是“断崖式”的。


  从中汽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6889辆和5682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9.1%和74.4%,与前一个月相比分别下降92.2%和94.5%。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857辆和4978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3.8%和6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32辆和704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83.2%和89.5%。

 

  分车型来看,新能源乘用车,尤其是纯电动乘用车占据大半的市场份额,1月纯电动乘用车共销售3908辆,同比下降49.3%,环比下降90.2%,占新能源车总销量的69%。新能源商用车共销售1074辆,同比下降87.4%,环比下降98.1%。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销量是衡量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在2016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在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一般判断一个新技术能不能大规模推广,对汽车领域来讲占比1%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而在2015年当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在新增汽车销售中的占比首次突破1%,其中单月最高占比达到2.9%。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中国发布了一系列规划、路线,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规模都被作为规划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比如,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就提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10年战略目标,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2016年10月,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其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要求是,新能源汽车方面,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7%以上;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15%以上;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40%以上。2016年11月,国务院又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再一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战略地位。其中提出,对到2020年,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

 

  在国家重视和政策鼓励之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取得了积极进展。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中国已经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比亚迪、吉利、北汽等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前10位。

 

  从2015、2016年这两年的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来看,自2015年3月起,销量稳步攀升,虽然增占率偶有下降,但月度销量从未不达1万辆,而且每到年底销量更是突飞猛进,2015年和2016年的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了8.4万辆和10.4万辆。即便是在开年的销售淡季,2016年1月和2月销量也有2.2万辆和1.4万辆。

 

  正因如此,今年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急刹车”才更为引人关注。不过,中汽协会表示,这样的成绩“事出有因”,这样的下滑也不能够代表未来走势。中汽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认为,除了1月春节因素影响,补贴政策的调整也影响了新能源车的销售。2016年12月29日,财政部下发《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除了补贴退坡外,还规定了要建立《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动态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车产品纳入《目录》后销售推广方可申请补贴。而直到1月23日,工信部才正式发布了2017年第一批车型推广目录。与此同时,与国家补贴相匹配的各地方补贴还没有落实。没上《目录》就拿不到补贴,企业在等待《目录》审批过程中是有车不敢卖。许海东认为,这一新政策的影响会持续到2、3月份。

 

  在产业发展初期,补贴政策确实是快速扩张产业规模的强大推动力,不过补贴并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所以补贴政策的退坡是合理而且必然的。2017年正是政策退坡的换挡期,销量的波动也是情理之中。从销量的背后,中汽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的快速完善,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新能源汽车产品成熟度的不断提高,而在国家碳积分政策和排放标准不断升级的要求之下,新能源汽车必然是企业大力发展的方向。中汽协会对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走势持乐观态度,并预测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50%左右的增速,达到70~80万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HJT电池厂商正积极扩产 行业产业化有望加速 华晟新能源产能遥遥领先

我国HJT电池厂商正积极扩产 行业产业化有望加速 华晟新能源产能遥遥领先

2022年光伏电池仍以PERC电池为主,市场占比为88%。N型电池片占比约9.1%,其中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占比约8.3%,HJT电池片市场占比约0.6%,XBC电池片市场占比约0.2%。HJT电池市场占比仍然较小,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024年09月26日
资源与技术双重掌控下我国稀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新政落地行业将迎重大转折

资源与技术双重掌控下我国稀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新政落地行业将迎重大转折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储量占全球的34%,稀土矿产的产出比例更是高达70%,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多年来以不到全球40%的稀土资源供应了70%以上的稀土原料。根据USGS2024年公布的数据,当前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为1.1亿吨,其中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40%。

2024年09月26日
我国稀土永磁材料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行业格局持续优化下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稀土永磁材料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行业格局持续优化下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为1.1亿吨,其中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40%。2023年全球稀土产量35万吨;其中中国稀土产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14.29%,占全球稀土产量的68.57%;其次为美国,产量4.3万吨,位居第二。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在全球稀土资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2024年09月25日
我国AWE制氢行业现状分析:关键材料基本国产化 隔膜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我国AWE制氢行业现状分析:关键材料基本国产化 隔膜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在电堆方面,电解电堆包括膜片/电极组件,成本占比57%;多孔传输层,主要为泡沫镍板或镍丝网等材料与结构,成本占比8%;极板成本占比7%,常用铸铁金属板、镍板或不锈钢金属板;结构层(极框),与极板共同实现对电解小室的结构支撑,成本占比14%。

2024年09月24日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发展现状:准入门槛提高 产量整体保持增长但出口量下滑

我国天然石墨行业发展现状:准入门槛提高 产量整体保持增长但出口量下滑

近年来我国天然石墨出口规模始终大于进口规模,且出口量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23年达到22.19万吨,同比下降7.08%;进口量则呈现波动变化态势,2023年达到9.3万吨,同比下降45.45%。据悉,2023年10月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 要求对天然鳞片石墨及其制品等石

2024年09月23日
我国消费锂电池行业出货量稳定增长 AI为智能手机等下游市场注入新活力

我国消费锂电池行业出货量稳定增长 AI为智能手机等下游市场注入新活力

随着手机、笔记本等电子产品技术成熟,并且市场趋于饱和,全球消费锂电池出货量趋于稳定。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消费锂电池出货量113.2GWh,同比下滑0.9%,占总体锂电池出货量的比例为9.41%。

2024年09月20日
我国特种陶瓷行业:光伏等发展带来广阔消费市场 产业化仍受多种因素制约

我国特种陶瓷行业:光伏等发展带来广阔消费市场 产业化仍受多种因素制约

其中结构陶瓷由于具有硬度高、耐腐蚀、强度高、抗氧化、耐高温等特性,自2018年以来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特种结构陶瓷市场规模从159亿元增长至20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7.07%。估计2023年我国特种结构陶瓷市场规模在221亿元左右。

2024年09月20日
我国磷矿石行业产量居全球首位 进口量出现猛增 供需偏紧态势或延续

我国磷矿石行业产量居全球首位 进口量出现猛增 供需偏紧态势或延续

我国是全球磷矿石产量最大的国家,2023年产量全球占比达到40.91%,远超第二名的摩洛哥(15.91%)。从国内来看,湖北省是我国最大的磷矿石生产地,2023年产量占比达到43.82%;其次是云南省和贵州省,分别占比25.53%和20.15%。

2024年09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