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端酒店而言,保证出品是前提,但利用周边商圈资源,将商务和休闲功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或能吸引周边更多具有消费能力的商务客源,这比主攻本土婚宴和宴会市场所带来的收益或更大。
根据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显示,去年“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收紧了旅游业中的公款消费群,2013年上半年的星级饭店经营情况呈下滑趋势。全国三星级及以上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3%,较2012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平均客房收入同比减少8.5%,平均餐饮收入同比减少17.2%,平均会议收入同比减少17.8%,平均总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1.8%。
2013年无疑是酒店业的寒冬,2014年会迎来转机吗?从客观条件而言,其实情势同样不容乐观。《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其中的规定,参会人员在50人以内且无外地代表的会议,原则上在单位内部会议室召开,不安排住宿,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定点饭店召开;用房不得安排高档套房;用餐为自助餐,严禁高档菜肴,不宴请,不上烟酒。违反规定的,将追究会议举办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此看来,如果酒店们还在抱着对政府订单的幻想继续等候,无疑显得太傻太天真。
实际上,起初的确有业界人士这样认为,将限制三公消费以及“八规六禁”视作一阵风,认为熬过几个月就会回归原态,市场得以复苏。因此,去年不少酒店业者处于观望中,以不变应万变,战略定位和市场策略均未做大的调整。而经过了一年时间的检验,已经有不少业者开始渐渐意识到再按兵不动已是不合时宜,主动迎战,勇敢求变,才能有新的转机。
从团购促销到微信营销,从住房套票,到水疗餐饮住宿三合一打包,从设置餐厅包间最低消费到取消最低消费,各式各样的营销“弹药包”接二连三投掷市场,以期为低迷的现实环境注入一股新活力,刺激更多人走入酒店的消费欲望。
这其中,转型得早的酒店面临的冲击则小,所承担的风险也不大,而那些原本就依靠政府客源支撑的酒店则有苦说不出,尤其在一线城市,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型晚的酒店无疑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冲击,无论本土客源市场,还是外来商务客源市场,都将成为酒店们争先分抢的蛋糕,出手晚的酒店则显然处于被动。
转型的确势在必行,不过,并不是每家酒店都适合同一种方法路径。相较而言,那些具有更多休闲娱乐设施,换言之有更多玩法的休闲型酒店,则需要转向家庭市场,为家庭客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而对于那些地处优越位置的商务酒店,并不意味着没有市场前景和转型的空间。根据有关市局显示,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近年旅游消费从传统上以高收入的精英阶层为主转向大众旅游。未来5年中国商务旅游交易规模有望保持20%以上增速,预计到2017年中国商务旅游市场规模超过130亿元,到2020年突破220亿。
对于高端酒店而言,保证出品是前提,但利用周边商圈资源,将商务和休闲功能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或能吸引周边更多具有消费能力的商务客源,这比主攻本土婚宴和宴会市场所带来的收益或更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