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油气管道国产化率已达90% 水平大幅提高

   导读:近日,经过两轮国产化重大科技专项攻关,中国油气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90%,未来我国铺设油气管网成本可节约20%以上,此举对带动我国油气管网建设有着积极影响,同时对中国民族制造业发展及集团公司油气管道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经过两轮国产化重大科技专项攻关,中国油气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90%,未来我国铺设油气管网成本可节约20%以上,此举对带动我国油气管网建设有着积极影响,同时对中国民族制造业发展及集团公司油气管道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设备技术成“顶梁柱”

  中石油规划总院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国2011年~2015年计划新增油气管网总里程为7.34万千米,但由于种种原因,截至目前完成不足4万千米。考虑在建与即将建成的项目,后期还有约2万千米的规划目标需要调整。徐博认为,在天然气发展势不可挡的今天,油气管网的铺设一定要紧紧跟上。

  目前我国油气管网的覆盖程度与发  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差距,徐博认为,网络化是未来管道建设的主要趋势。在油气管网的建设中,关键设备与技术对管网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徐博以“管道钢级”为例,X70级钢在1999年建设涩宁兰管道试验中首次使用,无论在成本还是铺设时间上都大大降低,并马上在西一线推广应用。随后宝鸡钢管厂与华油钢管有限公司先后试制出X100钢级和X120钢级的直径1422毫米螺旋埋弧焊管,大批量运用后有效提高了我国油气管网运输量。

  与“管道钢级”一样,多年来,我国油气管网立足自主创新。目前管网重大科技专项完成了19项技术条件、试验大纲的研究制定,与32家合作厂家联合研制5类16种油气管道关键设备,共计40项产品90台样机,其中33项产品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  石油科技管理部联合组织的出厂鉴定,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庆铁四线、阿独线、西一线、西二线进行工业性试验和应用。

  科技专项制定2500千瓦级输油泵机组等5类16种油气管道设备技术条件、试验大纲各19个;申请专利46件,其中国际专利2件,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32件。截至目前,除56英寸全焊接球阀、快开盲板、电液执行机构外,其余产品均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和应用。

  管道装备国产化进入攻坚期

  事实上从“十一五”以来,国内油气管道的快速建设,带来管道装备的巨大需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审时度势,启动油气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重大科技专项。在实现20兆瓦级电驱压  缩机组、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40英寸和48英寸600磅级、900磅级全焊接球阀国产化和工程应用的基础上,201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启动第二轮油气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研究工作,联合国内32家企业,主要开展2500千瓦级输油泵机组、56英寸900磅级全焊接球阀、旋塞阀、止回阀、强制密封阀、泄压阀、调节阀、调压装置7种阀门,电动、气液、电液3种阀门执行机构,以及天然气超声和涡轮流量计,快开盲板等5类16种站场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工作。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维和指出,油气管道装备国产化,既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同时也是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目前,国产化进程已进入难度更高的攻坚阶段。

  黄维和表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积累,我国油气管道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关键设备和材料国产化成效显著。以西气东输二线为例,在X80高钢级管道材料及施工装备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实现了工程所需400多万吨X80钢材及多种类施工装备的国产化,节约工程投资100多亿元。近年来,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等天然气管道长输设备国产化取得了重大进展。

  “十二五”计划期间,中国石油新建管道预计超过5万千米。管道工程建设的大发展,必将带动管道工程技术的大发展。

  黄维和表示,到“十三五”末,我国要实现油气管道装备100%国产化,形成自己的装备国产化知识体系。

  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油气管道运输市场专项调研与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3-2017)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物流行业总体运行效率逐渐提高 景气度保持高位 头部企业正布局海外市场

我国物流行业总体运行效率逐渐提高 景气度保持高位 头部企业正布局海外市场

我国作为全球供应链枢纽与拥有庞大内需的市场,其物流业的扩张根植于深刻的宏观背景。一方面,国际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与国内消费升级浪潮,共同奠定了庞大的实物物流需求基础。另一方面,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指引下,商品流通效率被提升至新高度。多重动力驱动下,我国物流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根据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全国社会

2025年11月25日
轨道交通存量优化 轨道交通连接器行业稳步上量 国产化提速但高端短板仍待突破

轨道交通存量优化 轨道交通连接器行业稳步上量 国产化提速但高端短板仍待突破

预计我国轨道交通连接器将稳步上量,2027年市场规模达19.6亿美元,2023-2027年CAGR为4.4%,较2018-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

2025年11月23日
我国大宗商品物流行业规模已达万亿级 数智化探索脚步加快 市场迈向集群新时代

我国大宗商品物流行业规模已达万亿级 数智化探索脚步加快 市场迈向集群新时代

目前大宗商品物流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处于割裂状态,使得各方运力资源无法协同优化;货主、客户、承运方无法信息共享,物流过程无法透明化;单证无法统一互认,物流环节之间衔接不顺畅,运力资源利用率与整体作业效率低,导致大宗商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2025年11月21日
全球火箭发射市场快速增长 中国星座组网引爆需求

全球火箭发射市场快速增长 中国星座组网引爆需求

近年来全球火箭发射服务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轨道发射次数达259次,创历史新高,平均每34小时发生一次,比2023年增加了5小时。这一显著增长反映了市场对发射服务的强劲需求。另外在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全球发射服务市场收入约 186.8 亿美元,预计到 2034年将增长至 642.5 亿美

2025年11月19日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但近年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制造成本逐步降低,不断推动卫星批量生产进程。例如,相控阵TR组件、芯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单星成本从数亿元降至千万元级;航天电子等企业通过智能总装线将生产周期缩短至3个月,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提升10倍以上。有数据显示,我国低轨通信卫星制造成本从早期的3000万元/颗降至当前的

2025年11月18日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受益于政府为降低碳排放和城市拥堵推动的电动滑板车基础设施建设、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性能提升、共享出行市场扩容、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推动,预计全球电动滑板车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扩张,2033年达550.1亿美元,2024-2033年CAGR达4.6%。

2025年11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