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电动平衡车行业发展迅速,小米顺势发布卡丁车套件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

电动平衡车图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电动平衡车目前分为单轮和双轮式,双轮式平衡车是在单轮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安全性能和操控性能以及便携性上更加优秀,目前市面上主流电动平衡车多为双轮式。

电动平衡车产品市场份额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正处于交通方式快速发展变化和升级定型的阶段,多层次的消费结构为交通工具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需求空间。除了大中城市以轿车消费为主导取向的高收入人群外,更大的消费群体拥有这从自行车升级的迫切需求。平衡车凭借着其良好的经济性、独特的环保性、携带的便携性,逐渐成为自行车和轿车之间灰色地带的最有前景的选择之一。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于私人交通的需求总量非常巨大,然而随着我国的人均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新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堵车停车难。平衡车的出现,适时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所以未来我国对平衡车的需求潜力无穷。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平衡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电动平衡车第一大国,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2015年我国电动平衡车产量超过1500万台,除国内市场内校外,国外市场也是我国电动平衡车的主要市场动力,可以说我国电动平衡车市场后发先至,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成功赶超国外企业。但是市场无序发展也带来了安全问题,美国由于电动平衡车事故频发,禁止进口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动平衡车,造成我国海外电动平衡车市场的急剧萎缩,2016年我国电动平衡车销量开始下滑,市场进入调整阶段。

        2017年随着国内电动平衡车的爆发式增长,国内市场电动平衡车增长率超过50%,大学生,上班一族,儿童成为电动平衡车消费主力,许多扛过市场“寒冬”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电动平衡车单价在2000-5000元不等,按3500元平均价格计算,2017年我国电动平衡车销量1000万台,我国电动平衡车市场销售额已经达到350亿元。

        电动平衡车的火热,引发资本的兴趣。2018年7月,小米发布平衡车改装套件,可将小米电动平衡车改装成为卡丁车,为电动平衡车的市场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小米卡丁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虽然电动平衡车发展迅速,但是还是面临许多不足:

        1 平衡车整体研发力度不足,产品不够创新

        我国还是一个科技力量、创新意识较为薄弱的国家,平衡车行业由于生产设备较为落后,在平衡车新品研究投入资金不足,研发力度不够,因此创新能力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平衡车研制方面明显存在着区别,并且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尽管目前我国平衡车市场有很多的国内品牌,但是能够真正地技术过关、创新发展的品牌并不多。

        2 平衡车企业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

        近两三年,国内的创业者对平衡车进行了重新定位,使体型小巧、便于携带的平衡车重新进入大家的视线,平衡车行业也随之兴起。很多小工厂,雇佣廉价的劳动力,并以一些廉价的甚至是不合格的零部配件为材料,组装成质量有问题的平衡车。小本投资的老板会通过网页加盟招商招代理,或者通过微商,形成系统的营销网络。因此在淘宝、京东上搜索时,会出现大量的低价平衡车以及数以百计的品牌,让消费者无从下手。

        3 我国人们安全意识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多数人眼里的自平衡电动车应该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怕使用过程中或是上街会有安全问题,所以可以在高校中开展一个安全讲座时必要的,这样可以让消费者放心选择租用。标准《道路车辆分类管理与代码》的滞后导致新型代步工具技术上归类不清,其他类型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轻型电动车也无法获得上路权。正是这种尴尬地位导致企业为了获得上路权,想方设法向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靠拢,将许多其他类型的轻型电动车产品冠上“电动自行车”的名称,鱼目混珠。同时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平衡车上路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4 初期扩展市场比较困难

        平衡车进入国内市场缺乏市场基础,初期扩展市场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一方面是认知,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平衡车,它与传统交通工具有着根本的区别,大家固有思想的转变以及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就是价格,由于平衡车在前期定位不清,导致价格昂贵,尽管现在价格有所下降,但相对于自行车和电动车来说还是有点小贵。很多人不愿意花费 1999 元甚至更好的价格去购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东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FS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航空货运供需结构改善 国际货运有望保持景气 行业趋向绿色、智慧、多元化

我国航空货运供需结构改善 国际货运有望保持景气 行业趋向绿色、智慧、多元化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稳步增长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航空货运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根据数据,2012-2023年我国民航货邮运输量由541.60万吨增长至735.4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2.8%。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冷链基础设施完善提供重要支撑 药品运输是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冷链基础设施完善提供重要支撑 药品运输是主要组成部分

近年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冷库和冷藏车的数量都在稳步增长,这给医药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达到 43.2万辆,较上年增长4.97万辆,同比增长12.9%;冷库总量约为 2.2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0.18亿立方,同比增长8.3%。

2024年10月25日
我国羽绒服行业现状:旺季价格不升反降 高端市场激战正酣

我国羽绒服行业现状:旺季价格不升反降 高端市场激战正酣

近年来,国产羽绒服品牌如波司登、鸭鸭等逐渐崛起,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例如2023年双十一,天猫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波司登高居去年双十一服饰品牌销售榜(累计商品交易总额)榜首,鸭鸭品牌跻身前五,而雪中飞品牌也排到了第七名。

2024年10月24日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风口正盛 “班列+冷链”下跨境冷链空间广阔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风口正盛 “班列+冷链”下跨境冷链空间广阔

根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需求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显示出市场对于高效、安全的冷链物流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继续得到强化,仅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就已达到2.2亿吨,同比增长4.4%;总收入为2779亿元,同比增长3.4%。

2024年10月24日
冷链物流风口正盛 我国冷藏车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新能源冷藏车市场表现突出

冷链物流风口正盛 我国冷藏车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新能源冷藏车市场表现突出

根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需求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显示出市场对于高效、安全的冷链物流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继续得到强化,仅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就已达到2.2亿吨,同比增长4.4%;总收入为2779亿元,同比增长3.4%。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新能源牵引车行业:销量不断攀升但渗透率仍较低 且竞争格局尚未定型

我国新能源牵引车行业:销量不断攀升但渗透率仍较低 且竞争格局尚未定型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目标持续推动以及治污攻坚战打响,新能源牵引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销量不断攀升,由2019年的69辆上升至2023年的18926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6.96%。2024年上半年其销量继续延续爆发式增长态势,达到16007辆,相较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88.62%。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铁路维修维保行业分析:高级修进入放量阶段 市场需求加速释放

我国铁路维修维保行业分析:高级修进入放量阶段 市场需求加速释放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5万公里;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铁路复线率为60.3%,电化率为75.2%;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65.2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1公里/万平方公里。

2024年10月21日
格局将变!跨境电商+冷链运输赋予我国航空物流行业成长空间 中部崛起时代来临

格局将变!跨境电商+冷链运输赋予我国航空物流行业成长空间 中部崛起时代来临

其中近年来受益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跨境电商和冷链物流市场的蓬勃发展等机遇,我国航空物流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占比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2年我国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为 156.5 万吨,占国内外航线总货邮运输量的比例为28.72%。到2023 年,我国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增长至 278.99 万吨,占比达到 37.94%。

2024年10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