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多式联运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导读:多式联运发展经历三个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集装箱在海上运输的不断普及,原有的运输方式开始走向标准化。一些铁路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业绩,逐步开始拓展原有的以驮背运输(驮背运输是一种公路和铁路联合的运输方式,货运汽车或集装箱直接开上火车车皮运输,到达目的地再从车皮上开下)为主的背负式运输业务范围,通过与卡车运输公司展开合作,延伸了集装箱的内陆运输链条,逐步开展铁路箱驮运输业务。

参考《2016-2022年中国中转运输市场发展态势及十三五发展定位研究报告

       第一阶段:运输链条延伸,陆桥运输兴起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集装箱在海上运输的不断普及,原有的运输方式开始走向标准化。一些铁路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业绩,逐步开始拓展原有的以驮背运输(驮背运输是一种公路和铁路联合的运输方式,货运汽车或集装箱直接开上火车车皮运输,到达目的地再从车皮上开下)为主的背负式运输业务范围,通过与卡车运输公司展开合作,延伸了集装箱的内陆运输链条,逐步开展铁路箱驮运输业务。

       1956 年 8 月,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在堪萨斯城和圣路易斯之间开展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并配备了更多的标准铁路平板车,至此铁路集装箱业务开始逐步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随着铁路集装箱业务的逐步发展,海运集装箱开始更多的出现在铁路上。天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贸易需求开始逐步增加,为了增加企业的市场利润,南太平洋铁路公司与海运公司联合开发了一种新的集装箱运输服务。至此,大陆桥运输作为经由巴拿马运河的全水路运输的一种替代方式逐步发展起来,并由此衍生出“小陆桥”和“微陆桥”两种陆桥运输体系,共同奠定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基础。在这一时期,欧洲铁路注意到了美国集装箱和多式联运的发展。

       1966 年,在内陆集装箱铁路班列货运网络形成的基础上,英国和比利时之间也开展了海铁多式联运服务,至此海铁多式联运开始在美洲和欧洲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条路桥运输线路

       第二阶段:世界贸易模式转变,运输业管制放松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欧洲在美国进口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美国西部沿海、中西部以及东部地区的大型城市对远东地区的商品贸易需求快速增长,再加之在这一时期集装箱的制作开始趋于标准化,企业的转运难度降低,大陆桥货物运输和海铁联运作为一种高效的运输方式开始在美洲与远东地区逐步得到更多应用。

       美国政府对运输业管制的放松为多式联运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为了尽可能减少联邦政府对于私人运输业的干预,消除影响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作的不合理的体制障碍,颁布了包括《铁路复兴与管制改革法(railroad revitalization and regulatory reform act of 1976)》、《斯塔格斯铁路法(staggers rail act of 1980)》、《1980年汽车承运人管制改革和现代化法》等一系列的政策,进一步放松了对于运输行业的管制,从而促进了美国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为多式联运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加剧促进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

       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最大制约——衔接难题得到缓解。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发达国家工业制造业的国际化分工和生产力布局的逐渐调整,原料来源地和商品销售地的范围不断拓展,世界贸易格局进一步变化,亚欧之间、亚美之间的货运需求进一步快速增长,运输链条进一步延伸,国际集装箱运输持续快速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现多式联运进程。同时,伴随着欧盟成员国就消除贸易壁垒及构建共同市场达成共识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增强,欧盟地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货运量不断提升。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全球货物运输的高速增长,物流企业开始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物流网络,多式联运运输过程中最大的制约——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难题得到缓解,从而保证了多式联运的效率,至此多式联运成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火箭发射市场快速增长 中国星座组网引爆需求

全球火箭发射市场快速增长 中国星座组网引爆需求

近年来全球火箭发射服务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轨道发射次数达259次,创历史新高,平均每34小时发生一次,比2023年增加了5小时。这一显著增长反映了市场对发射服务的强劲需求。另外在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全球发射服务市场收入约 186.8 亿美元,预计到 2034年将增长至 642.5 亿美

2025年11月19日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我国卫星制造行业向“批量生产”跃迁 市场呈“国家队”主导、商业航天日渐兴盛趋势

但近年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制造成本逐步降低,不断推动卫星批量生产进程。例如,相控阵TR组件、芯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0%,单星成本从数亿元降至千万元级;航天电子等企业通过智能总装线将生产周期缩短至3个月,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提升10倍以上。有数据显示,我国低轨通信卫星制造成本从早期的3000万元/颗降至当前的

2025年11月18日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全球电动滑板车行业:欧美市场成熟 技术突围下中国品牌表现强劲

受益于政府为降低碳排放和城市拥堵推动的电动滑板车基础设施建设、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性能提升、共享出行市场扩容、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等因素的推动,预计全球电动滑板车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扩张,2033年达550.1亿美元,2024-2033年CAGR达4.6%。

2025年11月16日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多式联运”“散改集”政策激活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新空间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发展内贸集装箱航运行业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循环、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运输结构以及提升产业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政策在内贸集装箱航运领域持续发力:国家政策强调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内河航运凭借成本低、运量大的优势成为关键抓手;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是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式联运实现一票到底的运输服

2025年11月13日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迎石化转型升级窗口期 我国气力输送系统行业进入上升通道 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气力输送技术始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及实践,气力输送已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达到357.6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合计占比65.4%。预计2027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05.0亿美元,2022-2027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5.80

2025年11月11日
降碳促绿色船舶成新主角 出口领先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经营业绩拐点初现

降碳促绿色船舶成新主角 出口领先地位持续提升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经营业绩拐点初现

船舶制造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既得益于全球经济后周期的“红利”,又将享受造船自身大规模“新旧迭代”周期的开启。近年来,中国和亚洲经济发展带动全球贸易量复苏,同时已交付船只到达更换寿命催生替换需求,新一轮船舶周期已至,行业景气向上。

2025年11月10日
从“人眼巡检”到“AI慧眼” 我国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迈向一体化智能时代

从“人眼巡检”到“AI慧眼” 我国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迈向一体化智能时代

作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提升效率的关键技术,城轨运维机器视觉正迎来高速发展期。该技术通过图像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对车辆、线路、供电等系统的自动化检测与智能诊断。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顶层政策的强力引导下,面对超万公里运营里程带来的庞大运维需求与“夜间天窗期”的时效压力,城轨运维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2025年11月08日
政策驱动与需求上升并进 我国铁路运维机器视觉行业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政策驱动与需求上升并进 我国铁路运维机器视觉行业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随着我国铁路运营里程持续增长及运维安全需求日益提升,机器视觉技术正成为推动铁路运维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下,行业已形成从硬件、算法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并在线路巡检、接触网检测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2024年国内铁路运维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26.7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

2025年11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