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行动方案落地 动力电池产业“有的放矢”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让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行动方案指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但目前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仍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要求,尤其在基础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制造装备和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与之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等政策相比,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直指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痛点,设定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分解了重点任务,并提出保证措施,旨在进一步推动动力电池行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大幅提升电池比能量

  行动方案提出,我国动力电池的主要方向是持续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2018年前保障高品质动力电池供应;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实现大规模应用;着力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基础研究,2025年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测试。

  行动方案还严格规定了动力电池实现比能量这一关键指标的时间节点: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使用环境达-30℃到55℃,可具备3C充电能力。

  对于以上要求,河南环宇赛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韩光鑫表示:“到20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最低指标300瓦时/公斤,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挑战很大。”据了解,目前特斯拉车型配装的松下电池单体比能量是230瓦时/公斤,三星SDI的产品单体比能量达到250瓦时/公斤。“松下NCA系列(镍钴铝)电池单体比能量已经发挥到了极致。”韩光鑫介绍称,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从230瓦时/公斤向上开发的话,不能忽视安全这个参数,企业必须深入研究基础材料,并提高电池系统集成技术水平。”

  加强新体系电池研发

  行动方案提出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是实施动力电池提升工程,即通过“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支持动力电池研发,实现2020年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加快实现高水平产品装车应用;鼓励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协同上下游优势资源,集中力量突破材料及零部件、电池单体和系统关键技术,大幅提升动力电池产品性能和安全性,力争实现单体350瓦时/公斤、系统260瓦时/公斤的新型锂离子产品产业化和整车应用。

  长期从事动力电池研究的清华大学教授刘冠伟则认为,行动方案设定的2020年锂电池比能量指标,如果让企业做出样品来应该不是问题,但真正进入量产阶段难度不小。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以上述标准实现动力电池产业化非常有挑战性。

  事实上,行动方案也透露了另外一个方面的信息,目前政府对于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态度是全方位、多维度,不局限于某一种材料的应用,而是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行动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就包括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研究: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鼓励高校、研究机构、重点企业等协同开展新体系动力电池产品的研发创新,积极推动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体系电池的研究和工程化开发。这项任务也量化了性能指标和时间节点,到2020年单体电池比能量达到400瓦时/公斤以上、2025年达到500瓦时/公斤。

  韩光鑫强调,未来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必然朝着高安全、长寿命、高比能、高功率方向发展。为此,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比如将纳米技术应用在动力电池领域。

  行动方案还提出,加快关键装备研发与产业化也是一项重点任务。通过重大短板装备升级工程等,推进智能化制造成套装备产业化,鼓励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与装备生产企业等强强联合,探索构建资本与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加强关键环节制造设备的协同攻关,推进数字化制造成套装备产业化发展,提升装备精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智能化水平,有效满足动力电池生产制造、资源回收利用的需求。韩光鑫表示:“关键装备领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除了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外,相关单位还要加大新材料研发的力度,在技术开发、生产制造、智能化程度等方面保障产业化发展。”刘彦龙说。

  搭建开放共享创新平台

  在行动方案中,建设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被提上议事日程,该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推动。行动方案指出,要推动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搭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引导支持优势资源组建市场化运作的创新中心。该中心主要目的是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设计、中试开发、测试验证和行业服务能力,开展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和前瞻技术研究,以及知识产权布局和储备研究,为行业提供技术开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支持。

  对此,韩光鑫很期待。不过,他也表示:“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应立足自然科学,研究适用的技术和工艺,培养出优秀人才,莫要成为设门槛、撑场面的‘走秀’。”刘彦龙表示,希望该创新中心的定位明晰化及差异化。他说:“目前我国主流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建有自己的研究中心,且投入力度都不小。”此外,刘彦龙也非常关注该创新中心的技术成果能否让每家企业都真正受益。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直以来,政府对动力电池性能提升和产业化发展都给予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上有补贴及扶持政策,企业应珍惜机会练好内功,以免错失大发展的机会。”刘彦龙坦言。

  “行动方案对动力电池产业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在韩光鑫看来,行动方案能为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厘清方向、引导企业少走弯路,发挥更大效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同时,有行业人士也指出,这份文件是对未来数年动力电池行业影响较为深远的政策修订,既表明了政府对于汽车行业动力电池新能源发展的决心和态度,又显示了足够的雄心与信心,包含对行业发展的潜在利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具备较大发展前景,逐渐成为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硅负极不同掺硅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已在手机等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从技术趋势看,硅氧和硅碳为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主要技术路线,其中新型 CVD 硅碳凭借在能量密度和膨胀控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2025年04月17日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全球现有设施的锂电池回收产能约为160万吨/年,就地区来看,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受益于政策支持推动,回收产能遥遥领先。国内锂电池退役量保持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发展。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受市场需求上升驱动,近年来我国电池铝箔产量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技术进步,电池铝箔应用领域已拓展至钠离子电池领域。但受技术及成本等因素限制,目前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量产规模较小,对电池铝箔需求也未形成有效支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产业链完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并逐步实现大规模量产,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同时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原料、运输端等成本优势,以及日韩逐渐退出普通BOPET薄膜市场,近年来我国 BOPET 薄膜出口量增长显著。但由于BOPET薄膜行业还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的挑战,BOPET薄膜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科技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众资本涌入核聚变领域,主要核聚变企业融资规模加速扩大,如复鑫力、聚变新能、瀚海聚能、翌曦科技、星光玄能及安徽曦融兆波科技等企业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至亿元不等,投资方涵盖产业资本、财务投资机构及地方政府基金,行业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2025年04月15日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已达30%,而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仅16%,可见海外需求上升空间较大。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电池累积出口额611.21亿美元,同比下降6%。从出口区域来看,我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为美国,2024年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电池出口额25%,假设最悲观下这部分出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