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1-7月份全国餐饮市场分析报告总结:利好政策频出 改善发展环境

        8月25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16年1—7月全国餐饮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经历过2015年全年强势回暖,餐饮市场进入2016年后发展速度减缓并趋于稳定。今年1—7月,全国餐饮收入19567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4967亿元,同比增长6.5%,较去年同期下跌0.1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差距比2015年底略微收窄至0.9个百分点。

  纵观今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形势下,虽然餐饮业高速发展优势有所减弱,不过依然处于合理区间内。餐饮业整体发展稳中放缓,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稳步推进。
     
部分省市市场活跃

  报告显示,全国餐饮市场缓中趋稳,只有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吉林省、重庆市等地发展增速仍保持较高的幅度不断提升,而大部分地区则从上年迅速回暖态势逐渐降温转向稳定发展。

  受经济形势下行以及部分地区政策连锁反应的影响,再加上本身餐饮产业规模庞大,一些传统餐饮产业大省区餐饮市场发展步伐都初显放缓迹象,进入稳增长阶段。北京市、山东省、福建省、四川省同比增速上涨幅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上海市、天津市、广东省、河南省、湖北省等地增速甚至低于去年同期。

  报告分析认为,相比之下,尽管增幅同比有所下跌,但是甘肃省、青海省、陕西省等地区餐饮市场依然以较快速度领跑,反映出“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地方政策的激励为餐饮服务业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陕西省餐饮企业抱团在山西临汾建立了一条陕西特色美食商业街区“陕西村”,不失为区域餐饮输出的一种新模式新尝试。同时,互联网模式也在中西部餐饮市场深入推广且飞速发展,2016年1-5月青海省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餐饮收入同比猛增113.8%。

此外,在当地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部分省区餐饮市场发展活跃。云南省一直致力于弘扬当地民族餐饮文化、推动滇菜品牌走向全国,2015年12月云南省政府发布《“舌尖上的云南”行动计划》,力争在5年内,全省餐饮业总收入达2000亿元以上;山西省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将餐饮行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6年上半年山西省餐饮收入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结束了自2013年“中央八项规定”以来增速持续下跌的颓势;为了进一步加快川菜产业发展,2016年6月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成都市川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行诸多扶持奖励政策,有利于振兴川菜、弘扬成都丰富的美食文化,争取到2020年,成都市餐饮零售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



供需两端齐发力

  当前餐饮消费需求日益追求个性化、体验化、多元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政策方针指导下,餐饮业或主动或被动地不断尝试调整,探索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

  大众化餐饮体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特色餐饮、休闲餐饮、农家乐、度假旅游等新兴业态极具市场需求空间,发展潜力无限。多元化多品牌积极拓展市场,“小而精”门店深受欢迎,大董的平民副品牌“小大董”进入复制阶段,大董鸭汉堡又开第二家门店,占地仅60平米。餐饮企业不断探索提高信息化水平,人人湘已拆分为人人湘餐饮企业和餐饮服务商两家独立运作的公司,此家餐饮服务商将专注于推广智能系统和快餐厅整体解决方案,研究通过标准化生产,未来使人人湘成为“四无餐厅”(即:无收银员、无服务员、无采购员、无厨师);跨界合作也纷纷出现,多种主题文化、多种消费体验相结合共同发展。除了在管理机制、经营思路、营销宣传等方面进行改进创新,品牌餐饮企业积极备战,餐饮门店转型升级也被提上日程。呷哺呷哺首批升级店面亮相,囊括文艺小清新、小资轻奢华、极简工业风、现代中国禅4种风格,且品牌LOGO、产品种类、顾客体验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真功夫也不甘落后,随后发布了品牌新战略,宣布推出更符合年轻人消费特性的自选模式餐厅,并首次拿出三家门店进行收益权众筹。此次品牌升级包括品牌价值理念与顾客就餐体验两大方面,初步计划今年在全国开出约50家升级体验店。百胜、麦当劳两大快餐品牌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在提供安心美味的食品前提下,在快餐竞争愈加残酷的环境中开始新尝试。

  目前,餐饮行业已找准转型发展方向。但餐饮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逐渐陷入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新困境。报告认为,餐饮企业仍需密切关注消费需求所带来的市场革新,尤其是强势崛起的女性消费、中产消费、节日消费等重要力量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还应看到阻碍餐饮消费升级和餐饮产业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近年来,团餐市场化发展程度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开放高校、民航、铁路等市场。当前,社区餐饮、老年餐饮发展境地略显尴尬,目标消费群体具有需求碎片化、多样化的特点,要求精准式服务,且人数众多并不断增长、消费周期较长。破除机制障碍愈发重要,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公平竞争,从而促进餐饮行业科学有序发展。

  积极进军资本市场

  一直以来,餐饮业在资本市场的战绩并不算显著,但多样尝试从未停歇。沉寂一年多之后,广州酒家集团、广州九毛九餐饮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同庆楼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等餐饮企业再次踏上谋求上市征程。海底捞拆分出火锅底料子公司颐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并在香港成功上市,迈出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

  2016年以来,红鼎豆捞、香草香草、丰收日等餐饮企业陆续登陆新三板,内蒙古小尾羊也于8月份提出申请新三板挂牌。相较主板,新三板在财务门槛和业务要求方面更加宽松的挂牌条件是备受餐饮企业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在中国市场业绩持续萎靡不振,百胜、麦当劳分别以股权转让、出售中国区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引入中国战略投资者,以期继续维护好品牌,再创辉煌。

  饮食文化交流促中餐走出去

  经过不懈努力,“中餐走出去”取得重要进展,通过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流推广带动中餐走出去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法之间战略互信、深化利益融合、扩大人文交流,2016年6月30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作为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饮食文化和技艺交流合作中方代表,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在两国领导人见证之下,与法国滨海塞纳省职业和手工业商会主席多米尼克•穆拉赫共同签署《中国烹饪协会与法国滨海塞纳省职业和手工业商会关于《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第一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中法双边官方首次将饮食文化交流纳入到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为中法双方人文交流方面的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中法两国美食文化交流将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利好政策频出 改善发展环境

  2016年上半年,在餐饮市场复苏巩固阶段,政府部门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切实保障餐饮行业科学可持续向前发展。

  今年3月,商务部发布《关于推动餐饮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批连锁化、品牌化餐饮企业,基本形成以大众化餐饮为主体、区域布局合理、城乡协同、各业态协调的发展格局,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餐饮服务体系。当前,餐饮行业应牢牢把握《意见》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餐饮产业链结构性改革,尽快完成转型发展的“换挡提速”过程。

  随后,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不仅从政府定价管理的范围、方式做出改变,取消商户行业分类定价,实行借、贷记卡差别计费,并且按照市场化方向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从而总体上较大幅度下调收费水平,进一步降低商户经营成本,改善商户经营环境,扩大消费,促进商贸流通,而餐饮业将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调整后的政策将于今年9月6日起正式实施。

  餐饮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显示,上半年影响最大的新政莫过于餐饮业全面施行“营改增”。自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营业税纳税人都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作为生活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餐饮业也被纳入到其中。截至目前,大多数餐饮企业正处于适应新税制的磨合阶段,但也逐步切实感受到“营改增”所带来的减轻税收负担的利好,并促使餐饮行业科学规范发展。“营改增”实施后,北京西贝万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不断完善供应链和抵扣链,2016年5月,该公司实现含税销售额2065.7万元,缴纳增值税92.8万元,按原营业税税率测算的营业税应纳税额103.3万元,相比之下实际减税10.5万元;6月份实现含税销售额2075.5万元,由于进项抵扣大幅增加,当月该公司仅缴纳增值税16.3万元,按原营业税税率测算的营业税应纳税额103.8万元,实际减税87.5万元。

  央视“3•15”晚会揭露了某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存在食品安全诸多问题,随后,涉事网络平台虽然迅速整顿,紧急下线几千家商铺。然而被下线的黑作坊并未消失,大有死灰复燃之势。针对网络订餐平台缺乏相关标准及相应管理办法、监管严重缺失的问题,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并于10月起开始执行。

  经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行业洗牌、检验沉淀后,全国餐饮市场由迅速回暖逐渐走稳趋缓。报告提出,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各地应尽快出台餐饮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满足以大众化餐饮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样化消费结构,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在更高层次上推进餐饮消费供需矛盾的解决。

  报告提示,依据以往情形,2016年余下的月份要警惕市场发展动力中程乏力的可能性。当前,整个消费市场和餐饮市场都处于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预计餐饮业全年增速将维持在11%左右这一理性的发展水平。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红海”中寻增量空间 我国民宿行业投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乡村市场发展潜力大

“红海”中寻增量空间 我国民宿行业投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乡村市场发展潜力大

在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中国民宿行业迎来关键发展节点,市场规模超过百亿。这也吸引诸多企业入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且同质化严重,导致民宿平均房价与收益呈现“降温”状态。

2025年07月29日
成本飙升、客源减少……我国酒楼行业或将洗牌 多家品牌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成本飙升、客源减少……我国酒楼行业或将洗牌 多家品牌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近年来,我国餐饮消费逐步恢复,但份额占比约20%-25%的酒楼行业因依赖宴请、聚餐场景,复苏速度慢于快餐、茶饮等业态,甚至部分酒楼出现业绩不佳而停业情况,如2025年2月竹溪荔湖酒家宣布当月14日正式停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有成本飙升、收入下降、客源减少等等。不过,近几年,越来越多酒楼品牌积极求变,探索转型之路,比如通过

2025年05月23日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头部企业加快拓店步伐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头部企业加快拓店步伐

西式快餐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当时以肯德基、麦当劳为首的西式快餐连锁品牌率先进入内地市场,且凭借着“洋气”“高端”等品牌形象大受欢迎,引领了这一品类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西式快餐市场规模达2975亿元,同比增长11.0%,预计2027年市场

2025年05月14日
“寒潮”涌动!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冰火两重天 子品牌、出海、下沉成企业发展重点

“寒潮”涌动!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冰火两重天 子品牌、出海、下沉成企业发展重点

近几年,在国家餐饮消费券拉动下,我国餐饮收入持续上升,连锁化率已经增长到23%。然而,在市场火热的背后,我国连锁餐饮行业“寒潮”涌动,如头部企业利润下滑、价格两级分化、加盟商相继跑路、投融资市场降温、新店拓展节奏放缓等等。不过,连锁餐饮企业也没有懈怠,开始试图开辟新的增长路径,出海、开发子品牌等成为各大连锁餐企的关键策

2025年05月14日
供需失衡 我国酒店行业呈现“量增利减”局面 锦江、亚朵继续扩张

供需失衡 我国酒店行业呈现“量增利减”局面 锦江、亚朵继续扩张

疫情政策放开后,各地大力推行促进消费的相关措施,使经济逐渐回到正轨,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带动我国酒店行业供给端与旅游需求端均呈两位数增长,但“量增利减”的数据反差反映出市场遇冷,这也折射出行业正在遭受“内卷困境”。然而,很多酒店品牌继续选择门店扩张,甚至瞄准下沉市场来试图寻找新增量,但各种问题也随之涌现。

2025年05月09日
消费渠道拓展 西式复合调味品行业持续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正迎结构性变化

消费渠道拓展 西式复合调味品行业持续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正迎结构性变化

与中式复合调味品相比,西式复合调味品市场较分散,头部尚未形成,市场机会较多。丘比、亨氏等海外品牌处于市场较领先地位,但伴随着本土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企业生产、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宝立食品、立高食品、倍乐食品、广东百利、联和酱造等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使得行业竞争格局出现结构性变化。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调味品行业中酱油市场地位稳固 小瓶化、健康化趋势下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我国调味品行业中酱油市场地位稳固 小瓶化、健康化趋势下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调味品具有“小产品、大市场”的特点,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其中酱油消费呈现高频、刚需、大基数的特点,占调味品的比重维持在20%左右,市场地位稳固。从消费场景看,为追求食物味道的最佳效果,餐饮端调味品人均摄入量较高,对调味品需求最大。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但行业尚未出现具有全国统治地位龙头企业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但行业尚未出现具有全国统治地位龙头企业

预制菜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454亿元。

2025年03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