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进口煤冲击我国煤炭产业煤炭供过于求短期难以改观

       导读:进口煤冲击我国煤炭产业煤炭供过于求短期难以改观。随着中国对煤炭资源保护利用的逐步深入,引入国际煤炭资源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成为未来煤炭配置采购的趋势。

       “价格低廉的进口煤炭大量进入国内市场,成为影响中国煤炭供应的主要因素。”日前,煤炭信息研究院发布《2013中国煤炭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该报告由煤炭信息研究院组织撰写,每年定期出版。《报告》指出,受国内环境、资源保护和能源安全压力加大,以及进口煤炭经营利润长期存在的影响,进口煤炭数量继续走高,对内贸煤炭产量和运量、价格的抑制作用将继续增强,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报告》称,进口煤激增将改变中国煤炭生产与运输布局。进口煤炭大量涌入中国,一方面凭借其价格优势挤占了中国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挤占了北煤南运的增量空间,2013年北煤南运数量减少,尤其是煤运大港秦皇岛、天津两港运量下滑,其余港口也只是小幅增加。由此将对中国煤炭生产和运输布局产生影响。

       进口煤仍会保持一定水平

       作为报告的副主编,煤炭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刘文革向记者介绍,近几年,在保护自身资源,控制高强度开采的同时,国家大力鼓励煤炭进口,缓解了部分时段、部分区域煤炭运输和供应的紧张局面,同时也增加了国内尤其沿海地区的煤炭供给数量,满足了用户对煤炭数量的要求。沿海地区很多地方纷纷配烧、掺烧进口煤炭,一些电厂新增或改造火电机组后,均以外煤发热量、挥发分等指标为参考,促使进口煤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形成固定的板块货源。2009年,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且进口煤数量呈现快速递增态势,在国内煤炭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

       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经济大环境持续疲软,全球经济衰退,煤炭进口国需求不足,国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澳大利亚、南非、印尼等国进口煤价格低廉。中国抓住低价机遇,大量进口煤炭,以减少本国煤炭资源消耗,降低中国的煤炭开采强度和开采速度。随着中国对煤炭资源保护利用的逐步深入,引入国际煤炭资源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成为未来煤炭配置采购的趋势。国家对煤炭进出口税率政策的调整,体现国家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思路,也体现出国家对国内煤炭资源实施保护、对进口放开的政策。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煤炭需求仍会适度增加,煤炭资源供给和运输不足的问题仍会存在,因此,进口煤仍会保持一定水平。

       煤炭价格适度回归

       量大价低的进口煤涌入国内,推动了国内市场煤炭交易价格进一步下跌,挤占国内煤炭市场。沿海七省一市每年海上调入煤炭量是7-8亿吨煤炭,2012年其中的1/4煤炭来自国外,造成国内煤炭企业市场份额缩小。同时,促使国内煤炭市场的价格回调,直到国产煤和进口煤市场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煤价的适度回归,不仅为取消煤价双轨制,推进完全市场化创造了条件,也为推进电价改革创造了条件。而且煤炭价格的回调,减缓了整体物价上涨的压力,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指出,鉴于环境、安全以及开采强度过大的压力,《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2015年末的煤炭总量限制,“十二五”期间每年的增量不足1亿吨,而“十一五”期间,年增量超过2亿吨。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对进口煤的依赖可能继续增强。

       从国内运输格局来看,中国“北煤南运”的长距离运价比来自美国的进口煤炭高出一倍多,从经济效益上看,东南沿海使用进口煤比国产煤更具竞争力。进口煤的大量使用减轻了“北煤南运”的运输压力,节约了运力和资源,促使中国调整煤炭生产与运输布局。

       《报告》认为,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煤炭需求整体不稳定,中国经济增长较高,各国际煤炭贸易商加大对中国的关注和销售力度。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低位,进口煤相对便宜,进口数量还将大幅增加,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冲击仍然存在,会造成国内煤炭企业煤炭生产、外销量下降,铁路、港口运能不能充分发挥,运量提升慢,从而造成沿海煤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煤炭价格方面,受进口煤冲击影响,国内煤价会长期保持稳定,既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呈小幅波动的态势。

       据了解,《2013中国煤炭发展报告》以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为背景,通过市场调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信息,深入分析煤炭生产与煤炭市场动态,包括煤炭需求预测、煤炭供应预测、煤炭市场预测分析、煤矿安全及事故分析、煤机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以及煤炭企业海外发展研究等,并提出2013年的行业发展方向及相应的对策措施;《报告》以专家的视角从宏观的、战略的高度全面反映煤炭工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成果、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

      中国主焦煤市场现状分析及盈利空间研究报告(2014-2018)》由中国报告网主焦煤行业分析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主焦煤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主焦煤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主焦煤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主焦煤行业投资价值。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商业化进程将加速 中国取得多项突破 有望成为市场引领者

全球固态电池行业商业化进程将加速 中国取得多项突破 有望成为市场引领者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在固态电池发展方面都已有自己的国家战略或发展蓝图,全固态电池有望逐步实现量产:日本丰田公司已经宣布其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韩国三星等公司已经宣布建设全固态电池生产线。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行业蓬勃发展,我国电解铜箔产量不断攀升,为阴极辊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铜箔产量由2019年的43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0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09%。值得注意的是,电解铜箔产品结构呈现明显分化:2019-2023年电子电路铜箔产量从29.2万吨增至

2025年07月17日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近年来,全球光伏背板需求增速持续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2024年大幅萎缩至7.32亿平方米,同比降幅达28.16%。随着双玻组件凭借更高发电效率的优势在市场中快速普及,玻璃背板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7.7%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64.6%。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光伏硅料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市场价格腰斩至“白菜价” 行业巨头盈利普遍下滑

我国光伏硅料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市场价格腰斩至“白菜价” 行业巨头盈利普遍下滑

目前我国光伏硅料面临着产能过剩格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硅料产能高达500万吨以上,然而市场需求却仅为300万吨。此外,硅业分会在2025年4月发布的《多晶硅市场一季度回顾及二季度展望》中,也明确指出了市场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硅料产能达257万吨,而实际需求仅100万吨出头。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业转型自救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业转型自救

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是工业脱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国家明确扶持的赛道。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发布,利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

2025年07月14日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石墨烯凭借超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极高的导热率,应用渗透至多个领域,其中新能源领域将成为行业扩张核心动力。石墨烯制备技术多样且不断成熟,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效应初显,其中石墨烯粉体年产能快速突破、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整体来看,随着供需两端向好,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450亿元。

2025年07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