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1月中国天然气行业进口气源分布及均价走势分析(图)


        截至2017年12月进口依存度为39.91%。从进口气源来看,2017年12月我国LNG进口来自于澳大利亚、卡塔尔、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其中澳大利亚占到总量的48%。2017年全年进口LNG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等,其中澳大利亚占到49%,卡塔尔占到22%。2006-2016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从10亿立方米上升至721亿立方米,当月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从1.72%上升至36.07%。

图表:2018年1月中国进口气源分布(按国家)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2017年全年中国进口气源分布(按国家)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天然气进口依赖度达39.91%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备注:进口依存度=当月进口量/(当月进口量+当月国内产量)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8年1月进口均价再次上升至392.79美元/吨,同比上升21.14%。自2016年年初以来整体进口均价累计涨幅为15.1%。

        天然气近一年以来进口均价整体处于较低位置,2017年1月进口均价为324.23美元/吨,同比下降4.97%,2月均价为318.63美元/吨,同比下降2.19%,3月下降至316.30美元/吨,同比上升1.49%,4月进口均价308.38美元/吨,同比下降0.79%。这一趋势在5月发生反转,5月进口均价为331.54美元/吨,同比上升18.11%,6月进口均价为327.2美元/吨,同比上升13.19%,7月进口均价再次回升,为339.91美元/吨,同比上升28.80%,8月进口均价小幅下降,为338.27美元/吨,同比上升12.64%,9月进口均价降至335.76美元/吨,同比上升20.92%,10月进口均价重新回升至348.91美元/吨,同比上升16.23%,11月进口均价继续上升至363.91美元/吨,同比上升15.77%,12月进口均价上升至378.53美元/吨,同比上升15.44%。

图表:全国天然气进口均价情况(单位:美元/吨)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全国天然气进口均价自2016年初以来累计涨跌幅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1月管道气进口价格较2017年12月有所增加,进口均价为305.23美元/吨,同比上升15.04%,连续9个月保持同比增长。2017年1月管道气进口均价为265.33美元/吨,同比下降12.84%;2月、3月和4月的进口均价分别为275.59、278.44和264.4美元/吨,分别同比下降8.33%、4.05%和8.21%,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的进口均价分为274.46、273.35、286.78、275.47、282.28、286.69、301.90、296.75美元/吨,同比增长9.98%、7.99%、14.42%、1.20%、15.75%、14.15%、18.00%、12.94%。自2016年1月初以来累计涨幅为15.1%。

图表:管道气进口均价走势(2014.04-2018.01)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

        LNG进口均价方面,2018年1月较2017年12月上涨11.41美元/吨至436.47美元/吨,同比上升19.64%。回顾过去的情况,2017年12月较11月上涨23.39美元/吨至425.07美元/吨,同比上升15.24%。11月较10月上涨13.99美元/吨至401.68美元/吨,同比上升12.42%,10月较9月上涨12.94美元/吨至387.69美元/吨,同比上升10.59%,9月较8月下降13.96美元/吨至374.75美元/吨,同比上升17.18%,8月较7月上涨4.02美元/吨至388.71美元/吨,同比上升24.08%,7月较6月上涨12.69美元/吨至384.69美元/吨,同比上升36.19%,6月较5月下跌8.82美元/吨至372美元/吨,5月较4月上涨12.83美元/吨至380.82美元/吨,4月较3月上涨7.97美元/吨至367.99美元/吨,3月相较2月下跌5.17美元/吨至360.02美元/吨,2月价格为365.19美元/吨。1月相较16年12月下跌4.04美元/吨至364.81美元/吨,环比下降1.10%,同比下降4.78%。

图表:LNG进口均价走势(2014.04-2018.01)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1月,我国进口天然气总量777.09万吨,进口均价392.79美元/吨。其中,进口LNG518.4万吨,占进口份额67%,LNG进口均价436.5美元/吨;进口管道气258.7万吨,占进口份额33%,PNG进口均价305.2美元/吨。分国家来看,1月LNG的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所占LNG进口份额为23%、15%、6%、4%,1月各LNG进口国的对应进口均价分别为393.1、478.8、381.2、419.56美元/吨。管道气的主要进口国为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哈萨克斯坦,所占PNG进口份额分别为23%、3%、3%、4%,2017年全年各PNG进口国的对应进口均价分别为289.1、260.1、238.8、477.0美元/吨。

图表:2018年1月中国天然气进口格局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复合集流体行业分析:固态电池领域需求大 2030年总体有望成千亿级赛道

我国复合集流体行业分析:固态电池领域需求大 2030年总体有望成千亿级赛道

随着主流车企和电池厂商相继公布固态电池装车/量产时间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约2.5GWh,预计2028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0GWh。而复合集流体作为一种新型集流体材料,正在加速导入固态电池应用中,未来需求前景广阔。

2025年08月02日
全球锂电结构件行业:中国龙头稳中有升 市场降价压力有望减弱

全球锂电结构件行业:中国龙头稳中有升 市场降价压力有望减弱

全球锂电结构件“强者恒强”格局有望强化。国外电池结构件领域,欧洲市场虽然潜力大但本土供应链不完善,为电池结构件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同时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加速释放海外产能,也带动着上游的精密结构件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头部结构件企业凭借在技术、资金和管理上的优势,通过海外设厂既能更贴近客户,提升服务效率,又能利用当地

2025年08月01日
美国多措并举!全球浓缩铀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供应格局或将重构

美国多措并举!全球浓缩铀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供应格局或将重构

浓缩铀是“技术壁垒+安全监管+资金周期+客户信任”于一体行业,进入门槛高,产能集中于少数拥有先进离心技术和核安全许可的国家,如俄罗斯、美国等。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多个因素导致美国浓缩铀产能在冷战后加速衰退。不过,近几年,美国多措并举重塑本土铀浓缩产业链,推动HALEU与LEU产能建设,全球浓缩铀供应格局或将重

2025年08月01日
我国光伏银粉行业分析:光伏装机量增长+技术迭代下市场消耗量持续上升

我国光伏银粉行业分析:光伏装机量增长+技术迭代下市场消耗量持续上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及《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不断攀升,促进了光伏银粉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由2019年的30.1GW增长至2024年的277.17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90%;2025年1-5月其新增装机容量迎来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南移趋势明显 工商业需求强烈 隆基绿能等企业领衔发展

我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南移趋势明显 工商业需求强烈 隆基绿能等企业领衔发展

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累计装机达到375.00 GW;市场南移趋势明显,2024年江苏、浙江、广东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排名前三,取代传统的山东、河南、河北,成为分布式光伏市场新的主力军。

2025年07月30日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行业应用向民用领域延伸 市场将持续高增 国产企业正不断突破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行业应用向民用领域延伸 市场将持续高增 国产企业正不断突破

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国产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不断突破。2004年之前,国内只能生产单张面积12m2以下的钛-钢复合板,电站用15m2以上大面积钛-钢复合板全部依赖进口,其市场基本被美国DMC和日本旭化成两家公司所垄断。此外,PTA、湿法冶金、氯碱工业、环保等行业用高端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也存在类似问题:高端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具

2025年07月29日
绿色低碳下我国煤化工行业正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各细分领域经济效益差异明显

绿色低碳下我国煤化工行业正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各细分领域经济效益差异明显

我国煤化工行业正从传统煤化工为主,向传统与现代煤化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转变。传统煤化工由于技术成熟度高、投资门槛相对较低,曾长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煤化工的市场占比正逐步下降。

2025年07月28日
“限塑令”带动聚乳酸(PLA)行业需求激增 国内龙头正崛起 贸易逆差或将收窄

“限塑令”带动聚乳酸(PLA)行业需求激增 国内龙头正崛起 贸易逆差或将收窄

随着人们对环境日益关注,全球对生物塑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聚乳酸市场创造了增长机会。从国内市场看,中国自2020年起逐步升级“限塑令”,要求到2025年重点城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显著减少,快递包装、外卖餐具等领域明确要求使用可降解材料,而聚乳酸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环保特性,成为首选材料之一。

2025年07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