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供给侧紧张短期难以改善 涨价周期大概率还将持续

导读:供给侧紧张短期难以改善 涨价周期大概率还将持续 。铜箔厂商新建产能困难,存在诸多限制壁垒。铜箔属于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进入壁垒较高。

       参考《中国铜箔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商机研究报告(2015-2020)
      铜箔厂商新建产能困难,存在诸多限制壁垒。铜箔属于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进入壁垒较高。高壁垒的存在使得业内厂商在享受行业高集中度所带来议价红利的同时,也在另一方面限制了其产能扩张:

      资金投入巨大,扩产费用高昂。铜箔属于重资产型行业,需要高昂的厂房建设、设备采购、生产线维护、原材料购买、污水处理等费用。扩建一个1万吨产能的厂需花费约4-5亿元资金,再加上要用现金采购铜原料,启动资金将高达6-7亿元,扩产费用相当高昂,给厂商带来很大资金压力。

      需要丰富的人员储备。铜箔加工流程长,生产工艺复杂,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重新培养人才的周期又比较长,因此扩产要求丰富的人员储备。 建厂需通过环评审查。电解铜箔的电镀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有些地区不支持铜箔设厂,允许设厂的地区也要先通过严格的环评审查,对生产企业的污水处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核心生产设备依赖进口,新产能释放需要较长时间。生产电解铜箔所需的主要设备包括电解生箔机(含阴极辊、DSA阳极板、密封阳极槽等功能组件)、表面处理机、溶铜造液系统、伺服驱动系统等,其中阴极辊的作用是使电解液中的铜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吸附在电极表面,沉积生长成为铜箔,是电解铜箔生产中最关键的设备,国内目前还没有生产能力,依赖日本进口。阴极辊由于日本厂商产能不足及扩产意愿低,交货周期长达8-12个月。而从交货到生产线调通,经试生产、小规模生产、产量爬坡再到完全形成产能,又需要3-6个月时间。加上厂房建设、环评审查等所需要的时间,新建产能释放周期长达2年。


      回报周期长,铜箔厂商扩产意愿有限。新能源车爆发前,不论是锂电铜箔还是标准铜箔都处于产能过剩、利润率较低的状态,不少厂商关闭了部分生产线以削减产能,节约成本。铜箔厂商经历行业起伏,新建产能前期投入巨大,投资回报周期长,而产能投产又需要2年时间,期间不确定性比较大,因而对扩充产能持谨慎态度,更愿意维持现有格局或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技改,产能扩产意愿相对有限。且目前已有的扩产计划大部分针对锂电铜箔,标准铜箔的新增产能计划不多。

      正在进行的扩产计划多数无法近期投产,铜箔产能短期内很难进一步提升。2016年已有2.18万吨新增产能释放完毕,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锂电铜箔。根据各大铜箔厂商的扩产安排,2017年预计将有6.9万吨新增产能(其中81.2%为锂电铜箔),2018年则在此基础上又会有6.85万吨新产能释放(其中89.1%为锂电铜箔),预计届时铜箔产能供不应求的状态将得到改变。然而目前正在进行的扩产计划中,今年上半年唯一能够到产的仅有超华科技第一期4000吨产能,生产设备已经交货调试,预计在今年2月将开始正式生产,完全形成产能大概在3-4月。绝大多数新增产能都无法近期投产,将集中在下半年或18年才能开始释放,产能总量短期内难以大幅度提升。


      铜箔供需关系短期内难以逆转,仍将维持供不应求的业态。

      综合供需两个层面:扩产计划集中在2017年下半年或2018年开始释放,上半年仅有4000吨新增产能到位,不论厂商如何安排锂电铜箔和标准铜箔的分配,总产能短期都难有大幅提升;而2016年铜箔总缺口约4-5万吨,PCB产值保持稳中有增,标准铜箔总需求还可能小幅攀升,加剧当前产能缺口。整体来看,铜箔供应紧张的局面短期内虽然部分缓解但却难以根本逆转,预计2017年底之前都将呈现供不应求的业态,进而导致铜箔、覆铜板等供给依旧紧张;同时玻纤布、环氧树脂等其他原材料受上游供给侧改革、例行停产检修等影响亦有供给收紧的趋势,价格强势领涨,PCB涨价周期大概率还将持续。

      铜箔的价格包含原料成本和加工费两部分,其中原料成本与国际铜价有关,主要受全球宏观形势的影响;而铜箔的加工成本基本固定,加工费的起伏由供需关系决定。在本轮涨价周期前,铜箔历史上还有两次价格大涨的行情:

      第一次涨价周期的主因是加工费上涨。2007、2008年手机、笔记本电脑大量渗透带动通讯、PC强劲增长,高精度铜箔出现缺口。铜箔加工费一路走高,锂电铜箔和标准铜箔加工费分别达到7-7.5万元/吨和6-6.5万元/吨的历史高位,而国际铜价在2008年9月大幅度跳水前,基本维持在6000-8000美元之间震荡,平均价折合成人民币约为5万元/吨。加总后价格达到11-12.5万元/吨。




 

      第二轮价格上涨由铜价推动。2008年9月之后由于美国经济危机,铜价大幅度跳水到3000美元/吨以下。2009年之后铜价开始回暖,2009-2011年持续上扬,LME铜现货结算价由2009年1月的3106美元/吨上涨到2011年1月的9740美元/吨,折合成人民币约为从2.1万/吨涨到6.5万/吨,而在此期间锂电铜箔加工费稳定在3.6-4万/吨,标准铜箔则在1.6-3万元,因此第二轮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铜价推动。 比照历史行情,我们认为后续如果新能源汽车景气度依旧,铜箔价格还有较大上涨空间。本轮涨价的主要诱因与07-08年类似,都是由高成长性的新兴领域所造成的产能缺口、供需失衡而导致。相比于由单纯铜价上涨驱动,供需关系失衡所引起的价格上涨确定性更高,上涨弹性也更大。以07-08年的11-12.5万元/吨作为中下游厂商能够承受的极限,则铜箔价格仍有上涨空间。在产能缺口还将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若后续加工费上涨到历史高位,铜箔的价格将在当前基础上再提高25%-3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市场 “一超一强”竞争格局凸显 锂电池出海需求机遇释放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市场 “一超一强”竞争格局凸显 锂电池出海需求机遇释放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已形成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驱动下,行业随锂电池出货量高增快速扩张,2019-2023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20%。当前行业呈现科达利与震裕科技“一超一强”格局,2024年CR4升至49.73%,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内锂电池企业海外布局推进叠加海外需求增长,为锂

2025年11月20日
我国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快 已进入规模化装车“倒计时”阶段

我国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快 已进入规模化装车“倒计时”阶段

与全固态电池相比,半固态技术并未脱离液态电池技术框架,是短期内能够迅速普及、基本不增加成本且可直接利用现有产线的解决方案——其生产工艺可兼容现有锂电池产线的70%以上,车企无需彻底重构生产线,仅需对极片制备、封装等环节进行改造,大幅降低了产业升级成本。

2025年11月20日
动力与储能双极驱动 我国涂层电池箔行业迎百万吨增长空间 头部效应初显

动力与储能双极驱动 我国涂层电池箔行业迎百万吨增长空间 头部效应初显

涂层电池箔作为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核心材料,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新能源汽车普及与储能系统建设的双轮驱动下,行业需求持续爆发,产量预计将从2024年的32.5万吨飙升至2029年的135.4万吨。与此同时,市场已形成鲜明的“金字塔型”竞争格局,具备一体化产能与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正加速扩产,市场份额持续集中,行

2025年11月20日
全球钼资源稀缺性凸显 供需紧平衡基本面下国内钼价震荡上行

全球钼资源稀缺性凸显 供需紧平衡基本面下国内钼价震荡上行

当前全球钼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2021以来,随着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控制,经济逐步向好,环保趋严制约供应端扩产以及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导致钼供需缺口增长,且这一缺口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钼总产量为29.02万吨,消费量为29.41万吨,供需缺口增长到了-0.39万吨。预计2025年和2026年全球钼金属产

2025年11月19日
从“特供”到“普适” 我国纤维增强材料光伏边框行业增长动力充足

从“特供”到“普适” 我国纤维增强材料光伏边框行业增长动力充足

在“双碳”战略的强劲驱动下,中国光伏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已达277.17GW,组件产量突破627.5GW,这为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作为光伏组件的关键辅材,占比成本约9%的边框,正迎来一场由材料创新引领的深刻变革。

2025年11月18日
再生铅行业面临原料供给和需求下行压力 反内卷促市场洗牌 低度寡头垄断格局已形成

再生铅行业面临原料供给和需求下行压力 反内卷促市场洗牌 低度寡头垄断格局已形成

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再生铅逐渐主导铅产业。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再生铅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超过60%。

2025年11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