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政策面上来看,在对资源区进行分区并下调标杆政策的同时,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光伏行业扶持政策,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鼓励分布式等非补贴优惠政策。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光伏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1)政策面:推出非补贴扶持政策建立行业发展长效机制
从政策面上来看,在对资源区进行分区并下调标杆政策的同时,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光伏行业扶持政策,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鼓励分布式等非补贴优惠政策。相关配套政策对于标杆电价下调带来的冲击起到了部分缓冲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虽然面临补贴下调的冲击,但从新版补贴方案网传多个版本和2016年第四批和第五批推广目录落地时点来看,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决心不变。
同时,2016年以来,国家通过公布动力电池目录,出台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推出的碳配额和积分制度的征求意见稿等文件,旨在提升产品竞争力,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缓解直接补贴下滑所带来的短期重启。
(2)需求面:退坡后成长空间仍然巨大
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7万辆和40.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9%和6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9.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7%和17.1%。
根据新版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补贴标准上限在2017年基础上退坡20%,而2017-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则维持不变。
这一时间窗口类似于光伏行业2014-2015年电价政策维持稳定阶段——正如2014年开始光伏累计装机由连续三年1倍以上超高增速切换至50%以上中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2016年开始也告别连续两年3倍以上的超高速增长,步入40-50%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时期,根据国家2020年规划200万辆产销目标仍然具有40%左右增速的成长空间,终端需求仍然有望保持强劲。
(3)供给面:去补贴化将推动行业优胜劣汰
经过2014年前后补贴退坡带来的行业洗牌后,一部分光伏企业逐步被市场淘汰,而随着国内装机容量提升以及美日等国家海外需求提振,光伏产业链景气度普遍回暖,隆基股份、阳光电源等一批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2016年开始动力电池白名单、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等政策的出台实质上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一次供给侧改革。在去补贴化背景下,企业只有依靠持续研发带来的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才能消化终端补贴下降带来的直接冲击,并以此扩大自身盈利空间。类似于2014年后光伏行业逐步走出以高效率、低成本著称的单晶硅龙头企业隆基股份,2017年后动力锂电企业中也仍有望成长出以高质量产品闻名的电池龙头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