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有企业效益转好 利润总额止降转增结构趋优

  导读:国有企业效益转好 利润总额止降转增结构趋优。国务院国资委方面表示,2017年我国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有望突破12000亿元,比2016年增加1100亿元以上,增速超过10%。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在终止了连续2年下滑后,我国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有望在2017年实现更高速的增长。

  国务院国资委方面表示,2017年我国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有望突破12000亿元,比2016年增加1100亿元以上,增速超过10%。

  2016年,我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实现了由负转正,全国1.86万户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751亿元,同比增长6.7%。这份成绩单终止了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的下降态势,也创造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看来,国有企业效益转好、利润总额止降转增结构趋优,表明工业领域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方面取得成效,也表明国企改革推动企业内部从严管理,“瘦身健体”,减少层次,利于企业的利润率上升。

  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增的1100亿元工业企业利润,其增长点之一,来自于国企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形成的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形成。

  目前,我国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利润行业构成发生变化,行业结构趋于优化。其中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类行业所占比重大幅下降,制造业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

  数据显示,4个能源类行业煤炭、电力、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的利润占比连续4年下降,已经从2012年的53.5%,降低到了2016年的35.3%;而制造业利润占比则连续4年上升,成为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71.4%。尤其是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医药等行业,已连续三年2014~2016年进入十大盈利行业之列。

  “行业结构趋于优化,这将增强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稳定性。”李锦表示。

  同时,2017年国际原油价格回稳,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有望在波动中继续上扬,将使石油开采业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由亏转盈,产生800亿元以上的利润增量。

  2016年末,欧佩克8年来首次达成减产协议,决定于2017年1月起削减120万桶/日的石油产量。市场分析此举将使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在每桶55美元上下,利好石油开采业。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沈莹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轮改革的重点是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经济下行的时期,传统重化工产业产能过剩,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迫切需要结构调整。

  目前,石油、钢铁等传统重化工业的利润贡献在下降,先进制造业、电子工业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现代通信和物流等服务业的效益贡献在上升。这体现了结构转换过程中新动能正在培育壮大,结构在优化,这也是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

  改革所面临的新挑战

  在利润转好的同时,2017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也面临着挑战。

  2016年去产能带动价格回升,在一方面改善了工业企业利润。

  日前,山西省属七大煤炭企业所属上市公司相继发布了2016年度业绩预报,数据显示,在去产能的“红利”之下,七家上市公司预期全部实现盈利,预计累计实现净利润22.5亿~26.5亿元左右。而在2015年,这七大煤企共计亏损55.85亿元。

  国家发改委原主任徐绍史在今年1月国新办的发布会上也表示,伴随着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2015年1~11月亏损529亿,2016年1~11月盈利331亿,煤炭企业的利润也增长了1.1倍。

  不过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的大环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运行中仍有不少矛盾和问题对国有企业拓市场、稳增长、调结构、去产能、降杠杆都形成较大挑战。

  对于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来说,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成本上涨压力增大、企业产成品库存上升、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

  数据显示,2017年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4%。至此,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已经连续三个月高于出厂价格涨幅,这也意味着工业企业的成本上涨压力增大,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与此同时,2016年末,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89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资产负债率为61.37%,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李锦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总量持续回稳”和“微观困难加深”相互交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仍然处在胶着状态。

  联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进一步提升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三去一降一补,还是主线。”李锦说。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国企改革中的“三个一批”,即清退一批、重组一批、创新和发展一批,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把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徐绍史也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去产能的要求会更高,“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会更重,压力也会更大。

  目前,各地清理僵尸企业的工作也在推进。云南省就提出,2017年力争省属企业完成50户以上“僵尸企业”的出清任务。2018年基本实现省属135户“僵尸企业”出清,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

  在低效业务资产退出的同时,国有资产也正在加快向新动能领域集聚。占全国地方国企利润总量1/4的上海,2016年新增投资4048.3亿元,其中85%是投入到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领域。同时退出清理了134个不符合上海功能定位的项目和污染大、耗能高的企业。

  实现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的持续改善,不仅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国企改革。

  李锦表示,国企改革是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国企供给侧改革是以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国企改革的成功,就没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

  目前,全国都在推动以混改为重要突破口的国企改革,以激发国企的内在活力,同时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也不例外。

  新华经参研究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国企改革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沪深两市共有63家国企上市公司停牌,七成以上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在全面推进国企资源整合、结构调整的改革下,重组效果逐步显现。

  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弥补管理“短板”,是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沈莹表示,2017年国有企业还要加快各项改革措施落地,释放改革动能,为供给侧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改革目标破除障碍,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J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高纯石英砂:半导体、光伏拉动需求 供给能力有望显著提升

我国高纯石英砂:半导体、光伏拉动需求 供给能力有望显著提升

高纯石英砂作为半导体与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其纯度直接影响芯片及太阳能电池等终端产品的性能与良率。近年来,在半导体产业持续扩张与光伏装机量快速攀升的双轮驱动下,我国高纯石英砂市场需求显著放量,推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容。尽管当前国内产能不足,仍高度依赖进口,但在资源勘探突破、提纯技术攻克与企业产能积极布局的共同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光伏边框行业:复合材料边框市场化加速 尾部小企业承压退出 头部企业出海

我国光伏边框行业:复合材料边框市场化加速 尾部小企业承压退出 头部企业出海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及《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产业蓬勃发展,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不断攀升,带动光伏组件需求提升、出货量快速增长,为光伏边框行业带来强劲增长动力和广阔市场空间。

2025年09月25日
我国电子陶瓷行业:汽车电子带来显著增量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电子陶瓷行业:汽车电子带来显著增量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不断加深,叠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我国汽车电子行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7200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1217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08%,行业增长动能持续释放。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铅酸电池:下游AIDC算力革命催生“铅酸刚需” 环保政策趋严下市场向头部集中

我国铅酸电池:下游AIDC算力革命催生“铅酸刚需” 环保政策趋严下市场向头部集中

虽然我国是全球铅储量与铅生产大国,其生产占全球铅精矿供应量的33%以上。但近年随着铅行业的持续发展,我国铅原料的消耗不断攀升,可采资源逐渐减少,且面临着找矿容易、开采难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铅精矿产量难有明显增长。而在再生铅方面,虽然2025年上半年有新增再生铅冶炼产能陆续投放,但由于废电池紧俏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2025年09月17日
电池技术突破助推电化学储能行业向多元协同转变 技术引领下国产加速向海外拓展

电池技术突破助推电化学储能行业向多元协同转变 技术引领下国产加速向海外拓展

低碳和零碳目标推动新能源发展,新型储能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功率达73.76GW,总储能容量达168GWh,其中电化学储能为最热门领域。2024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功率及总储能容量分别为62.1GW、141.4GWh,占新型储能的比重超八成。预计202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

2025年09月16日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虽然出货量增速涨势凶猛且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营业收入整体持续增长,但是仍然面临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盈利能力差等困境。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将不再是“有多少产能”,而是“有什么技术”、“能拿下哪些高端客户”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摆脱同质化

2025年09月06日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承担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功能。近年来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达354.6万吨/年,较2020年(81.1 万吨/年)增长 337%;其中中国主体地位明确,2024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较2020年增长391%,占全球的比重高达96%,较202

2025年09月05日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但自进入2025年以来,得益于国内外储能市场爆发,我国储能电芯市场由供大于求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

2025年09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