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壳牌中石油联手收购箭头, 能源竞争跨向未来

  经历了两周的“讨价还价”之后,壳牌石油集团和中石油针对澳大利亚煤层气公司——箭头能源公司(Arrow Energy)多数本土资产的最新收购报价终获同意:3月22日,箭头能源宣布接受壳牌与中石油总价为34亿澳元(约31亿美元)的收购提议。

  观察人士指出,与6%的收购报价升幅相比,壳牌对箭头能源四规模可观的天然气储备的志在必夺及其与中石油的联手,显然更加引人注目。在一定程度上,这次交易足以成为全球能源行业竞争步入“将来时”的一种佐证。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报告

      最终出价总体低于预期

  根据箭头能源的说法,壳牌和中石油对该公司本土资产的最新收购报价为每股4.7澳元现金、再加上收购后的新上市企业——达特能源公司(Dart Energy)的一股股票。其中,达特能源将包括箭头能源的亚洲勘探资产及部分澳大利亚本土资产。

  上述每股4.7澳元的现金部分金额,高于此前非约束力收购建议书中的每股4.45澳元,但仍低于每股5澳元,这也使得壳牌与中石油最终出价的溢价率达到35%。而若将达特能源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价格计算在内,新报价总计每股价值将为5.25澳元,略低于箭头能源上周五暂停交易前的最后报价5.29澳元。数据显示,在3月8日收到32亿澳元(约30.2亿美元)的联合收购报价后,箭头能源股价的累计涨幅超过50%。

  澳大利亚媒体指出,壳牌与中石油的最终出价总体低于预期,表明箭头能源同样期望交易的达成,同时也印证了该公司前次拒绝收购提议只是为试探收购方“底线”的市场判断。目前,澳大利亚本土煤层气产业竞争激烈,箭头能源独立开发天然气进行出口可能面临困难,融资需求迫切;加之壳牌已拥有箭头能源本土天然气资产30%的股权,本次交易从一开始就有着较高成功率。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领先企业分析及产业预测报告

        壳牌“补缺”志在必得

  除被收购方的迫切需求之外,壳牌积极的主观意愿对交易的成功起到了更为关键的引导作用。英国媒体称,壳牌是全球液化天然气领域的领军企业,但在利用非常规天然气生产液化天然气的计划方面,却落后于英国天然气集团等竞争对手。液化天然气是经过极度冷却的天然气,便于罐车装运;而非常规天然气则存在于含有煤与页岩的岩层贮水层中,需更先进的技术才能实现商业开发的可行。

  正因为上述缺失的存在,及其可能对壳牌参与未来行业竞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壳牌才会选择此前有过合作经历的箭头能源作为收购对象,以确保高成功率和交易实用性。对此,澳大利亚当地液化天然气分析师弗兰克·哈里斯表示,一旦交易完成,壳牌在澳工厂将使用其经过验证的自有技术,这让其希望箭头能源的天然气被用作该公司供应源。

  当然,壳牌-中石油与箭头能源的“你情我愿”还有待澳洲外资投资审核局(FIRB)的审批,该机构或将严格审查这一交易。此前,该监管机构称希望将国有企业在澳洲重要资源企业的持股比例限制在15%以下。

  中石油参与成重要砝码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便于向日益增长的亚洲液化天然气市场出口,而其与中国市场的临近最令人垂涎。该机遇近年来已促使英国天然气集团、美国康菲石油、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纷纷转向澳东部天然气储量丰富的昆士兰州,这些能源“巨头”都在该地区进行了收购或设立合资企业;而壳牌也希望改变自身在未来市场争夺上的落后局面。

  同时,壳牌也在寻求比竞争对手们“棋高一着”:在“落子”亚洲市场边缘的同时,该公司也为未来在澳天然气产品找好了买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国际石油月刊》顾问卜若柏指出,中石油介入联合收购交易是保证该交易成功的一个重要砝码;同时,在英国天然气集团已与中海油及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纷纷建立合作关系的背景下,壳牌与中石油的合作,无疑会对这一行业的上述新交易潮流起到固定化的作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具备较大发展前景,逐渐成为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硅负极不同掺硅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已在手机等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从技术趋势看,硅氧和硅碳为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主要技术路线,其中新型 CVD 硅碳凭借在能量密度和膨胀控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2025年04月17日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全球现有设施的锂电池回收产能约为160万吨/年,就地区来看,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受益于政策支持推动,回收产能遥遥领先。国内锂电池退役量保持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发展。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受市场需求上升驱动,近年来我国电池铝箔产量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技术进步,电池铝箔应用领域已拓展至钠离子电池领域。但受技术及成本等因素限制,目前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量产规模较小,对电池铝箔需求也未形成有效支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产业链完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并逐步实现大规模量产,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同时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原料、运输端等成本优势,以及日韩逐渐退出普通BOPET薄膜市场,近年来我国 BOPET 薄膜出口量增长显著。但由于BOPET薄膜行业还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的挑战,BOPET薄膜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科技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众资本涌入核聚变领域,主要核聚变企业融资规模加速扩大,如复鑫力、聚变新能、瀚海聚能、翌曦科技、星光玄能及安徽曦融兆波科技等企业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至亿元不等,投资方涵盖产业资本、财务投资机构及地方政府基金,行业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2025年04月15日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已达30%,而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仅16%,可见海外需求上升空间较大。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电池累积出口额611.21亿美元,同比下降6%。从出口区域来看,我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为美国,2024年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电池出口额25%,假设最悲观下这部分出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