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变冷 创业公司转向商用市场“掘金”

导读: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变冷 创业公司转向商用市场“掘金”。由于消费者需求的疲软以及价格下降,无人机行业正面临变革,许多创业公司正在将关注重点转向特定的商业应用。

参考《2016-2022年中国消费无人行业运营格局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由于消费者需求的疲软以及价格下降,无人机行业正面临变革,许多创业公司正在将关注重点转向特定的商业应用。

        早期的无人机创业公司3D Robotics获得了超过1.25亿美元的投资。该公司的消费类业务正走向崩溃。上周,该公司提出了新的商业市场策略。该公司计划面向建筑公司设计配备摄像头的无人机,并提供相应的图像处理软件。

        上周,GoPro宣布召回约2500架无人机,并提供退款。这款无人机的推出只有几周时间,但曝出了在飞行中突然失去电力的故障。该公司没有宣布,将于何时提供问题修复后的新产品。去年,欧洲的消费类迷你无人机公司Zano宣布了关闭。

        许多无人机厂商都高估了业余玩家对无人机的需求。它们目前看到,美国逐渐放松的监管规定在商业市场创造了机会。除了这些会飞的机器之外,投资人和创业者也指出,在保险、建筑、农业和娱乐等行业,关于航拍照片的软件和服务也将出现大量需求。

        包括亚马逊和Zipline在内,许多公司也在积极开发送货无人机。

        此前,大部分公司都专注于开发消费类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可用于比赛和拍照。然而,大疆的崛起对这些公司造成了明显的冲击。通过降价,大疆已成为了市场的主导者。例如,大疆将热门的“精灵3”无人机从年初的1000美元降价至约300美元。

        3D Robotics CEO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表示,该公司去年发布了Solo消费类无人机,价格约为1500美元。该公司受到了大疆降价的冲击。安德森表示:“在9个月时间里看到降价70%,这一点都不有趣。”

        在关闭了仓库和工厂,裁掉了大批员工之后,来自伯克利的3D Robotics放弃了推出消费类产品的想法。目前,该公司的许多产品仍摆在百思买的货架上。这些产品的价格只有最初的1/3。

        这样的情况已蔓延至整个行业。根据消息,第三季度,无人机公司获得的风投投资同比下降了59%,从1.34亿美元减少至5500万美元。这一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整个科技行业获得的投资放缓,一方面也是由于市场对无人机公司更谨慎。

        风投Scale Venture Partners合伙人洛里•奥德里斯科尔(Rory O'Driscoll)表示,任何新公司如果希望与大疆竞争,那么都“很难说服投资人”。“普通用户购买的无人机是用过就丢的东西。他们会玩无人机,仅此而已。”

        大疆的员工总数已达到了6000人,超过硅谷许多创业公司。该公司早在一年多之前就开始开发商用无人机,并涉足相关的软件开发。

        大疆北美发言人亚当•利斯伯格(Adam Lisberg)表示:“4年前的情况是,你将产品从包装盒中拿出来,按下一颗按钮,它就能飞。目前更聪明的投资瞄准了无人机服务。”

        目前,业内对无人机商用的兴趣来自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新规。这一新规于8月份生效,指出了无人机商用的更明确道路。不过,新规中仍有许多限制。最新规定简化了授权要求,因此小公司也可以更容易地申请到商用无人机的飞行许可。

        3D Robotics的新计划是为Solo配备新技术,捕捉3D照片,显示建筑工地的形状、规模和材料量。

        DroneDeploy和Airware等其他多家公司也试图通过软件让无人机航拍更有意义。它们拍摄的目标包括管道铺设,以及飓风对屋顶造成的损坏。无人机本身已退居次要位置。

        普华永道今年5月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0年,价值1270亿美元的劳动力和商业服务可以被无人机替代。同一个月,来自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显示,到2024年,消费类无人机的全球销售额只有41.9亿美元。

        不过,开展无人机商用业务并不容易。GPS设备厂商Trimble上月剥离了Gatewing无人机业务线。而根据报道,Alphabet也在收缩商用无人机项目。

        一些业内专家也对3D Robotics的计划提出了质疑。业内分析师帕特里克•艾根(Patrick Egan)表示:“对3D Robotics来说,这可能还不够,且动作太晚。他们并不是唯一一家面临问题的公司。”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物流行业总体运行效率逐渐提高 景气度保持高位 头部企业正布局海外市场

我国物流行业总体运行效率逐渐提高 景气度保持高位 头部企业正布局海外市场

我国作为全球供应链枢纽与拥有庞大内需的市场,其物流业的扩张根植于深刻的宏观背景。一方面,国际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与国内消费升级浪潮,共同奠定了庞大的实物物流需求基础。另一方面,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指引下,商品流通效率被提升至新高度。多重动力驱动下,我国物流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根据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全国社会

2025年11月25日
轨道交通存量优化 轨道交通连接器行业稳步上量 国产化提速但高端短板仍待突破

轨道交通存量优化 轨道交通连接器行业稳步上量 国产化提速但高端短板仍待突破

预计我国轨道交通连接器将稳步上量,2027年市场规模达19.6亿美元,2023-2027年CAGR为4.4%,较2018-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

2025年11月23日
我国大宗商品物流行业规模已达万亿级 数智化探索脚步加快 市场迈向集群新时代

我国大宗商品物流行业规模已达万亿级 数智化探索脚步加快 市场迈向集群新时代

目前大宗商品物流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处于割裂状态,使得各方运力资源无法协同优化;货主、客户、承运方无法信息共享,物流过程无法透明化;单证无法统一互认,物流环节之间衔接不顺畅,运力资源利用率与整体作业效率低,导致大宗商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2025年11月21日
全球火箭发射市场快速增长 中国星座组网引爆需求

全球火箭发射市场快速增长 中国星座组网引爆需求

近年来全球火箭发射服务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轨道发射次数达259次,创历史新高,平均每34小时发生一次,比2023年增加了5小时。这一显著增长反映了市场对发射服务的强劲需求。另外在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全球发射服务市场收入约 186.8 亿美元,预计到 2034年将增长至 642.5 亿美

2025年11月19日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但近年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制造成本逐步降低,不断推动卫星批量生产进程。例如,相控阵TR组件、芯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单星成本从数亿元降至千万元级;航天电子等企业通过智能总装线将生产周期缩短至3个月,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提升10倍以上。有数据显示,我国低轨通信卫星制造成本从早期的3000万元/颗降至当前的

2025年11月18日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受益于政府为降低碳排放和城市拥堵推动的电动滑板车基础设施建设、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性能提升、共享出行市场扩容、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推动,预计全球电动滑板车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扩张,2033年达550.1亿美元,2024-2033年CAGR达4.6%。

2025年11月16日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发展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循环、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以及提升产业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政策在内贸集装箱航运领域持续发力:国家政策强调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内河航运凭借成本低、运量大的优势成为关键抓手;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是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式联运实现一票到底的运输服

2025年11月13日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气力输送技术始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及实践,气力输送已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达到357.6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合计占比65.4%。预计2027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05.0亿美元,2022-2027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5.80

2025年1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