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近年中国光伏产业市场规模及技术水平分析

          导读:近年中国光伏产业市场规模及技术水平分析。我国光伏产业继续维持 2013 年以来的回暖态势,在国际光伏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光伏市场强劲增长的拉动下,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企业利润率得到提升,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引导下,我国光伏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继续向好。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光伏市场运营态势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光伏产业继续维持 2013 年以来的回暖态势,在国际光伏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光伏市场强劲增长的拉动下,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企业利润率得到提升,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引导下,我国光伏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继续向好。

          (1)光伏设备景气度快速提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 2016 年 2 月 5 日发表的数据,截至 2015 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 4,318 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下表为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

 

          其中,光伏电站 3,712 万千瓦,其中分布式 606 万千瓦,年发电量 392 亿千瓦时。

          2015 年新增装机容量 1,513 万千瓦,占全国发电量的 0.7%,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为我国光伏制造业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支撑。全国大多数地区光伏发电运行情况良好,全国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 1,133 小时。

          下图为 2011-2016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率及全球新增装机量。

 

          从同比增速来看,近年来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维持了较为高速的增长,直接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从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光伏十三五规划来看,2020 年光伏计划装机将超过 100GW。而目前 2015 年底光伏总装机量仅有 43.18GW,也就是说未来 5 年年均光伏潜在装机规模将达到 10GW 以上。目前国内下游需求维持高位,且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但毛利反而有所回升,下游光伏电站内部收益率维持相对高位,未来整个产业链的景气度有望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成本逐步降低

          2015年,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企业加大工艺技术研发力度,生产工艺水平不断进步。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骨干企业多晶硅生产能耗继续下降,先进企业综合成本已降至 9 万元/吨,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100KWh/kg,硅烷法流化床法等产业化进程加快;单晶及多晶电池技术持续改进,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 19.5%和 18.3%,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异质结(HIT)、背电极、高倍聚光等技术路线加快发展;光伏组件封装及抗光致衰减技术不断改进,领先企业组件生产成本降至 2.8 元/瓦,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 8元/瓦以下,度电成本降至 0.6-0.9 元/千瓦时。

          2016年,技术进步仍将是产业发展主题。预计产业化生产的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 18.5%,单晶硅电池有望达到 20%,主流组件产品功率将达到265-270W。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工艺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单晶连续投料生产工艺和 G7、G8 大容量铸锭技术持续进步,金刚石线切割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应用,PERC 电池、N 型电池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近 99%光伏产品采用晶硅技术。虽然近年来,我国光伏制造业技术进步较快,但是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和基础理论研究仍然不足,新产品、新技术储备欠缺,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亟待资金、技术、人才持续投入,推动我国光伏制造向光伏智造转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产业投资持续增强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统计,2015 年 1-9 月,我国光伏相关行业投资 807.9亿元,同比增长 35.8%,另据 Energy Trend 统计,2015 年多家中国企业已宣布扩产计划,将新增 4.2GW 组件产能,其中国内组件产能将新增 3.2GW。多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已建成投产海外电池与组件产能分别达到 3.2GW 与3.78GW,在建及扩建产能分别达到 2.2GW 与 1.9GW。另外,行业兼并重组加速,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整合不断深入。顺风国际收购多晶硅企业万年硅业及美国电池组件企业 Suniva,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通威集团投资 8.5 亿新台币入股台湾昱晶能源,增强电池片规模经济效应;西安隆基、天合光能等企业与英利合作,通过委托加工等方式,实现产能利用率最大化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